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闭电石炉烘干窑巡检岗位操作规程

密闭电石炉烘干窑巡检岗位操作规程

6.2.1.1.5全线停车时:停止出料皮带,停止栈桥皮带,停止振动筛,停止缓冲站除尘系统。除此之外出料系统不需停车。
6.2.1.1.6炉膛温度下降至80℃以下时,先停止星型卸灰阀,再停止引风机,之后开始点动卸灰,直至除尘器灰斗内灰尘排空。
6.2.1.1.7全线停车时:刮板机、斗式提升机内物料走空后顺序停车。除此之外不需停车。
6.1.2.3.4进料系统:进料皮带→栈桥皮带→→皮带秤
6.1.2.3.5风系统:引风机→助燃风机→(鼓风机在燃煤炉时使用)
6.1.供热系统:盲板阀→增压风机→气动调节阀→电子打火装置
6.2 停车
6.2.1正常停车
6.2.1.1燃气炉停车步骤:
6.2.1.1.1通知中控岗位停止变频电子皮带秤断料,待前端皮带上物料走完后停止皮带、栈桥皮带,待出口温度下降至100℃时停止进料皮带。
原料车间烘干窑巡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岗位职责
1.1配合窑中控岗位对炭材储仓进行补仓工作。
1.2定期检查并填写灭火器和消防栓检查表。
1.3输送线及窑本体每2个小时巡检一次。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运行参数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1.4每4小时通知中控岗位将缓冲站振动筛切换一次,然后检查筛板是否破损,压条是否松动脱落。
炉气成份
平均(%)
1
CO
60-85
2
CO2
8
3
H2
6
4
N2
17-23
5
O2
-
6
低位热值:
2400kcal/Nm3
7
温 度:
≤50℃
8
含尘量:
≤50mg/Nm3
9
湿 度:
干燥
10
热值波动要求
24h波动≤1%
4.4原料焦炭接收标准:
固定碳≥84%全水分≤10%挥发份≤1.8灰份≤13.5%
干燥基全硫≤0.8%粒度≤10㎜占比 ﹤5%
1.5定期清扫本岗位环境卫生,做好设备保洁工作,做到无油污、无积灰,设备见本色。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联系检修岗位进行处理。
1.6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出入证、工作票进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有权制止其施工。一切外来身份不明人员禁止进入生产现场。
1.7负责窑本体除尘器焦灰仓卸灰及气体输送工作。
6.1.2.2.1.5注意:此时不可大量加煤,只能压冷沙防止结焦。若点火不成功,则需按照此步骤重新进行。
6.1.2.3系统开车步骤
6.1.2.3.1开车步骤遵循逆开顺停原则:出料系统→焦灰除尘系统→进料系统→风系统→烘干系统→供热系统
6.1.2.3.2出料系统:振动筛→栈桥皮带→出料皮带
6.1.2.3.3炭灰除尘系统:斗提机→FU链式输送机→星型卸灰阀→除尘器
Kpa
<16
9-13
3中间产物和本岗位成品的质量标准和规格
中间产物:CO2经窑本体除尘后排空
干炭材质量标准:纯焦炭生产时,含水量≤1%。
掺兰炭生产时,含水量≤1.5%。
4原辅材料和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4.1沸腾炉辅助材料:干木柴,中粗沙,柴油,棉纱。
4.2燃气炉辅助材料:罐装液化气。
4.3燃料电石炉气
6.1.2.1.2点火不成功的操作:
6.1.2.1.2.1液化气点火若15秒内火焰检测器未检测到火焰,则点火不成功,立即关闭液化气罐手动阀,通知中控关闭液化气罐管道电磁阀,重新对炉膛进行吹扫5-10分钟,分析原因液化气管道是否堵塞、液化气罐是否缺气、液化气手动阀是否损坏、火焰检测器是否故障、电子打火器是否故障,找出原因消缺后重新点火。
强制持续生产时会导致除尘器内大量积灰,存在自燃隐患。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火灾、闪爆事故。
1、斗提机链条断裂、脱轨。
2、斗提机内部灰斗脱落、变形卡阻设备运行。
3、灰仓内爆仓,斗提机内部积灰压实。
立即停止所有星型卸灰阀和两条FU刮板机,炭干窑全线停车并打开除尘器氮封装置注氮置换,组织人员进行斗提机设备抢修
3
FU、收尘器星型卸灰阀故障跳停
东西侧设备同时故障时,持续生产时会导致除尘器内大量积灰,存在自燃隐患。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火灾、闪爆事故。
1、电机链轮脱轨。
2、FU刮板机链条断裂、脱轨。
3、FU刮板机内部积灰压实、过载。
立即停止故障侧星阀和故障侧FU刮板机,将故障侧星阀下灰插板阀关闭,开启螺旋铰刀将灰输送至另一条正常运行的FU刮板机中,确保系统正常开车,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若两侧星阀或两侧FU同时故障,则炭干窑全线停车并打开除尘器氮封装置注氮置换,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4
电仪故障风机跳停
1煤气气动阀无法控制,造成煤气泄露,严重时造成爆炸事故。
2变频类风机无法控制,设备跳停,造成环境污染、窑本体高温变形、热风炉高温损坏浇注料。
(2)确认消防设施、消防器材齐全到位。
6.1.1.4检查动力电系统:确认所有设备已送电。
6.1.1.5检查循环水系统:确认冷却循环水系统无泄漏点且流量正常。
6.1.1.6现场主体设备的检查确认正常。
6.1.2正常开车和系统开车操作
6.1.2.1燃气炉
6.1.2.1.1燃气炉开炉点火操作规程:
6.1.2.1.1.1点火前检查确认:煤气压力,增压风机后煤气压力应符合燃烧器的压力9-13kpa。
6.2.1.2.6全线停车时:FU刮板机、斗式提升机内物料走空后顺序停车。除此之外不需停车。
6.2.2紧急停车程序
6.2.2.1停动力电。
6.2.2.2停循环水。
6.2.2.3无仪表气或仪表气压力偏低导致炉膛正压。
6.2.2.4无氮气或氮气压力偏低导致炉膛正压。
6.2.2.5设备突发异常振动、异常高温、电机跳停等情况。
6.1.2.1.1.2通知中控岗位以5Hz启动引风机助燃风机,启动后逐步增加频率至炉膛负压达-60Pa左右,对炉膛吹扫5-10分钟。吹扫完成后,引风机频率调至10Hz、助燃的频率调至5Hz,保持炉膛负压在-40-0Pa。
6.1.2.1.1.3炉膛吹扫的同时,巡检岗位人员对煤气管道进行吹扫。打开煤气管道放散阀,通入氮气吹扫5-10分钟,将管道内空气用氮气置换出来,然后关闭放散阀。
6.2.2.6炭干斗式提升机故障时。
6.2.2.7两条刮板机同时故障时。
6.2.2.8回转窑发生侧挡轮位移或不转、轮圈开裂或位移等情况。
立即通知中控执行停车操作。并向班长、车间值班、厂部调度汇报情况,联系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6.3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序号
异常现象
风险分析
原因分析
采取措施
1
炭干斗提机跳停
6.1.2.1.1.4现场连接烧嘴与液化气的管道,将燃烧器上的空气阀门调整开度到5%(即刻度1)位置,人员撤离后通知中控岗位启动增压风机,现场慢慢打开液化气罐上的手动阀门,通知中控岗位准备点火。
6.1.2.1.1.5通知中控岗位按下点火器按钮,同时打开液化气管道电磁阀进行点火操作,烧嘴保持10-15秒的点火状态,若15秒内,中控岗位反馈火焰检测稳定未熄灭,则通知中控岗位按顺序开启燃气调节阀,调整开度到点火位置(实际值10%-14%),开启燃气总阀,待中控岗位确认观察火焰检测器火焰稳定且煤气流量显示正常、炉膛升温正常后(此时若开启燃气总阀后煤气流量显示为0或炉膛温度未上升,则逐步提高燃气调节阀开度,直至煤气流量显示正常、炉膛升温正常),通知中控岗位关闭FM31阀(或现场关闭液化气罐手动阀)。待中控岗位再次确认火焰检测器火焰稳定后,将现场燃烧器的空气阀缓慢开到最大,同时通知中控岗位缓慢的调节助燃风量和燃气量的比例,使煤气在燃烧器内正常稳定的燃烧,炉膛温度缓慢上升到正常生产所需温度(≤1000℃)。
(1)联系分析工对炭材初水分进行检测分析,并做好对干炭材进行检测分析的准备。
(2)准备好生产运行记录表及交接班日记。
6.1.1.2检查开车所需工具
(1)确认开车所需工具(铁耙、铁锹、扳手、对讲机)到位。
(2)确认开车所需防护器具(CO报警仪、正压式呼吸器)到位。
6.1.1.3检查安全环保设施
(1)确认岗位员工按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1.8负责缓冲站焦粉仓卸灰工作。
1.99配合中控岗位做好现场开停车操作。
2本岗位工艺指标与操作指标一览表
序列
工艺指标
单位
设计值
控制范围
1
氮气压力
MPa
0.4-0.6
0.4-0.6
2
炉膛温度

