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英语听说考试题型解读及复习备考经验交流稿尊敬的张三老师,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
很感谢张三老师给我这次机会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是来自第一街道的张四,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一外,向优秀的同行学习。
说来分享,其实是我们一起探讨哈。
今天的主题是《决胜中考,听说先行——2024英语听说考试题型解读及备考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国中考英语听说考试概况,自从2009年江苏省中考首次开展人际对话听力口语考试以来,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把听说纳入了中考英语,近两年广东也有13个地区中考增加了英语的听说测试。
接下来我的分享就从WHY开始,为什么要从听力到听说?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发现过去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笔试,导致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口语的交际表达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听说学业质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前面这三点,跟我们以前的听力要求一致,后面增加了五点关于说的具体要求,它强调在朗读相关主题的简短语篇时,连读停顿,自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够根据口头交际的具体情境,初步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选用正确的词语、句式和时态介绍人和事物,介绍中外的主要文化现象,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杰出的人物故事。
现在正式进入主题,关于听说备考,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享。
首先是“了解原理,特别注意”。
我们在备考之初肯定要对机器的评分原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个是要了解机器是如何提取采分特征的。
影响评分的特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语音的完整性,第二是语音的音段质量,第三是语法和语义,它通过这种语音转文字、语音模型分析及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来评分,第二个原理就是,计算机采分特征权重值及评分的公式。
首先请部分专家对我们的样本数据进行进行打分,接着通过我们人工智能的技术,对专家打分的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算出每个特征的权重。
比如这四个录音中,他就提取了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个是单词要读正确,第二是语调要正确,他就按照一个权重0.75和0.25这样的权重算出一个得分公式,接着AI就按照这个公示进行自动评分。
我们学生答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四不三允许”:不抢答,不拖延,不重复、不要将准备的时间误认作作答时间、不要答与答案无关的内容啊。
允许一定限度的更改,读错后可以立即纠正,是有效的,过了一两句之后纠正就无效了。
允许不同的发音方式。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均可识识别。
允许同义词的更换,同意表达,不影响得分,但是建议不要超纲。
现在我们重点来解析一下听说考试的题型,知己知彼,确保做到规范指导。
听说考试共分为三大题,模仿朗读、信息获取、信息转述及询问。
我将从题型的特点、评分标准、失分点的总结及答题指导这四个方面进行一一解读。
首先我们模仿朗读,它通常是90词左右,考试说明里面给出的这篇文章来自课文内容的改编,语境完整,逻辑非常清晰。
来看一下我们的评分标准,可以分为五个档次,先根据我们的这一个档次表的评分标准确定考生所属的档次,然后按该档次的要求做调整,最后给出得分。
这一部分评分标准主要聚焦在朗读的准确度,流畅度和完整度这三大方面。
首先在准确度方面,主要是语音语调和重读的问题,比如元音发不准,辅音发不到位,不该加的加,最喜欢加就是那个S。
应该有的尾音又吞掉了,重读读不准,失去爆破等。
关于流畅度方面,主要是从连贯、连读和节奏这三个方面,长句容易出现停顿不科学,没能进行正确的连读,第三个是完整度主要是内容方面,会出现漏词,跳词、应该有的吞、难词的阻碍,甚至出现内容未读完的现象。
针对题型特点和评分标准,我们平时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可以四步走,首先要充分利用50秒的准备时间,这50秒不是从头读到尾,我们可以给它分两段。
前20秒,我们的眼睛要快速扫读,扫览全文发现自己不太熟,难较难读的词以及长难句,后30秒就利用这个时间,把那些不太熟的单词重点读一读,对于生词运用自然拼读的方式把它读出来,对于长难句,确定好在哪里停顿,做到有的放矢。
再者我们要训练学生看清楚了再开口啊,注意是否有尾音,要养成有正确的重读,连读,停顿语调的节奏意识,提醒学生,万一遇到了生难词,实在不会读的,要学会巧妙的过,忌犹豫卡顿。
那来看一下信息获取,它分为两部分,第一节是听选信息,通常是三段对话或者是短文,那我们这个对话来看呢,是一男一女,一问一答,基本上四个回合,语句相对都比较短。
我们看一下第一题,How many people were there in the car?这一道题考查对数字的理解,需要去计算一下,是一种非直接问答。
第二题是What was the driver doing at that time?这种是直接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这种叫直接问答。
那我们的评分标准,除了选项信息要选取正确,语音也一定要正确。
好,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二节,对于我们学生挑战比较大的是回答问题,这一个题是对我我们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它通常是一个大概90词左右的独白。
包含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都是特殊疑问句,其中三个是可以在原文中直接得到答案。
第十题,When did they finish their work? 我们的答案出现的原文是We worked till two in the afternoon,是需要进行一下人称和结构转换的,这四个题的命题都是按照文章的先后顺序来命题的。
