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1-4城市管理学作业1一、“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二、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弊端及如何进行改革三、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管理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以上3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一、“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1、个人的讨论提纲(350字以上)“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规划滞后于建设。

(2)“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3)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4)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5)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二)“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树立规划权威,施展规划的调控作用。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2、接洽实际的例子(允许粘贴打印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在《建议》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分为四小节,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以及加强城镇化管理。

在我看来,这部分重点讲了三个方面,也就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在这里,城镇化是放在区域协调发展这部分讲的,这是传统,因为城镇是区域的特殊表现。

在学术研究上也是把城市经济学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

资料图片:大城市的拥挤交通。

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里面,有一些从来没提过的新内容。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这是非常大的亮点,新的提法,第一次进入我们党的政治文件。

城市病的内涵和本质“城市病”这个词最早发源于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当时英国的经济史学家XXX夫妇把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城市爆炸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之为“迈达斯灾祸”。

XXX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梦想点XXX,后来有了这个能力,但结果却坏了。

我们想象一下,当你周围的东西都变成黄金了,会怎么样,是灾祸,不是幸福,黄金既不能吃,也不能穿。

XXX夫妇用“迈达斯灾祸”比喻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意思是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类财富不断扩大,但是人类也同时丢掉了许多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这是从经济史上解释城市病。

我们目前提出的城市病内涵到底是什么,城市一词可大可小,有大城市、有中等城市、也有小城市。

那么,我们所提到的城市病到底指的是大城市病还是中等城市病或是小城市病呢,这是许多研讨区域经济学的学者们探讨的问题。

学界目前开端界定我们提到的城市病是基于城市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来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主要强调的还是特大城市病、大城市病。

假如把城市病界定为是在城市收缩过程中呈现的问题,那么实际上我们是比力熟悉城市病的。

像城市病的一些典范特征,比如城市环境严重净化、大气净化、土壤净化、水净化等等,都是城市病比力严重的表现。

再有公共交通问题,城市交通拥挤状态普遍存在。

有一个数据,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大城市机动车平均时速从过去每小时20公里左右下降到目前12公里左右。

我们每每觉得,我们去某个城市路上用的时间比进了城找目的地的时间还要短。

固然,城市病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为什么要突出提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1980年是19%,今年大概是47%到48%,预计到2025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我们一方面面临着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这个挑战就是大城市病和特大城市病,而且我们的一些大城市正在经历这种病。

因此面向未来,基于我们现在的发展模式,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考虑这个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认为城市病的本质就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

城市的资源环境是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市的资源环境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良好发展。

另外,城市组织管理落后于城市化过程也是造成城市病的重要原因。

我们还可以找出更多的原因来解释城市病产生的机理。

但是,从本质上讲,城市病是城市资源环城市病的治理目前我们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病显形的阶段,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应该对威胁城市发展过程的城市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多种方式完善城市系统,使得城市慢慢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千万不要等城市病积重难返的时候再去治理。

(XXX)3、小组讨论后构成的提纲(500字以上)“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纪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本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本钱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本节约型社会的有用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挑选。

(一)“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成因(1)规划滞后于建设。

“规划服从于建设”、“建设指点规划”、“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规划赶不上变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施展不出来,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大体有给水、污水、雨水、通讯、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属单位的经济状态、时间要乞降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前提限制,不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并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3)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目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以随州市绿化近况看,主城区绿化覆盖率仅有38.93,,人均公共绿地 4.27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水平(6.2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比力差,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4)环境净化严重,居民生发生活环境恶劣。

中小城市出格是本地城市大气、水资本净化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

(5)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出格是近10年,许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个性,到处是似曾了解的街道,“欧美作风”的小区、千篇一概的建筑触目皆是,洋火盒般的高大建筑密集,宛若“混凝土森林”。

(二)“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树立规划权威,施展规划的调控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二是政府必须带头执行规划;三是严厉依照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及法规要求;四是加强城市土地资本管理。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第一,各级领导必须充分熟悉规划短视行为的风险。

其次,规整洁条道路或一个小区,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

第三,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各中小城市应该根据各自的人文、地理、历史科学公道制定绿地规划,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面貌。

(4)加强净化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严厉控制净化源,削减净化物的排放,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城市生态经济,使化学工业从泉源起就不发生净化物,实现泉源治理的目标。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地理、人文和生态环境。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风貌规划,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存,使城市脱离肤浅平淡,丰富其文化内涵。

总之,为了防止“城市病”的发生,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实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本、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管理学功课2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一、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二、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三、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四、试论以人为本与城市社区管理五、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考核形式及要求:以上述题目中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

在城市管理中,要从城市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整个城市形象实现质性的飞跃。

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发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

因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素质(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庞大、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资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资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美满的基础前提下,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就是坚持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路,依照“”的重要头脑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敷陈》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办理多头执法和乱罚款问题。

2002年,国务院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出台了国发2002<1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它为城市管理明确了科学的发展观。

它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办法;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划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随后2003年,XXX、XXX联合下发了中编办发2003<4 >号文件《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告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