≤1100
≤1000
3
出口温度

≤700
≤700
4
尾气温度

≤180
≤160
5
炉压
Pa
<0
-60-0
6
增压风机出口压力
粒度10-30㎜占比≥90%
粒度≥30㎜占比 ﹤5%
4.5原料兰炭接收标准:
固定碳≥84%全水分≤17%挥发份≤1.8灰份≤8.5%
干燥基全硫≤0.5% 磷含量≤0.024%粒度≤18㎜占比 ﹤5%
粒度18-40㎜占比≥90%
粒度≥40㎜占比 ﹤5%
4.6接收标准根据公司规定同步变更。
5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本岗位和上、下游工序的关系
5.1工艺流程图
详见附录一
5.2本岗位和上、下游工序的关系
5.2.1上游工序:斗轮堆取料机和车机炭材输送工序,为炭干窑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湿炭材)。
5.2.2下游工序:配料站,输送至电石炉,提供电石车间生产使用。
6生产操作方法与要求
6.1开车
6.1.1开车前的准备
6.1.1.1做好开车前的联系准备工作
6.2.1.2燃煤炉停车步骤:
6.2.1.2.1通知中控岗位停止变频电子皮带秤断料,待前端皮带上物料走完后停止皮带、栈桥皮带,待出口温度下降至80℃时停止进料皮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