评分标准里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信息一定要准确回答的信息,并且表述要正确,简答或完整回答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语法要准确,给大家举两个例子:①What place is the man going to visit?这种题型我们就训练学生直接简答是最好的,直接找到了Museums,注意不要把这个s 漏掉了;②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Sydney?,像这种询问观点的情况就一定要要完整的回答,She thinks it is the best place to live in. 所以我们关于简答或者是完整的回答是需要进行对应训练的。
在简答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答案必须是完整的短语,而不只是关键词,When did you go there?Two years ago,这个ago不能漏掉。
一些介词也是不能漏掉的,For exampl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这个by不能漏掉。
两种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的方式,是必须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的。
最常见的就是这个WHY,问原因的,必须用because加一个句子来回答,然后第二种呢,是这种What do you think of...? How do you like...? 这种引导询问观点和状态的这种情况,是必须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的。
所以呢,到底是简答还是完整的回答啊,是要分情况来进行的,我们的大数据表明建议大家平时训练学生按照这种完整的回答得分更高一点。
我们了解了这个评分标准,也就会发现同学们容易失分的地方就是信息维度和语言维度。
首先是我们的这个信息抓取错误,第二个呢,是我们的语法错误,导致了一些语义的偏差啊,回答信息不完整,漏掉了一些关键的词。
那从语言上来讲,主要是语序的错误啊,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人称和数的错误,时态的错误,甚至这个语音的错误,导致理解不了。
为了避免以上的这些错误,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答题的规范,首先听前我们一定要预读题干,对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做到心中有数。
大概我这一篇文章即将的语境是什么啊,主人公是谁啊,可以根据我们这几个特殊疑问词,基本上可以把答句的框架写出来,待会儿听的时候呢,重点是听关键的信息,直接进行速记的方式。
说的时候要确保信息内容的完整准确。
怎么问怎么答,这一点跟我们笔试的回答问题是类似的,要注意人称和时态的对应,第三呢,要保证语法的正确,一些三单,过去,名词的单复数这些非常容易错的地方啊,一定要进行强调。
好,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三大题信息转述及询问,那第一节信息转述这一个是我们老师生都觉得挑战比较大的一个题型,也是我们最不熟悉这,就是从听力到听说最大的一个挑战。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一个评分标准,它采用整体的评分法和要素评分法相结合,从内容、语言和连贯三个方面来确定考生答案所属的档次,这里总共是分为了四个档次,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转述的信息覆盖了所给的全部要点。
从语音、词汇语法上要保证朗读及用法准确,第三在流畅度方面,我们考察同学这种词汇是否丰富,句子是否通顺,上下文的意思是否连。
上下文意思是否连贯,表达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逻辑。
除了要表达出清晰的表达出三个要点之外,可以鼓励优生适当的补充原文中出现的时间、感受、结果等信息,使文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
那同样我们的失分点也是这三个方面容易失分。
内容要点最致命的是要点出现缺漏,扣分比较严重。
第二个呢,就是出现了原文没有的信息。
第三,是要点表达不清楚,在准确性方面,主要是从语音以及语语语法这两个层次啊,流畅度方面呢,就是表达卡顿,篇章不连贯啊,所以呢,我们在这个训练平时训练我们的学生去做信息转述的时候啊,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去一一突破,并进行必要答题的指导。
听前该怎么做,这个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呢,我们让学生一定要做好准备,要根据提示确定好人称时态,并预测主题情景与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呢,我们要弄清楚要点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并列的,从属的,还是先后的关系啊,我们可以直接把我们的这一个整个文章的框架确定好。
第三呢,每个要点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句型表达出大意啊,就是写下来,做好笔记。
第四,要点之间要留出足够的位置,方便记录。
第一遍听的时候,我们训练学生重点记录与要点相关的关键信息,其他多余的信息留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去进行,第二遍听要留意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种的延伸信息,适当的增加连接词,串联要点。
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以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组织语言,注意人称时态的选用啊,这里一定要提醒同学们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延伸信息必须忠于原文录音,不要拓展过多。
第二节是关于询问信息,两个汉译英的问题,我们的考试说明里面这两个问题都是特殊疑问句。
从内容的准确性及语言的正确性两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个小题1.5分。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一个具体的一个评分标准,第四,每个小题凡是有达到关键词或者句型正确,就要给0.5分,全部错,但是有声音,整大题也可以给0.5分,这是为了区分零分的故障卷啊,所以呢,我们鼓励学生一定要开口,我们这个听说考试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他可能这里得0.5分,可能就是增加一分了,那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学生回答两遍,只要一遍回答正确就可以得满分。
所以我们在进行答题的时候,要指导学生第一要阅读中文的提示,根据关键词判断疑问句的句型,一般疑问句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吗”,看到它就要用一般疑问句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