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常用零件经图纸
螺杆的零件图
• 从图中可知,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具备:一组视图、完整 的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 (1)一组视图 • 选择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放大图等表示法,用最简明
的方案将零件的形状、结构表达出来。
• (2)完整的尺寸 • 尺寸不仅要标注得完整、清晰,而且还要合理,既能满足
设计意图,又宜于加工制造,便于检验。
• (3)其他视图选择:通常选用两个基本视图表示。主视图 没有表达清楚的结构(如:肋、轴承孔等)采用移出断面、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如图
• 特别提示:上述叉架类零件的另一种表达方案。如图
叉架类零件
主视图表达了零件形状特征和各形体相对位置
叉架类零件
叉架类零件分析
返回
局部剖视图表达注油孔 内部结构及与轴承孔位置
将钻头折断。当孔的端面是斜面或曲面时,应先把该平面 铣平或制成凸台或凹坑等结构。如图所示
钻孔工艺结构
钻孔端面的正确结构
• 3、退刀槽和越程槽 • 在切削加工中,特别是在车螺纹和磨削时,为了使刀具易
于退出,常在加工表面的台肩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 槽。如图所示
• 常见的有螺纹退刀槽、砂轮越程槽等。 • 退刀槽的尺寸标注形式,一般可按“槽宽×直径”或“槽
• (1)结构特点:一般均比较复杂,其内部有空腔、孔等结 构。用来支承、包容和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如图
• (2)主视图选择:
• 箱体类零件毛坯多采用铸件,由于加工位置多变,其主视 图主要考虑形状特征或工作位置。常采用全剖视表达内部 结构和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 (3)其他视图选择:表达时至少需要三个基本视图。
过渡线画法
• 4、工艺凸台和凹坑
• 为减少加工表面,使配合面接触良好,常在两接触面处制 出凸台和凹坑。
• 8.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 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 正确—靠的是遵循国家标准;完整—靠的是形体分析法;
清晰—靠的是仔细推敲每一个尺寸的标注位置。 • 前三项已作了讨论,本节重点讨论尺寸标注的合理问题。 • 尺寸标注的合理:标注的尺寸既要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本视图主要表达其外轮廓以及零件上各种孔的分布。如图
• 特别提示:①若带有较复杂的结构,常需增加视图数量。 • ②轴套类基本形状:细长杆状;盘盖类零件的基本形状:
扁平盘状。
• 3、叉架类零件的表达方法 • (1)结构特点:一般比较复杂,很不规则。主要用于支撑
或夹持零件等。如图
• (2)主视图选择:叉架类零件加工位置多变,所以主要依 据它们的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来选择主视图。如图
• 盘类零件一般用来传递运动或动力,如齿轮、带轮等;盖 类零件一般用来作为轴承孔等的端盖。如图
南山学院
电机端盖
• (2)主视图选择:盘盖类零件主要是在车床上加工,其主 视图遵循加工位置原则,将轴线水平放置画图,并用剖视 图表达内部结构及相对位置。
• (3)其他视图选择: • 通常需用两个基本视图来进行表达,除主视图外,另一基
• 俯视图:常采用视图表达箱壁结构形状。左视图:常采用 全剖或半剖视图表达内部结构及相对位置。
跳转
阀体
支座
泵体
箱体类零件
• 其它没有表达清楚的结构(如:肋、凸台等)采用移出断 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如图所示
• (4)举例说明:蜗轮蜗杆减速器箱体零件图,如图。 • ① 主视图:采用工作位置,且采用全剖视图,主要表达了
零件图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学习目的
机器和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按一定的关系装配而成的。图
1、零件图:表达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2、零件图作用:是制造和检测零件质量的依据,它直接服务于生产,是生产中 的重要技术文件。
3、零件图内容:零件图不仅要反映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而且要表达零件的各种 技术要求,如: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螺杆的零件图,如图所示。
• 2、钻孔结构 • (1)孔的工艺结构 • 用钻头加工盲孔时,由于钻头尖部有120°的圆锥面,所以
其底部总有一个120°圆锥面。扩孔加工也将在直径不等的 两柱面孔之间留下120°的圆锥面。如图所示
• 钻孔深度指圆柱部分的深度,尺寸标注不包括锥坑,如图 • (2)端面的工艺结构 • 钻孔时,应尽量使钻头垂直于孔端面,否则易将孔钻偏或
• (3)技术要求 • 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极限与配合、表面形位公差、表面
• 处理、热处理、检验等要求。 • (4)标题栏 • 内容一般包括: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的编号
以及设计、描图、绘图、审核人员的签名等。
