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次函数
八年级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次函数
7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要求: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x 轴、 y 轴上的单位长度通常应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有困难的情况,这时可灵活规定单位长度,但必须注意的是,同一坐标轴上相同长度的线段表示的单位数量相同.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 (+,+)点 P( x , y ) ,则 x >0, y >0; 第二象限: (-,+)点 P( x , y ) ,则 x <0, y >0; 第三象限: (-,-)点 P( x , y ) ,则 x <0, y <0; 第四象限: (+,-)点 P( x , y ) ,则 x >0, y <0; 在 x 轴上: ( x ,0)点 P( x , y ) ,则 y =0; 在 x 轴的正半轴: (+,0)点 P( x , y ) ,则 x >0, y =0; 在 x 轴的负半轴: (-,0)点 P( x , y ) ,则 x <0, y =0; 在 y 轴上: (0, y )点 P( x , y ) ,则 x =0; 在 y 轴的正半轴: (0,+)点 P( x , y ) ,则 x =0, y >0; 在 y 轴的负半轴: (0,-)点 P( x , y ) ,则 x =0, y <0; 坐标原点: (0,0)点 P( x , y ) ,则 x =0, y =0. 3.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 P( x , y )到 x 轴的距离为 y ,到 y 轴的距离为 x . 4.点的对称: 点 P( m , n )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m , n ) ;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m , n ) ;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 m , n ) . 5.平行线: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纵坐标相等;如直线 PQ,P (m, n) ,Q ( p , n ) ;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横坐标相等;如直线 PQ,P (m, n) ,Q (m, p) . 6.象限角的平分线: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可记作: P(m, m) ; 点 P ( a, b) 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 (b, a )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记作: P(m,m) ;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 A 的坐标是 ( a, b) ,若 ab 0 ,则点 A 位于__
_ 上. (★★)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2,到 y 轴的距离为 3,则点 A 为__
_ . (★★)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 A 2 m,
1 m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 2
1 1 x 等都是一次函数,y= x,y=-x 都是 2 2
b ,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 k
5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
(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 x 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 ,|k|越小,直线与 x 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 ; (3)b 的正、负决定直线与 y 轴交点的位置; ①当 b>0 时,直线与 y 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 b<0 时,直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上; ③当 b=0 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 (4)由于 k,b 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 ①如图 11-18(l)所示,当 k>0,b>0 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 ②如图 11-18(2)所示,当 k>0,b﹥O 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 ; ③如图 11-18(3)所示,当 k﹤O,b>0 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 ④如图 11-18(4)所示,当 k﹤O,b﹤O 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 (5)由于|k|决定直线与 x 轴相交的锐角的大小,k 相同,说明这两个锐角的大小相等,且它们是同位角,因此, 它们是平行的.另外,从平移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例如:直线 y=x+1 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 y=x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 到的.
4、若点 P( a , a -2)在第四象限,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2< a <0 B.0< a <2 C. a >2) . D. a <0
5.已知点 P(a,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则 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6.如图,坐标平面上有两直线 L.M,其方程式分别为 y=9.y=-6.若 L 上有一点 P,M 上有一点 Q,PQ 与 y 轴平 行,且 PQ 上有一点 R,PR:PQ=1:2,则 R 点与 x 轴的距离为何( )
知识结构
知识点 1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 x,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y=kx+b(k,b 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 量) ,特别地,当 b=0 时,称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例如:y=2x+3,y=-x+2,y= 正比例函数. 知识点 2 函数的图象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 x 与所对应的 y 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 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画函数图象一般分为三步:列表、描点、连线. 知识点 3 一次函数的图象 由于一次函数 y=kx+b(k,b 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也称为直线 y=kx+b.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 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 y 轴的交点(0,b) ,直线与 x 轴的交点(函数 y=kx 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 , (1,k)即可. 知识点 4 一次函数 y=kx+b(k,b 为常数,k≠0)的性质 (1)k 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 ①k>0 时,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k﹤O 时,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题精选 一、 选择题 1.点(-2,1)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3,2)所在象限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1,2)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是( A. (2,2) B. (-4,2) C. (-1,5) D. (-1,-1) )
' ' ' ' ' '
将平行四边形 ABCD 平移,使得点 B 平移到 P 点,画出平移之后的平行四边形,并求其面积.
6
y P
4
A
-5
2
D O
-2 5
x
B
C
-4
-6
方法回顾
建议时间:
1.牢记坐标系各象限、坐标轴上点的特点;
3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
2.距离与横、纵坐标的区别的联系,注意分类讨论; 3.与几何结合时注意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分类讨论.
(2010· 兰州中考)函数 y A.x≤2 B.x=3
2 x
1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3
C.x<2 且 x ≠3
)
D.x ≤2 且 x≠3
(2008· 孝感中考)下列曲线中,表示 y 不是 x 的函数是(
)
1、 (2010· 上海中考)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程 y(千米)与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当 0≤x≤1 时,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 60 x,那么当 1≤x≤2 时,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1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
点 P ( a, b) 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 (b,a) . 7.点的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 x , y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 a , y ) ; 将点( x , y )向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 a , y ) ; 将点( x , y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 , y b ) ; 将点( x , y )向下平移 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 , y b ) .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 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平移口诀:“左-右+、上+下-” .
_ . (★★)
点的运动
已知点 M 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到达点 N ,点 N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P 2,3 ,则点 M 的坐标为__
_ . (★★)
2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
已知点 A 3, 1 ,点 C 1, 4 . 2 ,点 B 0, (1)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A , B , C ,并画出△ ABC ; (2)把△ ABC 先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4 个单位,得到△ A B C ,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 出△ A B C 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
知识点 5 正比例函数 y=kx(k≠0)的性质 (1)正比例函数 y=kx 的图象必经过原点; (2)当 k>0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当 k<0 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 6 点 P(x0,y0)与直线 y=kx+b 的图象的关系 (1)如果点 P(x0,y0)在直线 y=kx+b 的图象上,那么 x0,y0 的值必满足解析式 y=kx+b; (2)如果 x0,y0 是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一对对应值,那么以 x0,y0 为坐标的点 P(1,2)必在函数的图象上. 例如:点 P(1,2)满足直线 y=x+1,即 x=1 时,y=2,则点 P(1,2)在直线 y=x+l 的图象上;点 P′(2,1)不 满足解析式 y=x+1,因为当 x=2 时,y=3,所以点 P′(2,1)不在直线 y=x+l 的图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