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地球日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从小做自觉保护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生态和谐与人类发展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先介绍一下世界地球日的来源、发展。

二、重庆的环境状况三、请问同学们现在我们地球正遭受着什么样的灾难呢?四、播放PPT展示灾难图片五、那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呢?六、播放PPT图片七、那同学们觉得要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呢?八、播放PPT,展示学生力所能及的做法。

九、我们身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可爱、美丽的家园,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团结起来,那就是一股不可抵挡的气势,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未来的蓝色天空,清澈的小溪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同学们说是不是呀?第二课沙尘暴敲响了警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所做出的努力。

3、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类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所做出的努力。

2.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阳光普照,空气十分清新,让人神清气爽,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

2、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3、播放视频:沙尘暴袭来(约一分钟时间)4、师:这是什么样的天气?5、师: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沙尘暴谈起,探究环境恶化的问题。

6、板书课题:二、选择话题深入研究1、投影课件:资料卡(2幅)学生阅读。

2、师:通过这两幅资料你知道了什么?3、师:你对沙尘暴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4、师谈话:不仅中国有沙尘暴发生,国外也有,可见沙尘暴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太大了。

我们只有研究沙尘暴,才能战胜沙尘暴。

5、师:同学们都想研究沙尘暴的哪些问题?(分小组交流、汇报)6、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研究的话题。

教师在各小组巡视,了解各小组研究的内容。

7、分小组,结合资料,小组推选1人汇报研究内容。

三、环境恶化揭秘1、师谈话:沙尘暴只是地球环境恶化现象的冰山一角,你还知道哪些环境恶化的现象?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

4、师:同学们了解的环境恶化现象可真多!老师收集了一些地球环境恶化的图片,请大家看看我们所居住的家园现在的处境吧!(点击课件图片,学生观看)5、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环境逐步恶化的呢?下面我们以“土地荒漠化”为例,展开我们的探究。

阅读“土地荒漠化”资料。

我的研究话题:6、完成“我的研究话题”表格中的“土地荒漠化”的一栏。

学生阅读资料,出示荒漠化成因的课件,学生谈对荒漠化成因的理解。

7出示“三北防护林”图片。

师: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保护自然的行动。

地跨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

全长4480公里共需造林3560万公顷,有效地改善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8、学生小组内研究、交流,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多,应拓展开去研究。

9、学生汇报。

(将研究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四、了解身边环境从自我做起1、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为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2、学生汇报。

3、师:我们微山县素有“中国荷都”的美誉,微山湖湿地被称为亚洲最大的湿地,近几年来,微山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请看大屏幕。

4、播放:微山湖湿地宣传片5、教师总结:清澈的湖水,娇艳的荷花,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绿色。

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世界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发出倡议(出示课件;齐读)——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6、学生谈收获。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三课黄河的命运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黄河,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黄河在咆哮——走近黄河,黄河知识知多少。

1、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录像,让学生背诵关于黄河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

——唐太宗2、你对黄河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

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三、了解黄河的过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四、学习黄河的现在。

(现状和原因)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2、学生纷纷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并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二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五、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根治黄河、长江的水患?讨论后抽生回答。

六、教师总结。

第四课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3)、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步骤: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九、制定环保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5人口与资源、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1、我们共同的家园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思考举例:(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其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在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们的共识。

板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