• 填写时注意:①零件名称:要精练,如“轴”、“齿轮”、 “泵盖”等,不必体现零件在机器中的具体作用。
支座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C-C剖面图
返回
巩固与练习
• 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 零件要经过铸造、锻造和机械加工等制造过程,因此,其 结构形状不仅要满足设计要求,还要符合制造、装配等方 面的工艺要求,以保证零件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
• 一、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 1、圆角和倒角
• (1)作用:为了避免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在阶梯轴和 孔的轴肩、孔肩处常以圆角(称倒圆)过渡。轴和孔的端面 上加工成45°或其他度数的倒角,其目的是为了去除零件 的毛刺、锐边,便于安装和操作安全。如图
剖视图、断面图等方法,表达零件的形状结构。 • 选择视图的总原则:便于看图,画图简便。先选好主视图,
然后选配其他视图。 • 1、主视图的选择 • 主视图选择:确定零件的摆放位置和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 要考虑以下原则:
• (1)形状特征原则 • 主视图要能将组成零件的各形体间的相互位置和主要形体
的形状、结构表达得最清楚。 • (2)加工位置原则 • 按零件在主要加工工序中的装夹位置选取,便于制造者看
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标注
• 特别提示:①轴类零件一般是实心的,主视图多采用不剖 或局部剖视图,对轴上的沟槽、孔洞可采用移出断面或局 部放大图,如图所示。
• ②套类零件一般是空心的,主视图多采用全剖视图或半剖 视图,其上沟槽、孔洞可采用移出断面或局部放大图。
• 2、盘盖类零件的表达方法
• (1)结构特点:主体结构是同轴线的回转体,常带有各种 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结构。
• (2)主视图选择:轴套零件主要在车床上加工,其主视图 应按加工位置原则选择,即应将轴线水平放置画图。
• (3)其他视图选择: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配合尺寸标注, 一般只用一个基本视图表示。
• 零件上的一些细节结构,常采用断面、局部剖视、局部放 大等方法表达。
轴 柱塞
轴套类零件
钻套
零件一个视图上所注尺寸的符号“Φ”,即可表示零件的柱体结构。
• (2)画法和尺寸标注 • 轴、孔的标准倒角和圆角的尺寸由GB/T6403.4—1986查
• 注:零件上倒角尺寸全部相同时,可在图样右上角注明 “全部倒角C×(×为倒角的轴向尺寸)”,当零件倒角尺 寸无一定要求时,则可在技术要求中注明“锐边倒钝”。
倒角标注形式: ①倒角为45°(符 号C)时,可与轴 向尺寸连注。 ②倒角不是45°时 尺寸应分开标注。 ③可采用简化标注 (不画只标注)
宽×槽深”标注。
• 越程槽一般用局部放大图画出。具体标注可参阅相应国家 的标准。
退刀槽和越程槽
b
b×h
车刀退出
槽宽×直径
槽宽×槽深 螺纹退刀槽尺寸标注
砂轮越程槽尺寸标注
• 二、铸件工艺结构 • 1、壁厚和铸造圆角 • (1)壁厚:尽量均匀,应使厚壁与薄壁逐渐过渡,以免铸
件在冷却过程中,因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缩孔或裂缝。 • (2)铸造圆角:相邻两表面相交处应做成圆角。既能防止
• ②图样代号:按隶属编号和分类编号进行编制。机械图样 一般采用隶属编号。图样编号要有利于图纸的检索。
• ③零件材料:要用规定的牌号表示,不得用自编的文字或 代号表示。如图所示零件图
阀盖的零件图
• 8.2 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案 • 一、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 选择一组视图,并不只限于三个基本视图,可采用视图、
局部视图表达安 装板左侧的形状
断面图表 达肋形状
俯视图表达安装板、 肋和轴承孔的宽度
局部剖视图表达 轴承孔内部结构
返回
从图中可以看 出,对于表达 轴承孔和肋的 宽度,用右视 图是多余的; 而对于T形肋 来说,采用断 面较恰当。显 然,这种视图 表达方案不如 前面的表达方 案简炼、清晰。
• 4、箱体类零件的表达方法
部视图和局部放大图。 • (4)能采用省略、简化画法表达的要尽量采用。 • 二、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 • 零件按结构形状: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和箱体类。
• 1、轴套类零件的表达方法
• (1)结构特点:主体部分大多是同轴回转体, 一般起支承 转动零件、传递动力的作用,常带有键槽、轴肩、螺纹及 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等结构。如图
图加工。 • (3)工作位置原则 • 按工作位置选取,易想像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作用,便
于对照装配图进行作业。 • 特别提示:需根据零件的类型等情况来确定。
• 2、其他视图的选择 • 选择原则:配合主视图,视图数尽可能少。 • 注意:(1)各个视图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表达内容尽
量不重复。 • (2)根据零件的内部结构选择恰当的剖视图和断面图。 • (3)未表达清楚的局部形状和细小结构,补充必要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