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选课通知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的选课工作即将开始,为保障选课工作顺利开展,各学院在选课前务必组织学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现将本学期的选课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选课时间:1. 第一轮选课:2018年6月20日12:00至2018年6月23日12:00止。
按年级、专业优先,不得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包括普通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及体育课、全校性通识选修课)。
2.第二轮选课:2018年6月26日9:00至2018年9月30日16:30止。
可以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包括普通理论课和实验课)。
学生应在检查第一轮选课结果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轮选课。
2018年9月12日9:00—9月13日16:30转专业学生选课,在此时段选课系统暂不对其他学生开放。
3. 2015、2016级(及以上年级)未修满体育必修学分的学生,请于2018年6月26日9:00至2018年6月27日16:30在网上进行体育课选课。
4. 学生必须按已选课表上课,否则按旷课论处。
选课系统关闭后,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进行退、改选课。
5.为避免选课时出现网络拥堵及计算机机房场地拥挤等现象,第一轮选课实行分时选课,具体安排各年级学生必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选课,通识选修课以高年级优先为原则,绝不允许囤课,一旦发现将给予纪律处分,按各时段选课人数的比例进行分批开放。
6月26日9:00以后,选课系统向各年级所有学生开放。
6.第一轮选课期间,下沙校区第三教研楼的中心机房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五楼)将免费对学生开放选课,机房开放情况见附件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选课可用机房安排》。
为避免选课期间机房及图书馆拥挤,请各学院积极配合,尽可能提供本学院的计算机资源供学生选课。
建议学生尽量利用自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通过校内网(数字杭电手机版入口)进行选课。
在选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教务处选排课办公室联系(电话:86915015)。
二、选课注意事项:1. 每位学生在选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和《网上选课指南》(见教务处网站)。
2. 为减少学生选课过程中必修环节的漏选、错选等情况,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的所有必修课(含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和课外必修项目(含《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已按选课对象进行预置选课(部分小班化教学课程除外),建议学生进入选课系统时先核实这类已选课程,除遇特殊情况,不建议退、改选该类课程。
3. 由于实验、实践环节等课程受设备、场地等资源限制,选课调整余地较小,在选课时应优先考虑。
实践课的选课详见附件2《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选课注意事项》。
4.通识选修课已按课程最大选课容量开设选课,不再批准纸质《退、补选课申请表》,建议学生可跨专业选择其他各类选修课。
5. 第二轮选课的课程已按开课学院要求的最大选课容量开放选课,建议学生尽量自行登录选课系统退补选课。
特殊情况下可填写《退、补选课申请表》,请开课学院严格审核学生的补选课需求。
6. 辅修课程的选课、二专业二学位的选课和重修学生的选课安排在第二轮选课,学生点击“跨专业选课”进行选课。
相关学生可按照《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第二本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培养计划和课表进行选课。
7. 禁止学生使用“选课器”选课,一经发现,退选所有已选课程。
因“选课器”选课所造成的错选、漏选、不能退选等后果自负。
8. 学生学有余力如有扩学分需求,且原已修读的各学期课程平均学分绩点≥3.0,可将扩学分需求在2018年9月10日之前统一报到学院教科办,学院教科办审核汇总后将电子版发到选课办公室,选课期间不再接受单独扩学分需求。
9. 学生在查询课表时,由于系统刷新延迟,可能存在课表内课程显示不完全的情况,请学生以已选课程中显示的课程为准。
选课系统关闭前,每个学生必须进入正方教务管理选课系统认真核查已选课程,勿以手机版“超级课表”和“杭电助手”上显示课表为准。
(二)关于特殊课程设置1. 学校继续实行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对公办本科学生开设了《科技英语》和10门大学英语拓展课,学生可进入“全校性通识选修课”选择课程性质为“外语模块”的课程,第一轮实行2017级学生优先选课。
具体开设课程如下表:2. 校际选修课(校通识选修课中选课课号以“XJ”开头的课程)的上课地点分布于下沙14所高校,请选这类课程的学生仔细核实上课地点。
该类课程一般在开学1-2周内提前关闭选课,逾期不得退改选。
校际选修课的具体开课时间及选课截止时间请学生及时关注选课系统中有关的通知。
3. 为加强我校学生与留学生的互动,《C语言程序设计》等141门留学生课程(课程号以“G”结尾)在第二轮选课时面向我校本科生开放。
这类课程采用全英语授课、全英文考核,非留学生修读这类课程,其学分认定为交叉与个性发展学分。
4. 除《体育1》外,学生必须在毕业前修满3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建议在前两个学年完成修读。
5. 形势与政策1和形势与政策3不能同时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不能同时选。
附件1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选课可用机房安排》附件2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选课注意事项》附件3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通识选修课选课说明》附件4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选修理学院课程补充通知》附件5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2017级本科学生修读创业教育学分的通知》教务处2018年06月15日附件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选课可用机房安排注:第3教研楼中心各机房为90机位;图书馆数字学习中心(五楼)为180机位。
