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下文简称医废)是指医院和诊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或含放射性物质的废物。

由于其具有潜在的辐射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做好医废管理和卫生防护至关重要。

一、医废管理
医废的管理应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废的分类:根据不同放射性物质和化学性质,将医废
分为“低放废物”、“中度放废物”和“高放废物”。

低放废物应当
进行固化、包装、存放或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中度放废物应当进行二次包装,并在分区的单独密闭容器内存放,待一定时间后送往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处理;高放废物应当进行三次包装,并以专用车辆运输,送往专门的临时存储设施,等待送往永久的地下处置处置设施处理。

2.医废的包装:医废的包装应简单明了,对医废的放射性、化学和物理特性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对于不同的医废应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

例如,对于低放废物可以采用散装或简单封装,但需要防止直接接触、咬压或碾碎等危险;中度放废物应当封闭存放于专用容器中;高放废物则必须使用三密封容器,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经过质量监督部门的验收。

医院应当在包装时做好记录,以便追踪医废的去向。

3.医废的运输:医废的运输应当根据不同的放射性能进行
分区,采用专门的车辆进行。

运输过程必须保证安全,避免医废的泄漏和散发,不可与其他货物混装。

4.医废的存储:医废的存储要求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别
存储,封闭、标识明确、易识别、定位准确。

存储场所区分分级管理。

在存储期间需定期开展检测、评估和监测。

二、卫生防护
卫生防护是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标记和警示标志:对于放射源使用区域应设置标志,用以提示人员和区分区域;对墙壁、地面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不合格区域要及时采取措施。

2.采取防护措施:为对人员的辐射安全进行有效保护,需
要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保护装置、保护屏蔽、人员防护器具等,以减小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3.毒性防护:对于含有成分不明的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
行采样、试验和分析,必要时应当进行毒性试验和安全评估。

对毒性较大的废物应当尽量减少处理数量,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医用放射性废物是一类特殊的废物,其管理需要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设施,要求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卫生防护。

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需深入了解有关规章制度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做好医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卫生防护,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