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心得
2012年6月4日,我们听了姚光玲教授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知识讲座,姚光玲教授从两个大的方面即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保护来讲。
听了这次讲座我收获真的很多,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延伸的方方面面。
开篇姚光玲教授就提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这个问题,同学的答案都很纷纭,姚光玲教授也不辩驳,说:专家们也都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
就这样一开始就然我们体会到科学的严谨与求实。
我们不会轻易的下判断,都需要自我求证才能得出结果,并且也提醒我们要有不同的想法,勇于创新。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
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
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食物、水和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和疾病之苦(如,调节气候、洪水和病虫害)。
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而现在我们的世界面临的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有很多,例如:动植物的灭绝、环境多样性被破坏等等。
所以现在我们的政府也很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基因库、构建法律体系。
并且我们也从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姚光玲教授还讲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有以下四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这种观点较新)。
而且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的资源丰富的一个客观的指标。
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我们要从大小各个方面来保护它。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