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名:***学号: ************ 学习中心:广西宾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二〇一一年一月毕业论文承诺书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
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
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名:______凌子茗_______ 日期:___2011年1月__________目录引言................................................................................................................................. (2)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 (2)二、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基本特点 (3)(一)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3)(二)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 (4)(三)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美 (4)三、布局谋篇的结构艺术 (5)(一)漂亮的构思 (5)1.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5)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6)(二)缜密的结构 (6)1.服务性 (7)2.整体性 (7)3.多元性 (8)四、朴实清新的语言艺术 (8)(一)语言的诗化美 (8)(二)语言的口语美 (9)(三)语言的朴实清新 (9)五、以形传神的抒情艺术 (10)(一)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追求一种真挚的美 (10)(二)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的美 (11)(三)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追求一种“理趣”的美 (11)结论 (12)主要参考文献 (14)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散文大师。
他的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在抒情上善于创设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抒情艺术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引言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对现代作家的研究往往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每一位现代作家作品中的艺术火花往往是作家本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时代撞击的结果,作为现代作家群中的一位佼佼者,朱自清也不例外。
他的散文基本集中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以五四运动和抗日运动对作者的影响自然不在话下,作为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产物“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朱自清自然践行着“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朱自清坚持现实主义的写法使现实性很自然地成为他散文思想性的主要方面,他的政论性散文又是体现这一思想性的主要部分,作者的政论文笔法犀利,揭示认识问题深刻、透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同时,他的散文又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分别体现在散文的诗意化语言、散文的真挚情感和散文的缜密结构上。
李广田曾对朱自清作过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
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这是中肯的评论。
在“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中,有“名士风”,有“绅士风”,有“隐士风”,而朱自清却能够独树一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建立了“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必须指出,朱自清的这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正是“五四”以后我国白话散文崭新的民族风格。
朱自清认为,“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现代散文的发展,“正是顺势”。
他的许多文章在“民众文学”、文学的“通俗化”、“雅俗共赏”、语言的“谈话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大多围绕着关于散文的民族形式的问题。
不仅在理论上如此,朱自清还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通过文学的民族形式来体现散文的民族风格。
如在艺术构思方面讲究“眼”的安设;在抒情方面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结构方面注重贯穿线索,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在语言方法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平易、雅俗共赏的作风。
他在我国古代散文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并进行自己的创造,建树了他散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基本特点散文作品不仅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这里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是美,文字的绮丽和结构的纤巧是美,优美的意境和暖暖的亲情也是美,都能够唤起读者不同的审美情趣,陶冶读者的审美情操,培养读者的审美观,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
朱自清不仅仅在自己的散文里描述了美,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并从中散发出一种独特魅力,把读者带入一个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艺术境界,并且在心里留下经久不灭的痕迹,特别是他的抒情、叙事、写景的散文,更让人感动!朱自清的散文大多取材于平常的生活,不同的是他的作品能从这些普通的生活细节中提炼主题,挖掘新意,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且善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韵味深长的诗意,语言平实却不落俗套,仔细品味自有一番清新淡雅的心灵收获。
(一)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其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开始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一种诗意。
”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
作家怎样把自己感到的“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我认为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凝练生动的语言、优美清幽的意境,无疑是构成他散文之美的重要因素。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关于诗意美的精彩语段比比皆是,如《歌声》中,暮春早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着她们的清梦。
”“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少壮的麦”;《匆匆》中,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而《绿》在朱自清笔下,那梅雨潭的“绿”已经不单单是自然界的一种色彩了,它已经被拟人化了,根据作者情感的加入,这片“绿”被富于了动感,特别是有感而发的那几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这些像诗一般优美的句子,无不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诗化了的意境,令读者浮想联翩,唤起读者心灵中潜在的美好体验。
朱自清散文语言非常自然、精炼,真挚、亲切,于平常之中显示出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境。
(二)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朱自清在探讨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提出了“逼真如画”的问题。
他说:“‘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由此,他在写人、状物、描景都力求“逼真”的艺术境界,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同以文字作画,达到“如闻其声”,“如在眼前”的艺术效果。
所以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如同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例如《春》就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
而中间部分“绘春”则完全就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幅关于春天的美丽图画。
这里有花有草,有静有动。
草地上快乐的孩子,果园里竞相开放的鲜花,花朵上嗡嗡的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草地上零星点缀的野花,树林里百鸟呼朋引伴的歌唱,细雨中劳动的农民,撑着伞的行人,放风筝的场面,处处呈现出盎然的春意,而哪一种情景细细想去,不都是一幅很美的画吗?(三)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美朱自清的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他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可以说“真”是朱自清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叙真事,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我们读朱自清的散文,往往会被他那种流淌在文章中的深挚感情所感动。
《背影》中他对父亲的爱、感激与怀念,就非常动人。
而那些感情就是这样脉脉流淌在并不华美的文句里。
文章既没有生动曲折的事件,也无华丽炫目的辞藻。
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也非常朴实,文中他没有从正面刻画父亲的音容笑貌,而另辟蹊径以父亲“背影”为全文谋篇布局的中心和叙事行文的线索,比如文章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中间部分反复描绘父亲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离去的背影,结尾再次提到父亲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语言也很生活化,父亲在把儿子送上车之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多么朴实的语言啊,可是拳拳父爱,就包含在这简单的叮嘱之中,让人怦然心动。
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也是通过几个典型的动词“蹒跚、探,爬,攀”来展现父爱的深沉,可以说惜墨如金。
然而,正是这淡淡的笔触之中营造了醇浓的情意,我们却被这场景深深打动,难以忘怀极具艺术魅力。
三、布局谋篇的结构艺术朱自清散文艺术美离不开他精心设计的结构艺术。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
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
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
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