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5篇高中生物说课稿篇1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
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
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由于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能否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
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
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
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
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
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
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
"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
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
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
板书如下:精子的形成: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2n 2n n n n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
高中生物说课稿篇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________——细胞呼吸》的内容。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四大部分内容,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动运输和__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特点④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学会用化学反应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细胞呼吸的实质。
④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②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氧呼吸部分)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突破策略:1、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破。
2、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二。
教法与学法分析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
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以下几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一)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有氧呼吸三阶段内容,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和释放的能量状况等内容。
(二)直观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三)比较法: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区别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比较有氧呼吸和有机物体外燃烧的不同,进一步认清有氧呼吸的特点。
(四)归纳法:归纳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
教学过程分析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探讨导入本节内容第三节ATP的主要________——细胞呼吸步骤二:联系生活(酵母菌可用于发面和酿酒)介绍细胞呼吸概念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步骤三:回顾第三章细胞器的知识,学习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步骤四:用下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培养自学能力:有氧呼吸的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步骤五:讲授二、(二)有氧呼吸的过程主要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图解(略)通过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释放特征和进行场所。
步骤六: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等方面的内容。
步骤七:归纳(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过对有氧呼吸概念的归纳,锻炼学生聚合思维力。
步骤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点。
通过和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做比较的方法,了解有氧呼吸过程反应的条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释放的特征和能量的部分贮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