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 第三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练习 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 第三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练习 无答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基础巩固训练。

知识点1,物态变化
1、说出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水的状态变化.
(1)春回大地时,冰雪消融:
(2)大雨过后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
(3)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树叶和小草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
2、将下列各种状态的水按一定标准分类.
①雪②雨③露④雾⑤霜⑥雹⑦水蒸气⑧冰
第一类包括,其特征是
第二类包括,其特征是
第三类包括,其特征是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3、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水(填物态变化)成冰,此过程中质量(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4、(经典题)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
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
知识点3·熔点和凝固点
5、茶的熔点为80℃,80℃的茶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处状态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凝固图像的是
7、(易错题)炎热的夏天,课桌上的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
属块.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的熔点高于100℃
B.该金属的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的凝固点高于100℃
D.该金属的凝固点低于100℃
8、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试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图
(1)萘在BC段是态,DE 段是态,在EF段是态。

(2)萘的熔点是是,凝固点是。

(3)恭熔化时用了min,凝固时用了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填“吸”或“放”)热,温度。

知识点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9、冬天,北方的菜宫里常放桶水,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菜弯内空气的温度
B.水凝固时要放热
C.水蒸发时要吸热,可避免宫内的菜被冻坏
D.用来洗菜
10、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11、(经典题)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了一个共性是
强化提升训练。

12、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B.固体在熔化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3、(经典题)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用
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一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
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14、哈尔滨市的冬天经常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将水注入喷嘴或喷枪中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 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此物态变化是一个热的过程.
15、(经典题)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选填“升高”或“降低”).
16、(探究题)(2018·宿迁)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第16题图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镇“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17、(探究题)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一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1)当实验进行到第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第17min时,该混合液
体所处的状态是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选填“晶体”或“非品体”).
(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
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的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核心素养训练。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答题.
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

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

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的发生,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盐可使熔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
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