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2018年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新人教版2018年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2018年上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 24 25 答案 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 、繁荣而短暂B 、实现了统一C 、统治者残暴D 、开皇之治2、唐朝时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A 、隋炀帝B 、唐太宗C 、唐玄宗D 、武则天 3、“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在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4、“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科举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5、中国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

“和同为一家”是指 A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 、唐与回纥的关系 C 、唐与吐蕃的关系 D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6、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A 、日本B 、天竺C 、新罗D 、波斯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修建于何时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明朝 8、被后世称为“诗仙”的唐朝著名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形象反映了南宋时期A 、商品经济发达B 、对外交往频繁C 、文学艺术繁盛D 、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纵情享乐 10、“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农业的发展 11、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A 、东京B 、临安C 、四川D 、杭州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 、隋B 、辽C 、元D 、清 13、张择端是我国北宋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属于A 、人物画B 、山水画C 、风俗画D 、花鸟画1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我国历史上设立和废除丞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 、秦朝和唐朝B 、西汉和唐朝C 、秦朝和明朝D 、西汉和明朝1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A 、焚书坑儒B 、明朝八股取士C 、独尊儒术D 、清代的“文字狱”16、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A 、日本B 、葡萄牙C 、英国D 、法国 17、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

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丞相 B 、增设特务机构 C 、迁都北京 D 、设立军机处 1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 、设置特务机构B 、设立军机处C 、实行八股取士D 、制造“文字狱”19、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一支少数民族在他们杰出首领的领导下,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

这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是 A 、渥巴锡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文天祥20、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伊犁将军 C 、驻藏大臣 D 、乌里雅苏台将军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价的是A 、民生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C 、“闭关锁国”政策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22、《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

计日 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大量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C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D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关系2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千金方》 D 、《天工开物》 24、“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小说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25、学习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 、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D 、王朝的振兴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9分。

共50分) 26、(8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2分)(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3分)(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分) 27、(12分)看图回答问题(1)图一的人物是谁,他是哪朝人,有何发明,此发明比欧洲早多少年?(4分)(2)图二是什么,最早出现在何时?(2分)(3)图三是什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2分)(4)图四是四大发明的哪一项发明?这类武器何时广泛用于军事?(2分)(5)以上这些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28、(11分)探究与问答王强同学在学习上很善于动脑筋,复习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下面他的历史笔记里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1)创新制度篇(2分)①隋朝用什么制度选拔官吏?②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2)和谐盛世篇(2分)③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④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3)民族关系篇(3分)⑤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正因为他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以才被各族人们尊称之为“”,⑥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4(5)生活习俗篇(2分)⑨物质文化生活: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从越南引进了农作物的新品种,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推广。

⑩精神文化生活:在宋代,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什么?29、(19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

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1分)(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4分)(3)两宋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哪一机构进行管理?(2分)【史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中国封建皇帝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皇帝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用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4)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派人下西洋的原因。

(2分)(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是公元哪一年?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郑和“七奉使”于海外,其船队最远到达何处?(4分)(6)郑和能够“七奉使”于海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7)如何评价这一事件?(3分)(8)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1分)2018年上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内,填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9分。

共50分)26、(8分)(1)抗击倭寇或抗倭。

(1分)(2)贵国指荷兰(1分)。

元朝(1分)(3)罗刹指沙俄或俄国(1分)。

举措:发动了雅克萨之战(2分)(4)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民族英雄(2分)27、(12分)(1)毕升或毕昇、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年(4分)(2)司南、战国。

(2分)(3)指南针或罗盘针、北宋(2分)(4)火药、宋元时期(2分)(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2分)28、(11分)①科举制(1分)②行省制(1分)③魏征(1分)④开元盛世(1分)⑤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2分)⑥回族(1分)⑦阿保机(1分)⑧忽必烈(1分)⑨占城稻(1分)⑩元旦(1分)29、(19分)(1)张骞(1分)(2)中印:玄奘西游(2分);中日:鉴真东渡(2分)(3)市舶司(2分)(4)加强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2分)(5)1405年(1分);明成祖或朱棣(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6)明朝国力强盛(2分)(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分)(8)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意思相近也可)(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