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长春市第十中学王晓英选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这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二氧化硫主要的物理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进一步提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运用实验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及书写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初步认识到化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体验化学源于生产、生活,同时化学也服务于生产、生活。

二、教学方法在本章教材内容里,关于硫元素的化合物只介绍两种——二氧化硫、硫酸。

这两种物质的教学,足以支撑学生对硫元素的总体认识。

通过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使学生建立“硫元素系统”的整体印象。

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氧化硫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硅、氯、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

同时是在学生初三已了解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基础上,深入地去认识二氧化硫其它重要性质以及酸雨成因、防治措施。

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指导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服务。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趣法:二氧化硫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里,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教学中,以此为契机,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学法: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 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引导学生对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及分析,借助相关实验进行SO2性质推测的验证。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推测产物→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3. 理论指导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中学所学理论内容浅显,远不足以满足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解释需要。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规律的应用,在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与通性等规律指导下进行学习。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四、教学过程设计:1、设计思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丰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从二氧化硫化学式(氧化物类别和硫元素价态—先行组织者)出发,并以酸性氧化物和硫元素的价态为线索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哪些方面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和“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是上位概念,当学生明确知道与上位概念发生联系后,自然联想到二氧化硫(新知识)与二氧化碳(已有知识)一样都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处于硫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得到生长,会产生最优的学习与保持。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力求实现: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过程流程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阶段,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力求体现以下理念: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知识载体,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互动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1、能说出二氧化硫主要的物理性质。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提高环境意识。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

对所学内容有方向性。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燃烧。

学生说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

1、课件展示硫在O22、展示空气质量日报,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反映出S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是造成酸雨2的主要成分之一。

(点击网页:/quality/airs.php3)3、观看二氧化硫的短片。

引出学习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用途、有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推测】1、SO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2可形成酸雨推测其较易溶于水。

2、由SO2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酸雨的资料,从中认识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进而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问题,改变学生习惯于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尝试着从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

有关的生活现象认识其性质。

通过分析、思考与SO2阶段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感知阶段【学习活动】1、指导观察:学生观察已制取的SO气体的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2溶于水的分组实验。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指导学生做SO23、引导小结:学生小结二氧化硫的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用胶塞塞好的小试管,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实验。

要求4、学生实验:将另一集满SO2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石蕊试液滴入SO的水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用试纸2测定其溶液的PH,判断酸碱性。

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

”这一现象,得出结论:SO2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阶段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深化阶段【学习活动】1、SO2由两种元素S和O组成,思考SO2是什么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2、各元素化合价是多少?S元素有哪些常见化合价?3、从以上方面预见一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说出理由。

设计实验来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设计实验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可选用石蕊试液,新制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我们这里准备了石蕊试液,新制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溶液。

)【学生讨论】由化学式可以看出,SO2中S处于中间价态+4价,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二氧化硫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同时它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化学物质,理应还具有它自己的一些“小个性”。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验观察、记录、描述、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与水的反应⑴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教师引导1】类比CO2与水的反应,类比 H2CO3,引导学生写方程式,并强调其中的可逆符号。

引导学生说出H2SO3的性质,如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反应等。

由此总结SO2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与CO2相似。

【教师引导2】让学生判断“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水溶液变红,长时间放置后,溶液又重新恢复紫色”这一事实,说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进而说明“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的可逆性,并引导学生得出“可逆反应”的特征。

【教师引导3】1、可逆反应强调什么条件?2、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3、CO2和H2O反应是可逆反应吗?分析二氧化硫与水的作用。

引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教师引导】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2是酸酐,酸性氧化物,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回答】通过与碱反应来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⑵ SO2的氧化、还原性(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SO2可能具有的性质)①弱氧化性【演示实验】【讨论交流】说出实验现象,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请同学推测SO2和H2S反应的生成物,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氧化还原规律分析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的产物,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②较强还原性【教师引导】各种含硫物质的化合价判断,引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引导学生用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用单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指导自学】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以下问题:1、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此反应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2、该反应的条件及特点?3、如果2molSO2 与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4、如何认识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5、此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教师引导】SO2也能被其它卤素单质氧化,还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能被氧气氧化,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作用下,SO2被氧化为SO3,在相同条件下,SO3又部分分解生成SO2和O2,因此,该反应也是可逆反应。

现有氢硫酸(H2S)、 H2O2和KMnO4三种溶液,要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该如何选择?设计意图:精心设计自学指导提纲,使学生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入,对把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提供资料:2004年12月2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种银耳产品均被检出含有“二氧化硫”,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心理,使用大剂量SO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2具有漂白性【推测】SO2【验证实验】指导学生做好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并引导学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观看视频:二氧化硫源漂白有色花朵。

2、原理比较:比较二氧化硫、次氯酸、过氧化钠的漂白原理。

3、演示实验:把被漂白的品红溶液加热。

4、提供实例:为什么长时间放置的报纸和草帽会变黄?分析原因:SO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跟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2,溶液又会恢复原来化合物。

加热时,或放置长时间后,无色的不稳定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O2的漂白作用是不能持久的。

的颜色,因此,SO2【知识迁移】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品红溶液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