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范文(10篇)

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范文(10篇)

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范文(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范文(10篇)关于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范文(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那么一起看看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范文(10篇),欢迎阅读!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篇1对老人她是一个好儿媳,对丈夫她是一个好妻子,对孩子她是一个好母亲。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贫穷和不幸的家庭。

她的一言一行,都向身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全村村民学习的新榜样,她就是辛店镇苟家山村四组的龚彩琴。

她老实淳朴、温柔贤惠,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尊敬长辈的好女孩。

1996年22岁的她从邻村嫁到了苟家山村周家湾社,与丈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并有了一双儿女。

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

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让全村的人都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

他们一家人幸福的日子还没有过够,上天好像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2003年丈夫突然患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瘫痪在床。

一个年轻力壮的顶梁柱倒下了,对于这样的一个不算富足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家里上有年老体弱的老人,下有噢噢待哺的孩子,丈夫还要治病。

这样的苦日子,她一个女人和自己体弱多病的公婆咬着牙一直坚持过了五六年。

她希望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丈夫的身体会康复。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丈夫最后还是离开了他们。

这样的结果对原本患有胃病的公公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公公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丈夫去世一年后,公公也离开了她们。

她没有放弃对这个家庭的希望,她更没有放弃对婆婆和孩子关心,而选择改嫁,她选择了留下。

婆婆患有心脏病,不能替她分担农活。

不管地里的活多忙,她总能按时让婆婆和孩子准时吃上热腾腾的一碗面。

遭遇了不幸,她瘦了,她憔悴了。

她原本细致的手,都裂开了缝。

这些婆婆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婆婆一次次劝她找个上门女婿,为她分忧解难。

她何尝不想找个人,在她困难的时候拉她一把,在她累了的时候能借个肩膀靠靠。

但她有她的顾虑,就怕找的人对婆婆和孩子不好,让他们受委屈。

在婆婆和左邻右舍的一再劝说下她同意了,她愿意找个人,共同将这个家撑起来。

经过她们两口子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随着药材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家里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走进院子,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

5间土木结构的房子,虽说建成十多年了,但收拾得一尘不染;踏进屋子,电视柜、茶几、沙发、彩电,不该少的一样都没少。

屋子走廊里摆满了今年的收成——黄芪和党参,一捆捆,一行行,此情此景都呈现出暖色。

从无到有,树立了夫妻携手能致富的新榜样;从穷到富,翻开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龚彩琴为全村人民树立了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好榜样,当听到别人的夸奖时,年近花甲的婆婆含着泪说:这些年苦了彩琴了,龚彩琴边帮婆婆擦泪边说:命里注定一家人,就该拉帮着好好过日子,他不在了,他的活就该我干。

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篇2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四口之家,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我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家庭,受到了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我们的家庭成员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全家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一个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家庭。

二、互敬互爱,和谐维家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在不同环境成长,就会有不同的性格、习惯和爱好,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甚至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和体谅,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下。

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在我们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水平有差异,但是家庭气氛和谐,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谦让,形成了平等、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

三、以身作则,学会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爱人友善对待老人。

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

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老人碗里夹。

上街时,经常会买些老人爱吃的水果和燕麦片、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保健身体。

季节交替时,也会盘算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

闲暇时,我们带着孩子陪老人一起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老人一起庆祝。

家里有些重活,我们都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

与此同时,我们的老人也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尽心尽力地帮我们照顾女儿,接送孩子上学。

对老人的辛劳付出,我们由衷地感谢和感恩。

四、全心投入,品德为本在公共场所,要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树立爱心和正义感。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我们都给以肯定和夸奖。

我们经常和女儿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心。

五、勤俭持家、崇尚环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好传统不能丢。

生活中,我们合理安排开支,从不乱花一分钱。

衣食着装、生活用品以整洁朴素大方和实用为宜,从不追求时尚和名牌。

同时,我们也教育孩子要合理消费,让她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洗手时及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邻里和睦,热心助人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

在社会上,也能做到尊老爱幼。

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或孕妇让座,在街上或公园里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

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重他人,礼让他人。

我们一家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

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最美家庭的主要事迹篇3张同(张艳平),枝江酒业宣传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爱人罗宏,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儿子罗百顺,湖北经济学院学生,创办武汉未鐳云字节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结婚24年来,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忙。

夫妻之间、父(母)子之间都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构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礼貌家风。

一向以来,能够坚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关心儿童,热心助人。

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俭。

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一向没有丢。

始终坚持诚信待人,扎实做事。

因为感情,1990年冬天,毕业于中南林业大学、分配在新洲林业局工作的罗宏调到枝江百里洲人民政府,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妻子张同是百里洲八亩滩村一个农民,曾自学完日语中级教程,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和新闻作品。

罗宏调到百里洲以后,他们在百里洲镇上安了家,住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楼的301室。

那时的家仅有“一张床,两扇窗,三个小凳,四面墙”,清贫如洗的日子,夫妻俩勤俭度日,诗书相伴。

1991年夏天,儿子罗百顺出生了,新洲老家的爹爹给孙儿起名:“百顺”,意思是在百里洲生的,只求他们一家人平安顺利。

儿子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并非如老人所愿那样顺利,罗宏先后被派到镇政府下属的六个管理区工作,他们先后九次搬家,直到1996年冬天,他们才在镇政府新建的公寓里安顿下来。

为了照顾家庭,张同放弃了到宜昌一家公司任日语翻译的机会,就近在镇上的企业里找到一份工作。

为鼓励罗宏好学上进,张同到枝江市委组织部为罗宏报名,要他参加行政专业的本科班函授学习。

2006年,张同所工作的企业破产,一下子成了下岗工人,心里升起说不出的悲伤。

罗宏鼓励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没有了,能够再找,因心境影响了健康,得不偿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同在家整理平时发表的作品,书稿《孤洲心语》能够说是在丈夫的鼓励下完成的。

出版社及修改教师对《孤洲心语》的资料十分看好,要作者出7000元联合推出。

这7000元对当时的张同一家来说是个大数字,夫妻俩家底本来就薄,加上罗宏老家连续几年遭遇不幸,夫妻俩有限的积蓄全贴补了老家。

张同给枝江酒业董事长蒋红星写信,如果枝江酒业资助她出版《孤洲心语》,她愿意无偿给枝江酒业打工半年作为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