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泥干化设备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污泥干化设备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污泥干化设备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该污泥干化设备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污泥干化设备企业895家,从业人员4475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污泥干化设备产值156802.72万元,较2016年141149.27万元增长11.09%。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8441.51万元,较去年61075.77万元同比增长12.06%。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于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等基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以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技术对既有制造范式的改造以及基于现代制造技术的新型制造范式的出现,其核心特征是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

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

其二,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其三,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就要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尤需强调的是,对实体经济伤害最大的“脱实向虚”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盲目性,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格外重要。

这方面,不仅要强化金融监管治理、促其回归本源,还应抓紧考虑综合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导向机制。

过去的一年,央行明确提出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保监会严厉惩治“野蛮人”等,都值得肯定。

面对振兴实体经济的紧迫任务,“有形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形成建设制造强国的有效激励体制,激发和保护企业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形成亲实业、重实业的社会风尚和舆论氛围。

2、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同时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要审视复杂局势,科学判断,正确决策,把握战略窗口期。

在此背景下,要继续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深入实施推进中国制造建设,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工业加快实现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二、宏观产业政策1、健全产品质量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重点查处流通领域强制性产品认证环节无证违法行为。

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

2、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市场经济融合更加紧密,国有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价合计293839亿元,较1978年的3193亿元,增长91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民营企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私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85.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8.4%。

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

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

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

德国提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

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相对应。

对此,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适时组织10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研究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各工业发达国家的战略措施、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重大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历时两年完成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有关部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并于2015年5月发布实施。

2、按照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利用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的要求,重点在我区现有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园区创建示范。

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园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不断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链条,推进园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内企业开发绿色产品、主导产业创建绿色工厂,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实现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本地区生产总值363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85亿元,增长8.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54.06亿元,增长6.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67亿元,增长6.6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44亿元,同比增长11.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10亿元,同比增长9.74%。

国税收入376.16亿元,同比增长6.34%;地税收入亿元51.99,同比增长11.01%。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6%。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75%,衣着上涨0.61%,居住上涨0.6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70%,医疗保健上涨1.0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1%,交通和通信上涨1.14%。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55.1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63%。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污泥干化设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09.63亿元,增长10.56%。

AA完成增加值440.29亿元,增长9.51%;BB完成工业增加值381.31亿元,增长7.35%;CC完成工业增加值264.39亿元,增长11.92%;DD完成工业增加值146.17亿元,增长11.5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6.12%。

实现利润总额679.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7%。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6.35%。

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370.28亿元,增长 5.6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9.58亿元,增长5.3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91.49亿元,同比增长7.7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910.69亿元,同比增长9.6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27.67亿元,增长9.15%。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33.37亿元,增长7.99%。

民间投资3760.18亿元,增长12.00%。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24.06亿元,增长9.72%。

重点项目1135个,完成投资2739.54亿元,增长7.46%。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6.32%。

城镇实现零售额1157.06亿元,增长9.86%;乡村实现零售额381.63亿元,增长7.1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94.57,增长9.63%。

实际利用外资50709.96万美元,同比增长57.88%。

外贸进出口总值321.13亿元,同比增长55.64%。

其中,出口总值208.73亿元,同比增长58.92%;进口总值112.40亿元,同比增长58.67%。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大力实施五大攻坚计划:园区扩能增效计划、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南方海谷”孵化计划、信息化和工业融合计划。

着力推进工业大转型、产业大提质、经济大发展。

工业规模明显壮大。

到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超过11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培育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重点骨干企业达到1.5%以上,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2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10%。

到2017年末,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5%;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25%。

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0%。

智能制造明显提高。

到2017年末,力争实现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05亿元以上,超过50%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行智能化改造,机器人应用得到推广,智能装备制造初具规模。

至2017年末,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0.9吨标准煤/万元之内,累计实现电机能效提升25万千瓦,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末的5亿元提高到10亿元,年均增长26%。

第二章区域内污泥干化设备行业发展概况一、污泥干化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污泥干化设备应用的先进技术——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技术,对污泥进行低温干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