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彭泽县城总体规划彭泽文本5.23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7)第五章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7)第六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9)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10)第九章市政工程规划 (11)第十章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13)第十一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4)第十二章旧城改造规划 (15)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5)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18)第十五章郊区规划 (18)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18)第十七章附则 (19)附表1: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 (19)附表2: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0)附表3: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1)(注:规划文本中有下划线的条款为强制性规划内容)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适应彭泽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江西省彭泽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为上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2条本轮规划重点1、确立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2、完善县域城镇体系格局;3、调整县城的城市性质、规模、城市规划区范围及用地布局、规划年限;4、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调整城市总体布局结构;5、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突出城市特色;第3条本规划是彭泽县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在彭泽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1991年)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7、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8、《彭泽县总体规划》(1995——2015年)9、《关于彭泽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10、《2005年在彭泽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规划中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民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以发展为目的,对接长江三角洲,融入泛珠江三角洲;坚持工业化、商业化并举,共同推进城市化;增强彭泽综合实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培育重点镇,以点带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战略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彭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规划指导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明确规划范围内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要求,强调区域间经济联系,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城市职能、生态协调等方面进行引导。
2、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城镇建设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的协调,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城镇空间。
3、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引导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整体运行效能。
4、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
将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5、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建设应围绕如何让人更加舒适地工作、生活来展开,使城市更多体现人性的特点,更富于人性的关怀。
第6条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0年-2020年第7条城市规划区范围东北至泉山,西南至观音河,西北至长江,东南至沿江高速公路,突出双峰尖中心位置。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67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8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向21世纪,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后劲增强、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总抓手,以沿江经济带开发为主阵地,以加快发展工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激活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棉纺、建材、化工、制造等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好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9条战略目标从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及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出发,充分发挥彭泽县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棉纺建材生产基地、优质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长江沿岸赣皖边界地区商贸流通基地为战略目标,培植经济增长点,全面带动彭泽的经济发展。
第10条战略方针1、大力发展工业,优化产业结构。
2、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加强商贸流通功能。
4、因地制宜发展,实施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战略。
5、合理利用资源,重视可持续发展。
6、保持文化教育优势,提高劳动力素质。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配套服务功能。
第11条城市发展战略1、工业兴镇——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2、科教兴镇——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建设教育基地。
3、商贸兴镇——强化城镇流通功能,建设商贸物流基地。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12条县域城镇发展战略1、中心带动,强化龙城镇中心职能。
2、结构优化,注意各乡镇分工合作。
3、梯度推进,采取轴线发展的战略。
4、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5、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第13条县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彭泽县2004年总人口为34.8万人,规划2010年总人口为36万人,2020年总人口约38万。
预测彭泽县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32.2%,全县城镇人口11.6万人;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48%,全县城镇人口18万。
第14条城镇空间结构规划1、将彭泽县域划分为三个经济区:沿江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
2、规划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三区、三轴”的空间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沿江经济发展轴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沿江——内陆”的梯度发展战略。
“一心”:即县政府驻地龙城镇——彭泽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区”:即沿江经济区、东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
沿江经济区是以发展棉纺、建材、造船、化工为主,形成彭泽县域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区;以东升镇为中心的东部经济区,发展工矿业和能源为主;以杨梓为中心的南部经济区,发展旅游、商贸等产业。
“三轴”:分为两个发展主轴,一个发展次轴。
其中,长江南岸以铜九铁路、即将建设的沿江高速公路为依托,构成县域发展第一主轴。
以联系龙城-黄花-黄岭-杨梓的城镇公路为依托构成县域发展第二主轴;以联系棉船-马当-浪溪-东升-杨梓的城镇公路为依托构成县域发展次轴。
第15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第16条城镇职能结构规划综合比较各镇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条件,规划确定彭泽县域城镇职能见下表:第17条县域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设施规划铁路规划:县域西北部即将建成的铜(陵)-九(江)铁路,沿线设立定山、龙城、马当三个站点。
公路规划:将全县规划为环形交错道路网。
县域北部平行于即将建成的铜九铁路,建设沿江高速公路。
提高龙城-杨梓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并向南延长和县外公路连接。
规划连通其余各乡镇的公路路面等级均为三级及以上。
水运规划:在龙城镇东北工业组团增建一处货运码头;在靠近帽子山核电站处新建核电站的专用码头。
2、给排水工程规划全县近期2010年用水量为10.1万吨/日,远期2020年用水量为20.5万吨/日。
考虑到远期发展需求,近期即需要在江河村北部的长江岸边(距彭泽三中约1公里),开始新建一个水厂。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规划龙城镇建设规模为6万吨/日的一处污水处理厂。
3、电力工程规划近期全县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为1400 kWh/人·年,至2010年全县总电量为5亿kWh,总负荷为96.11MW;远期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为2500 kWh/人·年,至2020年全县总电量为10亿kWh,总负荷为176.60MW。
2005年,兰丰用户变电站建成投运。
2004~2010年彭泽县规划新建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2座,增容110 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3座。
2011年~2020年增容110kV 变电站3座,共新增110kV变电容量104.5MVA。
4、电信工程及邮政设施规划规划近期全县固定电话入户普及率达80%;远期全县固定电话入户普及率达95%,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8万门。
规划在龙城镇新区扩建彭泽县通信中心。
各乡镇增设电信分局。
根据城市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发展,结合各乡镇实际适当调整和改建现有邮政局所。
第18条县域旅游发展规划1、旅游发展战略(1)区域网络化发展战略。
(2)积极保护战略。
(3)分阶段逐步开发战略。
2、旅游线路组织(1) 县域精品旅游线路A.彭泽古城精华一日游。
B.彭泽自然生态观光游。
C.彭泽古代历史文化游。
D.科学探险游。
E.修学教育游。
F.康健运动游。
G.宗教文化游。
(2) 跨区联合旅游线路A.赣北自然生态游。
B.浔阳山水揽胜游(水路。
)C.皖赣山水精华游。
D.万里长江豪华游。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19条城市定位彭泽县县城龙城镇是九江市域东部中心城镇,是彭泽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20条城市性质彭泽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九江市域东部中心城镇,以棉纺服装、建材、造船业为主导的滨江山水生态小城市。
第21条城市规模规划彭泽县县城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65平方公里,人均102.37平方米。
规划彭泽县县城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1.9平方公里,人均108.51平方米。
第五章城市用地总体布局第22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彭泽县城发展用地主要应向东北部沿江发展,西南部在铁路线以北、钓鱼台以东发展。
城区内的山地稍作平整后亦有较大的地域可做建设用地。
第23条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城市用地呈组团式发展,形成“两片、两心、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发展格局。
“两片”:以南岭为界,城市分为东城片区、西城片区。
“两心”:在珍珠湖东畔、渊明湖西畔,建设县城的行政中心以及西城片区的商业中心、休闲中心,形成县城西城片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在马湖周围集中建设城市的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以及东城片区的商业中心、休闲中心,形成县城东城片区的综合公共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