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课题: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容摘要通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杠杆利益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并在分析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公司财务成长可分为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

由于受到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制约,公司财务成长存在可持续成长极限。

讨论了公司财务成长的9种类型,并对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成长类型;成长战略管理;销售可持续成长;盈利可持续成长;财务杠杆利益目录中文摘要………………………………………………………………引言……………………………………………………………………第1章企业可持续发展………………………………………………1.1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1.1.1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1.2财务管理目标……………………………………………………………1.2.1公司价值……………………………………………………………第2章公司财务增长类型与理论分析……………………………2.1公司财务成长类型…………………………………………………………2.2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第3章财务杠杆…………………………………………………3.1 衡量资本结构重要指标——财务杠杆利益………………………………引言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原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公司可持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

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以被普遍接受。

然而,有大量的案例表明: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的可持续发战略的研究,造成许多公司盲目高速发展,超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资源的约束而遭制破产或产生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公司失去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

因此,研究公司财务成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杠杆利益),对我国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章企业可持续发展1.1 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1.1.1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德理财环境种,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市场价值,它是以一定期间企业所取得的报酬(按净现金流量表示),按与取得该报酬相适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价值来表示的。

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利润只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而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还包含了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

如果用V表示企业价值;t表示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NCF表示第t年取得的企业报酬(企业净现金流量),i表示预计风险报酬率,则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n t=1若假定企业持续经营,即n,且每年的NCF相等,则V=NCF/i。

由此可见,企业总价值V与NCF成正比,与i成反比。

即企业价值与预期报酬成正比,与预期风险成反比。

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呈比例变动的,所获得的报酬越大,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

而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

因此,企业的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如果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一方面,没有考虑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

如果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最大。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企业的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入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笔者认为由于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价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入良性循环状.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和环境的支持,如果资金枯竭和市场环境遭到破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基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称为公司可持续成长.在研究公司可持续成长(有时也称可持续增长)时,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n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成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2);而另一位财务学家J.C.VanHorne教授则定义为保持与“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3).可见,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可持续成长定义为销售收入的可持续成长率。

他们认为,一个公司销售收入的成长在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长,而公司资产的增长必须等于公司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增长之和。

因此,若不考虑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增发新股筹集资金且不改变公司财务政策,则公司的财务增长率应等于资产的增长率也等于公司权益增长率。

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

资金投入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留存盈利、增发股票或增加负债。

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等方面。

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则主要表现在公司分配政策的改变、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杠杆的改变等方面。

通过改变公司成长动力的影响因素,虽有可能使公司实现一时的快速增长,但很难保证公司可持续增长,更难保证公司健康快速成长。

例如,公司增发股票筹资很难长期维持,美国增发股票的公司平均每年不到10%;增加负债必须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公司将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潜力有限,因而,这些因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成长因素。

真正的可持续成长动力来自于公司留存盈利的增加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引起的相应的负债增加。

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就称为可持续销售成长率。

文献(2)和(3)分别讨论了不考虑资金投入和管理效率改变的公司可持续销售成长率的PRAT模型和SGR模型。

1.2财务管理的目标1.2.1公司价值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东财富最大。

根据公司价值的股息定价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盈利及其成长能力。

而公司销售成长并非公司盈利的成长。

从长期来看,由于公司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销售成长率可能等于公司盈利成长率。

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作用,公司盈利成长率可能大于销售成长率。

因此,有必要将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区别对待。

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进步、相关政策等)的持续优化和公司内部(财务资源、管理效率、经营战略、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提高与竞争优势的维持。

在外部环境不变时,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

而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最终将体现在公司财务核心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

根据PRAT和SGR模型,若考虑公司资金投入的变化和管理效率的改变,文献(5)从财务的角度提出了盈利成长的E模型和EPS模型。

由于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同样道理,公司盈利成长也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我们称之为可持续盈利成长率。

在公司战略管理中人们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等具体战略管理,而较多地忽视了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

在公司财务管理实践中,盲目追求高速成长,高估自身可持续成长能力而造成公司内部资源无法配套,从而陷入财务危机;过分追求销售高速成长,忽视公司盈利成长,在“做大”的同时未能“做强”;过分强调短期盈利成长,忽视公司可持续成长潜力而坐失快速成长良机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国企业在成长战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资本依赖、过度负债、管理弱化、创新停滞和成长失调陷阱(6),因此,正确处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是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核心课题.第2章公司财务成长类型与理论分析2.1 公司财务成长类型在对公司盈利成长和销售成长及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进行总体描述时,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销售成长和盈利成长各分为高于可持续成长、可持续成长和低于可持续成长3种类型。

公司财务成长类型在现实中均存在,并有众多的上市公司案例支持。

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现实是否存在,而是这些公司能否长期持续地保持这种成长。

因此,有必要对9种公司财务成长类型进行简要分析。

双高成长型公司(I)。

从短期看,上市公司中,双高成长型公司并不少见。

但分析该公司均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这是其高速成长的基础;第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至少符合配股融资条件,并且公司在上市后持续不断的进行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效率较高,公司财务结构较为合理,公司内部资源能够支持公司的双高成长;第四,配股价格均高于公司净资产,而同时又能保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水平;第五,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较低或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远小于配股赠发股票筹资数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