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的技术要求PPT(33张)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的技术要求PPT(33张)

图6-11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表面粗糙度代号包括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值及其他有关规定,表6-2 为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值的注写方法。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3.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位置与方向 (1)总的原则是根据GB/T 4458.4—2003的规定,使表面粗糙度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 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如图6-12所示。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上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即零件 在较小区间内表面微观上高低不平的程度,如图6-8所示。它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好坏的重 要指标之一,对零件的使用寿命、零件间的配合及零件外观质量等均有直接影响。
图6-8 微观零件表面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基本术语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图6-10 轮廓最大高度Rz的评定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用公式表示为 Rz=Zp+Zv
式中 Zp———轮廓最大峰高; Zv———轮廓最大谷深。
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代号注写 图样上给定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和代号是表示零件加工完成后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如
果只 需加工,而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具体要求时,则只注写表面粗糙度符号。表 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如图6-11及表6-1所示,其中 d′=h/10,H1=1.4h,H2≥3h(h为字体高 度)。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3)在不致引起误解时,表面粗糙度可以标注在给定的尺寸线上,如图6-15所示。
图6-15 表面粗糙度标注在尺寸线上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4)表粗糙度可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如图6-16所示。
图6-16 表面粗糙度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圆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只标注一次,如图6-17(a)所示。如果每个棱柱表 面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则应分别单独标注,如图6-17(b)所示。
①取样长度 lr 取样长度是指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标准规定,取样长度按表 面粗糙程度合理取值,通常应包含至少五个轮廓峰和五个轮廓谷。 ②评定长度ln 评定长度是指评定轮廓表面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一般情况下,标准推荐ln= 5lr。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轮廓最大高度Rz,其中应用最多的是Ra。 ①评定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Ra为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6-9所示。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教学目的:
了解零件表面粗糙的术语,标注表面粗糙度代号。 了解极限与配合的相关概念意义。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了解形位公差的项目、意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 方法。
教学重点: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意义及标注。 极限与配合的概念及标注。 形位公差的概念及标注。
教学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正确标注。 正确地在图样上标注的极限与配合和形位公差值。
图6-17(a) 圆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标注(1)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图6-17(b) 圆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标注(2)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6)齿轮、螺纹等工作面没有画出齿(牙)形时,其表面粗糙度符号和代号可 按图 6-18所示的方式标注,即齿轮的表面粗糙度标注在分度线上,螺纹的表面粗 糙度标注在尺寸线上。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在图形上标注,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另一种是用文字直接在图面上注写出来,如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 涂镀层及零件制造、检验、试验等。本节只简要介绍零件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 置公差的有关内容。 图6-8 微观零件表面 6.4.1 表面粗糙度
图6-18 齿轮、螺纹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标注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6.4.2 尺寸公差 1.互换性和公差 某一同类型产品(如零件、部件等)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叫做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为机械工业实现现代化协作生产、专业化生产,提 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重要条件。
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首先相互对应的尺寸必须相同,但这个要求是不可能 做到的。实际生产时,我们在保证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互换性的前提下,允许零件尺 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允许的尺寸变动量称为公差。
图6-12 表面粗糙度的注写方向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表面粗糙度可标注在轮廓线或延长线上,其符号应从材料外指向并接触表面。必要 时,表面粗糙度符号也可用带箭头或黑点的指引线引出标注,如图6-13、图6-14所示。
图6-13 表面粗糙度在轮廓线上的标注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图6-14 用指引线引出标注表面粗糙度
ES=80.009-80=+0.009 EI=79.979-80=-0.021 (4)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允许的尺寸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 极限尺寸之间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的代数差的绝对值,即有如下 关系: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80.009-79.979|=0.030 公差=|上偏差-下偏差|=|0.009-(-0.021)|=0.030 (5)零线: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 差。 (6)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是指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 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φ 80+(+0.009)=φ 80.009 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即
φ 80+(-0.021)=φ 79.979 (3)极限偏差:简称偏差,是某一极限尺寸与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分别称为上 偏差和下偏差。国家标准规定了偏差代号:孔的上偏差用ES、下偏差用EI表示;轴的 上 偏差用es、下偏差用ei表示。图6-17中
2.基本术语 国家标准GB/T 1800.1—1998规定,有关公差的基本术语如下(参照图6-19):
图6-19 尺寸公差与公差带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如φ 80。 (2)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两个 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即
图6-9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评定
6.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用公式表示为 : 或近似为:
Raபைடு நூலகம்1
lr
Z(x)dx
lr 0
Ra
1 n
n i 1
Zi
式中 Z———轮廓偏距(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 Zi———第i点的轮廓偏距(i=1,2,……,n)。 Ra越大,表面越粗糙。 ②评定轮廓最大高度Rz Rz为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大轮廓峰高Zp与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的高度, 如图6-10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