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法4------低体温的危害及解决方法自然疗法4低体温的危害及解决方法低体温的危害及解决方法保温脖子改善手脚冰凉身体偏冷的危害及解决方法内容身体偏低的危害编者身体偏冷的危害如何判断体温偏低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增强5倍使体温降低的一些生活习惯提升体温的方法提升体温治愈糖尿病半身浴、手浴、足浴、桑拿浴温热臀部治百病干布擦身的惊人疗效用吹风筒的暖风提升体温利用一次性暖袋提升体温提升体温用具相关资料○ 各类体温偏低女性的特征○ 简单易懂的各免疫细胞的功能○提升体温的食物编者保暖身体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人体质虚弱(寒性)的原因身心过度疲累;过分摄取药物;夏季冷气、冷饮引起身体冷却。
据有关资料,近50年来,日本人的体温下降接近1度,许多日本学者认为不少疾病是因体温下降引起的,提唱保暖身体,消除各种疾病。
血液滋养着全身,当体温降低时,血液流速减慢,就出现滞涩、瘀堵,当体温进一步降低,血液就会凝固,人就面临死亡。
使血液能流动起来的动力是体温,正常的体温使血液在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让生命获得保障。
我国人历来重视保暖身体。
许多中医书籍都提到"避寒"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寒气是导致众多疾病的直接原因。
寒性凝滞,会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
中医所说的"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
补气就是补肾,暖肾、保暖、去寒,气血充足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足、质优、肾气足。
以下介绍摘自国内外有关资料,供参考。
身体偏冷的危害体温偏低引起自律神经的调节能力失调身体偏冷会引起失眠,肠胃不适,食欲不振,便秘,身体酸痛、过敏性疾病等。
这些现象主要是自律神经紊乱引起的。
继续下去,免疫力下降,引起癌症等各种疾病。
自律神经是无意识地调整身体各器官的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促进心脏的跳动,提升血压,使整个身体活跃起来的神经。
副交感神经是使心脏缓慢跳动,降低血压,使整个身体放松的神经。
这两种神经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相互保持均衡,调整体内环境,保持着人体的正常活动。
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在任何外界环境下,都能够保持一定范围内的体温,这是自律神经的作用。
天气寒冷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收缩血管,防止体热散发。
相反,天热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扩张皮肤的血管,促进排汗及散发体热。
自律神经就这样维持着内脏及大脑深部的温度,使人体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
但是自律神经的调节能力是有极限的,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
为什么早睡早起益于健康,因为从早上至傍晚,交感神经占优势的时间,人们在此期间努力工作、学习;到了夜晚休息的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的时间,人们就休息。
炎热的夏天使身体过于冷,违反了自然规律夏季室外温度高,室内开强冷气,时常泡在强冷气的环境里,自律神经对寒冷变得敏感,稍微冷就感到很冷。
这些人到了寒冷的冬天,就很难受了。
内脏的体温又是如何呢?强冷气下交感神经仍然保持着内脏的正常温度。
假若冷气再加上过度劳累,或者过于烦脑时交感神经处于极度紧张,会紊乱交感神经的调节体温的作用,降低体内深部体温。
夏季,冷饮、冷食使消化器官温度降低。
消化器官的低温抑制消化液的分泌,肠道的蠕动,引起食欲不振,胃账,胃痛,便秘等毛病。
