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月考试卷与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月考试卷与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A.洛阳 B.长安 C.扬州D.成都3、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④冰裂纹瓷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4、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5、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6、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7、唐朝时,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吴道子8、“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9、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

历史上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 黄巢起义10、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12、下列著名书画家属于隋唐时期的是()①顾恺之②颜真卿③阎立本④吴道子⑤欧阳询⑥王羲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1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的重要民族政策。

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 B.唐蕃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14、小丁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5、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歇动力。

下列农业生产工具是唐朝时期创制的是()A.耧车 B.秧马 C.曲辕犁 D.翻车16、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你在那个时代看到了非常繁荣的经济状况,女子也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你最有可能是到了()A.宋朝 B.清朝 C.秦朝 D.唐朝17、“一个伟大的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18、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人物是()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19、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代”是()A.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B.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C.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 D.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唐20、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1、科举制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隋朝的建立 B.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581年589年605年618年七年历史共3页,第1页C.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D.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考试22、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2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①②③④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4、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

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A.文成公主B.蔡文姬C.王昭君D.金城公主25、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一部重要书籍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2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2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28、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鞨靺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29、下列不属于隋朝的中国古代“世界之最”是()A.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B.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C.科举制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D.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30、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

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二.辨析题(5分)31、中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唐朝只有两个半明君”他说的“半个明君”是指谁呢?小历认为是指武则天,小史认为是指唐玄宗。

你认为他俩谁的观点是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题(共25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京怀古》请回答:(1)统治者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2分)(2)此河的最北端是,最南端是,中心是(6分)(3)你赞同材料二作者诗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唐太宗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见右图(大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常在此塔下题名留恋。

材料四: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1)以上材料都是围绕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而言的?(2分)(2)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2分)(3)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

其中殿试开始于哪个皇七年历史共3页,第2页帝?(2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四、论述题(10分)35、材料唐朝前期,进步倾向的代表者执政时间久长,唐太宗有23年,唐玄宗有29年。

他们高度掌握中央集权的威力,在执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劳动民众得以逐渐恢复和发展生产力,补救隋炀帝大破坏的创伤。

(1)材料中的两位皇帝分别开创了什么盛世景象?(4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清明统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二.辨析题(5分)31.的观点是正确。

理由:三.材料题分析题(共25分)32.(1)(2分)(2);;(6分)(3)(5分)33.(1)(2分)(2)(2分)(3)(2分)34. (1)(4分)(2)(2分)四、材料论述题(10分)35. (1)(4分)(2)七年历史共3页,第3页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四.辨析题(5分)31.小史的观点是正确。

理由: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而在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重用奸臣,不理政事,导致“安史之乱”,唐朝日趋衰落。

五.材料题分析题(共25分)34.(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2)涿郡;余杭;洛阳(6分)(3)同意。

因为开大运河虽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5分,回答不同意,言之有理亦可)35.(1)科举制(2分)(2)隋炀帝(2分)(3)武则天(2分)34. (1)唐太宗;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4分)(2)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四、材料论述题(10分)35.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分)(2)观点:清明政治才能实现国泰民安(2分)论述: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安定,出现“文景之治”的繁盛景象。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实行清明政治,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改善,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

(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4分)七年历史共3页,第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