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培训材料教材.ppt

安全生产培训材料教材.ppt

• 危险 • 危害 • 危害辨识 • 风险 • 不符合 • 安全 • 系统安全 • 职业安全健康 • 事故隐患 • 员工代表 • 员工的安全健康代表 • 动机 • 激励 • 注意
第三章 安全生产方针与安全管理体制
一、安全生产方针
•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一、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 期望理论 3. 公平理论 4. 预防管理和强制原理:
二、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的 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法律体系、技术标准; 企业建立起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 程、安全生产责任制;
• 二是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以国家的名义,运用 国家的权力,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事业单位实 施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以保证法律实施的有效性; 工会代表工人和利益监督企业对国家劳动安全卫 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并参与劳动安全卫生法 律、政策的制定。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 国务院1993年50号文《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中正式提出: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 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 从我国的前的情况看,安全监督可分为三个层次: (1)国家监督(或监察),即国家职业安全监督(或监 察)。这是国家授权专门的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并运用 国家权力对各级经济、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执行安 全法规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2)企业监督。这是指企业经营者直接领导、指挥企业安 技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部门的安全状况和法规、 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3)群众监督。这是指广大职工代表通过各级工会和职工 代表大会等自己的组织,对企业各级管理部门贯彻执行安 全法规、改善劳动条件等情况进行的监督。
第四章 安全生产法规常识
• 安全生产法规:就是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财 产不受损坏,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安全生产制度:即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 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财产损失而必须 共同遵守的、按照一定方式和程序办事的 规程。
第五章 常用的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 事故的几种致因理论 • 常用的安全管理术语 • 安全方针与安全管理体制(OHS方针与五
大保证体系)
• 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 • 常用的安全管理方法(责任制、奖惩机制) • 安全心理学常识 • OHSMS运行中的有关事宜
第一章 几种事故致因理论
一、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他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 系依次发生的结果。他曾调查过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 其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人的 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占89.8%,而以设备的、物质的 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只占10.2%,且是由于人的错误 行为而导致的。(这种理论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及社会环境 • 人的缺点 •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事故 • 伤害
• 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有:(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2)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3)进行个体防护; (4)采取卫生保健措施,减少接触噪时间。
第二章 安全管理中常用到的术语
(包括OHSMS审核规范中的术语)
• 事故 根据事件产生的后果不同,可将事故分为人身伤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未 遂事故等。(“OHSMS审核规范”中规定为: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 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 安全分级管理
• 分系统负责
•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 机制
(1)安全分级管理
安全分级管理就是分为几个安全管理层次,分别规定各 层次的 安全管理职能,使之既有明确分工,又能有机配合,从而实
现全面的安全管理。一般分为公司级、专业单位级和班组级。
1. 厂级的管理职能主要是决策和指挥,包括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 方针、政策、法规,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建立安全 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配 备人员,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推行企 业安全文化建设。
• 用其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 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 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或意外 转移的方法。
预防的对策是通过控制能量或者控制能量的载体来预 防伤害事故,防止能量异常转移的有效措施是对能量 进行屏蔽。
三、轨迹交叉论
• 这种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人的 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或故障)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 人、物两大系列时空运动的交叉点就是事 故发生的的居。
预防为主,控制施工风险; 强化监督,遵守法律法规; 以人为本,提高全员素质; 科学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OHSMS审核规范”中明确要求: (1)方针中包括至少遵守现行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 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 (2)包括对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 承诺; (3)确保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 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活动。
预防的对策是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物的不安全姿态。
二、能量异常转移理论
•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 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 量是否产生人员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以外,还
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 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有关。
预防对策就是设法从时空上避免人、物运 行轨迹的交叉。
四、危险场理论
• 危险场是指危险源能够对人体造成轨迹的时间和 空间的范围。这种理论多用于研究诸如辐射、冲 击波、毒物、粉尘、声波等危害的事故模式。
• 环境中存在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因素:噪声、照 明、色彩、振动。噪声会引起操作者烦恼、消沉、 易被激怒;照明不好,会使作业者对作业对象看 不真切,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振动引起视知觉的 困难,影响平衡能力、跟踪能力、反应时间以及 手眼协调能力;微气候、色彩等作业环境因素, 若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则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进而影响工作效率,易出差错,造成工伤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