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常问225个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常问225个问题

抗震与高层结构设计何谓震级和地震烈度?答: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同时也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力的多少。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局部地形条件是指什么?答:孤立突出的山梁、山包、条状山嘴、高差较大的台地、陡坡、古河道岸边。

3.何谓地震设防?答: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

4.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什么?答: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5.抗震设防目标是什么?答:①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在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的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早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6.建筑物的抗震类别分为几类?答:按重要性程度划分为四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7.《抗震标准》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提出的设防烈度要求是什么?答:甲类:对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较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

乙类:对地震作用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确定,对抗震措施,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采用;当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

丙类:对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

丁类: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确定,抗震措施、当本地区设防烈度为7~9度时,可降低一度。

6度时不降低。

8.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哪几方面考虑?答:①建筑场地②地基和基础③平面、立面布置④抗震结构体系⑤结构构件⑥非结构构件⑦材料和施工质量⑧隔震与消能9.场地土对震害有何影响?答:由于场地土质条件的不同,建筑物的震害也不相同,软弱地基与坚硬地基相比,软弱地基地面的自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害也重。

在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最容易遭到破坏,刚性结构则表现较好。

在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场地土的类别如何划分?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11.哪些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答:①砌体房屋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③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12.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答:为了简化计算,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13何为鞭端效应?答: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时将产生,使得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的反应特别强烈,其程度取决于突出物与建筑物的质量比与刚度比,以及场地条件。

14.对于鞭端效应《抗震规范》是如何考虑的?答: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这类小建筑的效应时,宜乘以增大系数3,但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

15.引起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有哪些?答:一是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

二是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

16何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答: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通常假定地基是刚性的。

实际上,一般地基并非刚性,故当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通过基础而反馈给地基时,地基将产生一定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结构的移动或摆动。

这种现象称为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17.哪些建筑物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答: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大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8.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何计算?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19.从抗震角度出发,对建筑物的平面及立面布置有何要求?答:平面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

立面尽量采用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形状。

20.什么情况下需设防震缝?答: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21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哪些性能?答:1)延性系数高;2)“强度/重力”比值大;3)匀质性好;4)正交各项同性;5)构件连接具有整体性,连接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

22.常见的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的排列顺序如何?答:1)钢结构;2)型钢混凝土结构;3)混凝土-钢组合结构;4)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7)配筋砌体结构;8) 砌体结构23.《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何要求?答: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重力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4)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或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4.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1)平面布置力求对称;2)竖向布置力求均匀;25.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什么?答: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2)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26. “结构延性”此术语有几层含义?答:结构总体延性,结构楼层延性,构件延性,杆件延性。

27.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有哪些?答:①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②减小构件轴压比,③高强混凝土的应用,④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⑤型钢混凝土的应用28.砌体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何影响?答:①使结构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轻,从而使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力增大。

②改变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布状况。

③减小了整个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值。

④砌体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地震初期,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

29.引起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有哪些?答:一是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

二是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

30.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震害有哪些?答:①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②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

③框架梁,柱和节点的震害。

④框架砖填充墙的震害⑤抗震墙的震害31.如何对梁端进行调幅?答: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

32.框架柱设计应遵循什麽原则?答: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

②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保证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③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

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33.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如何确定?答:①柱端,取截面高度,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②底层柱,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③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④框支柱,取全高。

⑤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34.框架节点的设计准则是什麽?答:①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②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④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

⑤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35.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房屋倒塌,②墙体开裂破坏,③墙角破坏,④纵横墙连接破坏,⑤楼梯间破坏⑥楼盖与屋盖破坏,⑦附属构件的破坏。

36.多高层钢结构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哪些?答:①框架节点区的梁柱焊接连接破坏。

②竖向支撑的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③柱脚焊缝破坏及锚栓失效。

37.厂房纵向支撑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答:①纵向柱间支撑宜设置在柱列中部附近。

②纵向柱间支撑可设置在同一开间内,并在同一柱间上下贯通。

③屋面的横向水平支撑和顶层的柱间支撑,宜设置在厂房单元端部的同一柱间内,当厂房单元较长时,应每隔3―5个柱间设置一道。

38.何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答: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通常假定地基是刚性的。

实际上,一般地基并非刚性,故当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通过基础而反馈给地基时,地基将产生一定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结构的移动或摆动。

这种现象称为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39.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何计算?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40场地土液化的后果是什么?答:(1)建筑物下沉或整体倾斜。

(2)地基不均匀下沉造成上部结构破坏。

(3)地坪下沉或隆起。

(4)地下竖管弯曲。

(5)房屋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桩折断。

41.从抗震角度出发,对建筑物的平面及立面布置有何要求?答:平面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

立面尽量采用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形状。

42.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哪些性能?答:1)延性系数高;2)“强度/重力”比值大;3)匀质性好;4)正交各项同性;5)构件连接具有整体性,连接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

43.常见的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的排列顺序如何?答:1)钢结构;2)型钢混凝土结构;3)混凝土-钢组合结构;4)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7)配筋砌体结构;8) 砌体结构44.《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何要求?答: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重力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4)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或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45.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什么?答: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2)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46.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有哪些?答:①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②减小构件轴压比,③高强混凝土的应用,④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⑤型钢混凝土的应用47.砌体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何影响?答:①使结构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轻,从而使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力增大。

②改变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布状况。

③减小了整个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值。

④砌体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地震初期,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