附件2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选课注意事项1. 为方便学生选课,简化选课流程,提高选课效率,凡教学计划中属于必修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已经直接在系统中先行导入,无需学生再选,请学生登录教务管理系统,进入“网上选课”的“学生选课情况查询”模块,对已选实践、实验课程进行查看核实,非必修性质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需学生自行完成选课任务。
卓越学院学生具有专业方向个性化的特点,需学生自行选课。
2. 修读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时应先修或同时修读相应的理论课程,如:修读《电路分析实验》,须先修或同时修读《电路分析》;修读《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应先修或同时修读《通信电子电路》。
同时务必注意先修课程。
3. 《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均与其相应的理论课程捆绑选课,只要选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就必须选该教师的课程设计。
注意:除了捆绑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其他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退选和重选,但退选课程时要慎重考虑能否按意愿选上相关课程。
4. 教学计划中属于选修的实验或实践课程由学生自行选课,有些容量有限,实行限额选课,建议各位学生先选实验课、实践课,再选理论课。
以下课程属于选修的实验或实践课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S0100800)、《高级语言程序设计》(S0403530)、《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S0403760)、《现代分析仪器与技术实验》(S0406080)、《计算机网络实验》(S0507170)、《数据库课程设计》(S0507900)、《数学实验1》(S0713221)、《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S0713250)、《C++程序设计实验》(S0806300)、《信息网络基础实验》(S0807180)、《角色与场景设计》(S1500600)、《数字摄影技术》(S1500930)、《数据结构课程实践》(S1503470)、《场景设计课程设计》(S1507030)、《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设计》(S1507200)、《动效设计》(S1507640)、《抽样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S2200810)、《数据库课程设计》(S2705140)、《网络编程课程设计》(S2708140)、《软件工程实践(B)》(B0502710)、《软件工程实践(C)》(B0502720)、《软件工程实践(D)》(B0502730)。
5. 尚有个别实践课程未确定具体上课时间和地点,等确定后由各开课学院负责通知所有选课学生。
6. 有关电工电子实验的通知请及时到网站/查询,大学物理实验上课相关情况请到网站/查询。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通识选修课选课说明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试行)》(杭电本[2017]59号)文件,学校对通识选修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自2017-2018-2学期起,现有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艺术类四大类通识选修课调整为人文经典与人文修养、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五大模块。
一、各年级通识选修课修读要求1. 2017、2018级学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每个模块要求修读2学分,共10学分,要求跨院修读至少6学分,其中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建议修读2学分)和通识选修一般课程(含新生研讨课、创新选修、本校开设校际选修课、创新实践、超星尔雅MOOCs、智慧树混合式,建议修读8学分)。
2. 2015-2016级学生仍按本年级专业培养方案的通识课修读要求执行,若专业培养方案中已设置通识课分类修读学分要求,建议按新课程性质修读后再进行课程替代,“人文经典与人文修养”可替代“人文任选”,“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可替代“科技任选”,“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模块中的经管类课程)”可替代“经管任选”。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选修理学院课程补充通知《大学物理2》分类教学实施办法《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对物理学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学习潜能、发展需求和兴趣等因素,决定在2018级学生中继续实行《大学物理》课程分类教学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分类实施办法1. 课程设置:《大学物理》、《物理学原理及工程应用》。
2. 学生根据培养计划选择《大学物理2》或《物理学原理及工程应用2》(二选一),允许学生两个学期学不同类别的课程。
3.《大学物理》的主要内容参见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简介。
4.《物理学原理及工程应用》课程简介:详见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简介。
5.《大学物理》分为《大学物理》和《物理学原理及工程应用》两类实施教学,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均覆盖《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平行设置。
(二)成绩评定按照学校的成绩评定方法,参加什么层次课程学习,得到相应课程的成绩,同时即为学生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