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精选2篇)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篇1
第1课时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课程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什么神话。
人类可以离开地球,到时别的星球上去。
但是我们能否寻找到一个或是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生物圈呢?
【聚焦课标】
1、描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条件——了解层次
2、分析说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的家园——理解层次
3、培养分析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经历、反应层次
4、增强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经历、反应层次。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以下内容
1、生物圈是指的总称,也是地球上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等基本条件。
3、实验的失败说明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合作学习】
(一)、分析生物圈ⅱ号
读一读:
再读教材中“生物圈ⅱ号”,思考并小组讨论:
找一找:
1、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
;
2、它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
说一说:
1、实验了1年多,生物园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
2、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
;
议一议:
1、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
;
2、“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
;
3、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能否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条件,能说一说各主要原因吗?
通过“生物圈ⅱ号”材料的学习分析我能得出的结论:
;
(二)、分析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
读一读: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填一填: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
说一说;
1、如果这些条件被破坏,后果如何?
;
2、请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
3、为了保护生物圈,国际组织研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举例吗?
议一议:
立足于现实生活,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圈做些什么呢?
(三)、完成概念图
概念为人类生存提供的条件
【巩固练习】
1、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
2、生物生存环境的范围包括地面以上约的高度,地面以下的深度。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水涝时,被淹没在水下的农作物死亡的原因是
a缺少空气 b温度太高 c水太多 d温度太低
5、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说明。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等基本条件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篇2
1.生物分类的单位、方法和检索表(1)生物分类的单位与方法现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结构的特点,用七个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一类。
(2)分类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鉴定生物种类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某一生物的科、属、种名。
2.种群(1)种群的概念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3.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群落的分层现象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乔木组成乔木层,灌木和小树组成灌木层,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层,苔藓和地衣等植物组成苔藓地衣层,形成垂直分层现象。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垂直分层现象。
(3)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4.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生物圈还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许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3)生态系统的成分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许多食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称为食物网。
(5)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最后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则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水、温度、食物、风等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类的活动)又对无机环境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2)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现存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即适应的普遍性。
如仙人掌的叶刺、肉质茎对干旱环境的适应;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对光照强度、水分蒸腾作用方面的适应;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土壤穴居生活的适应;极地狐和沙漠狐的体形等对环境温度的适应。
此外,更具典型意义的是生物的保
护色、警戒色、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