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1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焦子健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时要________热量,使可乐的温度降低;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________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凝固条件
3.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最低气温为()
A.0 ℃B.0 ℃以下
C.0 ℃以上D.0 ℃或0 ℃以下
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少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应用
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回答:
(1)萘在BC段是_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________态,在EF段是________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温度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
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
8.荔枝成熟期较集中,又极不耐贮运。
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能起保鲜作用,这可能应用了() A.冰熔化吸热B.冰凝固吸热
C.冰熔化放热D.冰凝固放热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0.在一个室温为0 ℃的房间内,将-12 ℃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 ℃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水将变多,冰将减少
B.容器中的水将减少,冰将增多
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量都不变
D.水立刻变少,冰也立刻变少
11.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
D.盐水起化学作用
12.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水会逐渐增加
D.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中冰会增加
13.金属“镓”的熔点较低,为29.78 ℃。
如图所示,夏天,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它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体,这个过程中镓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
如图所示,从火山口涌出的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________(写出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2)实验中甲物质一定比乙物质________(选填“多”或“少”)。
1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 ℃。
(3)他们发现各自所测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所装水的多少是相同的,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冷藏盒中给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17.如果把相同质量0 ℃的水和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
A.用0 ℃的冰好B.用0 ℃的水好
C.都一样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固液吸收凝固放出
2.熔化吸热降低
3.B
4.A[解析] 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试管内的冰虽能达到熔点0 ℃,但与烧杯内混合物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故不会熔化。
5.D
6.(1)固液共存液固液共存
(2)80 ℃80 ℃(3)84吸不变
[解析]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固态和液态是共同存在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过程是指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过程是从开始凝固到全部凝固为固态的过程,从图象可以看出,晶体萘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却保持在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7.D
8.A[解析] 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
9.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
10.B[解析] 当-12 ℃的冰和0 ℃的水接触后,0 ℃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而-12 ℃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
所以容器中的水逐渐变成冰,水逐渐减少,冰逐渐增多。
11.B
12.D[解析] 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 min开始熔化,到第20 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大约是-2 ℃。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D正确,C错误。
13.熔化吸热不变14.凝固降低
15.(1)甲、乙(2)少[解析] (1)由图可知,甲、乙、丙的熔化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三种物质都属于晶体;甲和乙的熔点相同,故它们有可能是同种物质。
(2)甲和乙相比,乙从固态加热到熔化时需要的时间长(即乙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熔化),说明乙物质比甲物质多。
16.(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4
(3)先降低后升高(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解析] (1)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分析图象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 ℃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
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升高;(4)药品要求在0 ℃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 ℃以下,冰的熔点是0 ℃,盐水冰块的熔点低于0 ℃,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盐水结的冰。
17.A[解析] 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要吸收热量,所以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降温,冰的效果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