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基因的结构____、___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_基因的调控机制_____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2)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已知,但不少却是_异种生物__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入_宿主基因组___的部位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内容
探究点一、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①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反对“实质性等同”,因为对食物安全性检测不仅要检测其_主要成分_____,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测试结果;担心出现_滞后效应____,因为转基因植物的DNA经过重组后,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_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_____,食者在过了若干年或者一两代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担心出现__新的过敏原____;担心__营养成分____改变,因为尽管转基因农作物只是部分DNA发生重组,但是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_代谢途径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是否侵犯了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②不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所谓“实质性等同”概念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_起点___,而不是__终点______;多环节、严谨_的安全评估_____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在研究转基因农作物过程中,确实在极少数品种中出现了能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但是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若干年来尚未发现一例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探究点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①引起生物安全问题理由:
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_野生种类____;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为具有某些特殊性状成为“_入侵的外来物种_____”,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_某些细菌___或_病毒____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 _病原体____;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_超级杂草_____”。
②不引起生物安全问题理由:
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_死亡_;转基因农作物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_水、肥_等条件,以及配套的__种植技术_;由于存在_生殖隔离_,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许多农作物花粉的__传播距离_和_存活时间_是有限的。
探究点三、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①引起环境安全问题的理由:
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DNA组合在一起,转移到某种生物中,势必会打破_自然物种_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_能量流动_和_物质循环,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所产生的_中间产物__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可能会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出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_病原微生物_;某些_有毒蛋白_或_过敏蛋白__会通过_食物链__的传递进入其他动物或人体内。
②不引起环境安全问题的理由:
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_分类地位_;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_农药的施用
量_;种植抗除草剂作物,既可以使农田管理容易,又保护了_农田土壤环境__。
二、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
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克隆人
克隆人 1)有人认为: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改变 2)伦理学家: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
是在人为制造不健全的人
争论 3)生物学家: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克隆出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4)坚持做克隆人的科学家:技术性问题可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得到解决
5)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
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概念: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
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遗传学检测。
当检测结果符
合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_设计_试管婴儿 1)有人认为: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争论不尊重;抛弃或杀死配型不合适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2)很多人认为:这符合人类伦理道德,体现了父母强烈的爱子
之心;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提供骨髓中造血
干细胞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概念: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成个
人基因身份证。
基因身份证 1)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认识,
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困难;多基因病与基因、
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有关;正常基因在加工或修饰中出
现错误而致病;许多遗传病还没有有效治疗办法。
反方 2)个人基因资讯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导致失业、婚姻
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
争论 1)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治疗,挽救患
者生命
正方 2)对于基因歧视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
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三、禁止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种类:包括病毒、病菌、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2、病原体散布途径: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
3、生物武器危害:二战中:日军建细菌武器工厂,用中国人做活体实验;用细菌武器,使几十万中国百姓死亡。
二战后:某些国家发展细菌武器、生化毒剂,如炭疽杆菌(传染性极强,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细菌武器、生化毒剂(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引起肌肉麻痹,极少量就能使人致死)、天花病毒等。
目前:有些国家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全新致病菌,使感染者突然发病,无药可医,受害国极度恐慌,机构瘫痪。
如新型鼠痘病毒,转基因蜡状杆菌,含毒素基因的流感病毒等
4、禁止生物武器:签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美联合声明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专题五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它是一个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
料,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N、P、K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同时,系统的生产力越高。
(如“三北防护林”虫害、珊瑚礁区的生机)
3、协调与平衡原理: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要适应当地的环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太湖等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和藻类疯长现象;西北衰败的杨树和繁茂的当地树种间的大反差。
4、整体性原理:生态工程建设,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可靠性: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三、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