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
表1:《测量》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认识和感受分米、毫米、千米实际长度,会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进一步发展测量和估测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2:《测量》单元学习内容表(一)学科性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1分米和毫米、1千米各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下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和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创新性目标1.在测量、想象等活动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的体验。
2.结合估测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会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在测量估测活动中,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测量》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1.自主阅读教材,初步领略本单元的基本内容(测量),建立结构性知识。
2.知道每一课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每个小绿点要我们做什么;能找到学习工具,找到学习方法等,初步能读、会读数学教材。
3.具有初步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育性目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积累数学探究的经验。
【学习重点】1.自主阅读教材,初步领略本单元的基本内容(测量),建立结构性知识。
2.知道每一课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每个小绿点要我们做什么;能找到学习工具,找到学习方法等,初步能读、会读数学教材。
3.具有初步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本单元的结构性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引入,把握新旧过渡①复习长度单位:找一找比一比1米和厘米有多长?1米=()厘米 100厘米=()米②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运用:填一填245厘米=()米()厘米 1米27厘米=()厘米床2()老师身高160()③小结:通过复习找和比1米和1厘米有多长,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米、毫米、千米的长度,感受分米、毫米、千米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评析】此环节复习找比长度单位,借住数学物品估填长度及单位换算,充分体会了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框架的铺垫。
(2)阅读,领悟单元内容①首学,定向阅读第一,快速浏览教材第34-42页,看看有哪几课?小结:第4单元《测量》有2课,分别是:《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
第二,围绕“量找测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和“简单长度单位的换算”两个核心问题再读教材第34-37页,可以圈一圈、标一标、勾一勾,然后完成首学单。
表5:《乘与除》单元课首学单【评析】阅读是单元课首学的主要方式。
通过阅读指定内容,并进行勾画、批注、填表,在任务驱动下读懂教材,对即将学习的单元知识有个整体认识,达到了单元课“领悟式学习”的目标。
②互学,交流感悟1.提出互学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互学。
这一课的课题是什么?有几个绿点?每个绿点要我们做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用到了哪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我的疑惑是什么?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收集信息【评析】通过有指导的定向阅读之后,对单元内容有了个体初步的感悟。
接着学生就先前的首学中的实践与感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对单元知识结构进行预建构,为下一步小组向全班汇报做好准备。
③群学,分类互动生1:第1课是《铅笔有多长》,有4个小绿点;第1个小绿点是量铅笔的长度(认识分米和毫米);第2个小绿点是找生活中的1分米和1毫米;第3个小绿点是在直尺上找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知道它们的关系;第4个小绿点是填一填(单位换算)。
生2:第2课题是《1千米有多长》,有3个小绿点;第1个小绿点是想10米有多长,做一做,并感受10米的长度;第2个小绿点是想100米有多长,做一做,并感受100米的长度;第3个小绿点是想1000米有多长?说一说,并感受1000的长度。
师:(出示课件)这节课通过让学生量、找、填、说加强学生对毫米、厘米、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进一步明确用到的工具:直尺、米尺、软尺、实物;用到的方法:测量、计算等。
【评析】通过汇报小组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分类汇报,引发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在组间质疑、互动答辩中进一步强化对单元知识要点的理解,梳理出单元学习中的普遍问题,为后续“共学”中的系统构建打下基础。
④共学,梳理要点梳理:这个单元共有2课,教师用课件依次呈现2课的主要内容。
【评析】单元课的共学,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小结、对学习认知的质疑反思。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先前学习进行总结提炼,即对每一课的内容、方法进行梳理,理出单元学习要点,形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建构。
(3)梳理,形成知识体系①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②对比:对比本单元与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课桌有多长》《1米有多长》,有什么不同?同样是认识长度单位?同样在梳理长度单位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同样在进行简单长度单位的换算,有什么不同?小结: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主要通过认识1厘米、1米,测量1厘米、1米,感知1厘米、1米,探究1厘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元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同样是通过认识1毫米、1分米、1千米,测量1毫米、1分米、1千米,感知1毫米、1分米、1千米,探究1毫米、1分米、1千米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建立联系。
【评析】单元课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梳理与对比,初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明晰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性。
(4)总结,明确深化重点反思总结:你知道这个单元主要学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课?学习后测: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小勾学习圈)实施单元课的后测。
明确方向:看来同学们对算法掌握得较好,但却不太清楚为什么这样算,这需要我们在学时课上深入探究。
期待同学们在学时课上的精彩表现!【评析】单元课的总结,主要是师生对单元内容的小结、知识的简单应用、对内容的适当拓展、对学习认知的质疑反思。
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小勾学习圈)实施单元课的后测,明确深化重点,为学时课的学习路线的制定做好上位的准备。
【总评】单元课教师以整体的观念思考和设计教学,不只看到一片片树叶,而是看到树叶所在的大树,甚至看到整片森林。
教师更加重视对课标、教参和教材的研读,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学时课的深化重点。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概括能力提升,问题意识增强,有了一定的整体观。
教学反思:(二)学时课教学案例☆案例1:铅笔有多长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铅笔有多长。
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②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教育性目标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通过“估、量、找、画”分米和毫米,加强了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理解分米与毫米的意义及长度单位之间关系,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学时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2:小学数学学时课教学流程图(1)前测引入,明确方向①师生谈话引入:通过单元课的学习,大家对《测量》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学时课的学习。
②前测引入通过猜测老师的身高,让学生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那些测量知识,并比一比1厘米1米有多长,想想我们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
小结:测量要用到直尺,直尺的0刻度线要与测量的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明确方向分别量出教材上面两支铅笔的长度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遇到了什么问题。
【评析】复习测量的相关知识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
(2)运用四学,探究新知复习引入1、再在直尺上找一找1厘米、2厘米、3厘米。
2、量铅笔的长度。
3、杯子高约()厘米4、比一比1米有多长?5、请你估量教室的长度?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情看PPT回答问题探究1:认识分米先估,再量一量两支铅笔的长度。
先估,再量这支铅笔的长度?生1:我估计这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9厘米。
生2:我估计这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1厘米。
生3:我测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刚好是10厘米。
生4;我测量的结果也刚好是10厘米。
生5:我知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总结: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先估计吸管的长度,再动手量吸管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①首学,自主测量,得出发现②互学,交流结果,分享发现③群学,展示成果,分享发现估吸管长度生1:吸管的长度大约8厘米。
生2:吸管的长度大约9厘米。
量吸管的长度生1:我用直尺去量,发现吸管的长度正好10厘米。
生2:我用直尺去量,发现吸管的长度也正好10厘米。
找1分米的长度生1:0-10厘米是1分米生2:从30cm-40cm是1分米④共学,师生对话,建构意义师: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
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
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