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地理】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共60分)2015年11月我国宣布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下左图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下右图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A. 缓慢持续增加B. 先减后增C. 先增后减D. 快速减少2.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 生育政策B. 城市化C. 育龄人口D. 资源状况3. 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A. 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B. 适度延缓退休年龄C.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D. 大量接纳外来移民【答案】1. C 2. B 3. D【解析】1988-1992年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法定结婚年龄是23周岁,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进入又一个高峰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生育率越低。

【1题详解】根据图中曲线,1988-1992年是一个人口出生的高峰期。

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进入又一个高峰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C对。

A、B、D错。

所以选C。

【2题详解】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生育率越低,B对。

生育政策、育龄人口、资源状况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无关,A、C、D错。

所以选B。

【3题详解】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多,人口出生率低,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接纳外来移民,D对。

为提高出生率,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A错。

为保证劳动力数量,可能适度延缓退休年龄,B错。

为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可能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C错。

所以选D。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根椐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四个国家中A. 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 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C. 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D. 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5. 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B. 数值增大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C. 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D. 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答案】4. A 5. B【解析】【4题详解】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A正确;但由于日本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B错误;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7.2岁,但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37.2岁,C错误;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人口总量少,不是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D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错误;年龄中位数变大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B正确;不同国家人口模式不同,年龄中位数变化特征不同,C错误;中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快,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美国快,D错误。

故选B。

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 2005~2015年,该国人口A. 快速增长B. 缓慢增长C. 负增长D. 零增长7. 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过低B. 老龄化严重C. 死亡率较低D. 人口迁移【答案】6. C 7. A【解析】【6题详解】结合2005年和2015年劳动力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取各年龄段人口比重,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基本保持稳定,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呈下降趋势,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得出,劳动力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十年来该国人口呈负增长,故C 正确。

【7题详解】据图判断,该国劳动力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判断其最主要原因是该国的人口出生率过低,故A项正确;该国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过低,老龄化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该国劳动力数量下降与死亡率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人口迁移的变化无法从图中判断,故D错误。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甲市可能是A. 西宁B. 延安C. 上海D. 广州9. 图1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8. C 9. A【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数据显示甲市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然增长率”的特点,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自然增长率越低。

综上比较分析上海最为合适。

故C正确。

【9题详解】甲市出生率为0.699%,死亡率为0.773%,结合图表数据,人口产生产类型与 相符。

故A 正确。

10. 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 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 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C【解析】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例高;内陆比沿海城市低;而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故选C。

11.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所以②④正确。

该年代,没有邻国人口迁入。

那时候,没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流动受到政策限制。

据此选D。

【点睛】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影响,人口流动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多以自发性移民为主,移动原因多出自于经济因素。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2.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 迁入率持续上升B. 迁出率持续降低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13.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 上海B. 安徽C. 湖南D. 河南【答案】12. D 13. 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2题详解】结合图示曲线变化反映:迁入率波动变化;迁出率波动下降;故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波动上升,故D项正确。

【13题详解】图示迁入率始终高于迁出率,故为净迁入地区,只有A上海符合。

下图示意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A. 迁入地选择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均匀B. 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青年受高等教育机会低C. 迁移目的地选择主要受距离影响D. 以社会型迁移(拆迁、婚姻、投亲等)为主15. 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A. 降低社会抚养比B. 恶化人口性别结构C.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D. 劳动力短缺【答案】14. B 15. D【解析】【14题详解】A.从图中可知,迁入地人口分布全国各省很不均匀,故A错误;B.从图中可知,黑龙江迁出的人口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以初中及其以下学历为主,故B正确;C.从图中可知,迁入地选择广泛,相对集中在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达或资源开发地,距离最近的吉林并不是人口迁入地最大地区,故C错误;D.从图中可知,迁出的人口当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主要的目的是务工、经商,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D错误。

【15题详解】A.从图中可知,黑龙江迁出的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加剧了黑龙江人口的老龄化,提高了黑龙江的抚养比,故A错误;B.从图中可知,黑龙江迁出的人口中女性略高于男性,差别不大,对人口性别结构影响不大,故B错误;C.劳动力的减少降低了黑龙江土地利用效率,故C错误;D.从图中可知,黑龙江迁出的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短缺;故D正确。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

读图回答小题。

16. 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A. ③④②①B. ②①④③C. ①②③④D. ②④①③17. 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 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 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C. 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 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答案】16. D 17. A【解析】【16题详解】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

【17题详解】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③④①②B. ①②③④C. ②④①③D. ③①④②19. 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水文D. 生物20. 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 区域性B. 整体性C. 差异性D. 开放性【答案】18. A 19. D 20. B【解析】本题组以湖泊的演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湖泊演化过程,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中关键信息答题。

【18题详解】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最后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9题详解】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