消化器官与免疫力关系密切,将影响全身的健康。
吸收有关的小肠周边由长满淋巴球,阻止吸收同食物一起进来的细菌、由消化酶分解产生的异种蛋白质等有害物质。
消化器官温度降低持续下去,纹乱免疫机能,会引发癌症、肝病等各种疾病。
体温下降,加上精神压力,交感神经过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变细,减少血液流量,其结果全身的血流量不足,这又促进了体温下降。
肌肉量不足引起自律神经紊乱为何自律神经的乱引起身体长时间偏冷?原因有几种,有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少运动引起的肌肉量不足。
我们在安静状态下消耗能量而发出热量,这是基础代谢。
身体产生热量最多的是肌量约占全身的22%。
肌肉所储存的糖、血液和输送来的氧气结合燃烧就产生热量。
其次是肝脏约占全身的20%,大脑约占全身的18%,心脏约占全身的11%。
肌肉量多意味着基础代谢量增多。
基础代谢量多就能消耗一定量的能量而放出热量,就能保持一定的体温。
肌肉量少基础代谢量变低,放出热量也少,身体长期偏冷纹搅自律神经,造成低体温。
女性比男性低体温者较多,原因主要是女性的肌肉量比男性少。
其它容易引起低体温的人:肌肉量不旦少,体力也较差,容易引起低血压,贫血、浮肿等者。
36度以下的低体温降低免疫力我们的身体,通常的体温保持在摄氏36.5度才能保持最佳健康状态。
原因是体内的主要要器官、内脏、细胞组织、酶(帮助体内化学反应的物质)等,体温在摄氏36.5度时工作最活跃。
而免疫力最活跃的体温是比通常的体温摄氏36.5度还要高些。
体温越低免疫力越下降。
免疫力的主角是白细胞、病原菌入侵体内时,白细胞的一种巨噬细胞(大食细胞)等活跃起来。
但是摄氏36.5度左右的体温不能使免疫细胞更好地工作,在大脑的指令下体温上升至摄氏37~38度,这种体温下免疫细胞的工作效率最好。
感冒时发烧说明免疫细胞正在和病原菌战斗。
我们的身体就有能战胜病原体的免疫力。
问题在于低体温者,他们不旦平时低体温,需要时体温上升较慢,因此免疫细胞变得活跃需要较长时间,在这期间病原菌不断地增加。
另一方面,虽然体温达到摄氏37度,因平时体温低,稍微提高体温身体非常难爱,体力的消耗也激烈。
平时体温低者,感冒症状较重,治愈较慢,当然也容易感冒。
低体温癌细胞容易增殖我们的身体约有60兆个细胞,据说健康的人每天约有1000~3000个细胞癌变,大部分人不会患癌症是体内的免疫起作用,消灭刚出芽的癌细胞。
低体温者免疫较弱,不能即时消灭刚出芽的癌细胞,容易患癌症。
癌细胞在低温下容易增殖,癌细胞最活跃的体温是摄氏35度,温度上升癌细胞逐渐变得不活跃,超过摄氏39度~40度开始死亡。
通常体温低者的体内环境对癌细胞来说最佳生活环境。
低体温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最近常听说幼儿患过敏性皮炎者增多。
这些幼儿体温普遍偏低,原因是过保护和富裕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富裕的衣食住行,加上运动不足,交感神经刺激不足,副交感神经过度占优势引起的低体温,从而引发过敏性疾病。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适量的阳光下积极活动身体,刺激交感神经,可避免体温偏低和过敏性疾病。
近来,有些小孩白天上普通体育课,或者天气稍微热,脸就通红体温上升至37度多而晕倒的不少,这些孩子们大多体温偏低,平时的体温只有35度左右,有些甚至低至33~34度。
这些体温严重偏低的孩子们,不旦容易引发过敏性疾病,生物生存的基本能力─ 散热来调节体温都无法进行。
其原因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处在过保护的环境里,天气热了开冷气,饮冰凉的饮料,吃雪糕等。
有些家长误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现代生活。
体温调节是由自律神经进行的,炎热的夏天由空调来调节体温,很自然形成体温偏低。
从小在这种过保护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律神经的发育不足,无法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遇到没有冷气或者冷饮调节体温的环境,引发散热失调而晕倒。
这种调节体温的异常现象也发生在成人当中,不少人喜欢寒冷的冬天,在过分温暖的暖房里饮冰凉的啤酒,说明这些人无法散发体内的热量而发生的现象。
副交感神经过度占优势引起的体温偏低,引发过敏性疾病。
自律神经有自我调节机能,交感神经紧张到极限时,会急转向副交感神经一侧,引发过敏性疾病。
副交感神经过度占优势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饱食。
副交感神经过度占优势时,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能使大量的血流循环,需要足够的肌肉,平时少运动,身体多脂肪,肌肉量少,结果血流停滞,造成低温。
身体深部偏冷,若体温降低1度,相当于基础代谢会降低12%~30%,其影响将是:○ 严重影响血液循环。
○ 降低免疫功能。
例如感冒不容易好,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不断发生,说明免疫力下降。
○ 紊乱自律神经自律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身体深部体温降低破坏了这两种神经的均衡,引起疼痛,引发高血压、耳呜、头晕等症状。
○ 降低内脏功能内脏的温度偏低,必然降低肝脏、肾脏、肠胃的功能,废物滞留在体内,不能很好地排泄出去,引起便秘、浮肿、脸色暗沉等状况。
○ 容易引发疲累、郁闷身体深部温度偏冷,使体内各器官处于「冬眠状态」活性低,提不起精神,身心都感到疲倦。
○ 其它癌症、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脑梗塞、高血压、肺炎、过敏性疾病、慢性关节炎等胶原病、心脏病、肝脏病、糖尿病、肠胃病、头晕、耳呜、忧郁症等疾病,也有可能与身体深部温度偏低有关。
如何判断体温偏低假若有如下各种症状者很可能体温低一、脸红身体深部偏冷的,肚脐下方一定偏冷。
原因是体液受重力影响容易积蓄在下半身,积蓄在下半身的体液的热量流向上半身,使下半身偏冷,上半身的脸泛红,还会出现头晕。
二、流汗健康的人不怎么流汗。
动不动就流汗,证明体内有多余的水份,汗水蒸发使身体偏冷。
三、浮肿浮肿是指体液湿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内脏、关节等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湿滞,必会引起炎症、疼痛。
判断身体深部偏冷的简单方法如下。
上半身脸色苍白、脸红、鼻尖红、有眼袋、牙肉及咀唇色沉、耳呜、头晕、肩膀酸痛下半身生理不正常或出血、手脚冰凉、痔疮、下肢静脉瘤、浮肿、手掌足心热、频尿其它容易生白斑、不怎么流汗、汗太多。
量体温判断体温偏低体温是有变化的,一天当中上午3~5时最低,下午3~5时最高。
要想知道自已的体温是否偏低,最好是量上午10点钟的体温,此时的体温为36.5以下者判断为体温偏低者。
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增强5倍癌症或某些疾病的患者的共同点是体温较低,免疫力下降(淋巴细胞数较低)。
淋巴细胞数在2000/微升以下,与癌细胞的战斗力低。
要提高与癌细胞的战斗力,淋巴细胞数要比正常人还要高才行,必需把淋巴细胞数提高到2300~2600/微升才有力量和癌细胞战斗。
具体来说体温上升至摄氏37~38度,这种体温下免疫细胞的工作效率最好。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提高体温。
下例介绍升高体温来治病的几个例子。
接受肾脏癌手术后的甲先生,非常积极地保暖身体,在家里用热水袋、上班时用装满热水的水瓶连续3天保暖身体,淋巴细胞由1000个/微升上升到2700个/微升。
大肠癌手术后,转移到腹膜、肝脏的患者,淋巴细胞降到670个/微升,积极保暖身体4天后,淋巴细胞上升到1200个/微升。
A女士结婚7年,夫妻俩身体都正常,但是未能怀孕。
A女士10多年来肠胃一直不大好,检查肠胃都没有多大毛病。
她的脸色经常青青的,手脚冰凉,穿着也少。
医生建议她吃些人参等中药温补身体,同时建议她改变生活习惯注意保暖提升体温。
A女士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千方百计设法保暖身体。
冬天外出时必戴手套、帽子、围巾,在家常用热水袋、穿保暖背心非常积极保暖身体。
她的肠胃消化机能很差,每天少吃多餐(分5~6餐)细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