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一、陆地水和水资源的概念(陆地水的作用)
(一)陆地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
(二)水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指水圈的全体,
狭义的水资源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意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区别
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水
水力资源是指陆地上因为落差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水利资源是指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水灾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的效用。
二、陆地水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来自大气降水:包括各种固体降水:降雪、冰雹和液体降水:雨、露、霜、霾等
还包括进入地下凝结成地下水的水汽。
(二)分类:
1.根据分布空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沼水、冰川。
(2)地下水根据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根据埋藏位置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根据循环周期长短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
比较两者所包括的类型,分析他们在储量大小、更新快慢、循环周期长短方面的区别,并说明利用方面的不同。
3根据盐分含量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各种陆地水体与水源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也可参照课件各种水体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主要陆地水体分析
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分析;埋藏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和学生一起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分布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三区不同位置打井的水井类型,潜水井、枯水井、承压井、自流井。
⑴概念:含水层:岩石和土层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好,空隙小或致密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差。
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容易从空隙中渗出。
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叫含水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空隙小,地下水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形成隔水层。
潜水:埋藏于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
承压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潜水面(自由水面):由于潜水的补给是大气降水,水面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所以潜水区形成自由水面;水面压力为零
承压水面:承压水接受潜水补给,且位于两个水层之间,水面压力不为零,所以形成承压水面,其水面为补给区(高处)高水面于排泄区低水面的连线。
⑵潜水的补给是大气降水,承压水的补给是潜水。
⑶两种地下水比较
分析地下水构造图需要说明的几方面问题:
A.潜水和承压水的概念:潜水是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是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B.地下水构造的分区:潜水和地下承压水往往连续存在,且两端为潜水,中间为承压水。
其中地势较高的潜水区为补给区,地势较低的潜水区为排泄区,中间的承压水所在地区为承压区
C.潜水位和承压水位的确定:补给区和排泄区各有一个潜水水面,它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其水位高地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承压水位是补给区平均潜水位线和排泄区平均潜水位线的连线,承压水位线一般变化很小。
D.四种水井性质的确定:一般潜水区打出的水井为潜水井,承压区的水井有三种类型:若未打穿隔水层,则形成枯水井,若打穿第一隔水层,且井口高度低于承压水位,则其井为自流井,若打穿第一隔水层,但井口高度高于承压水位,则其井为承压井。
农村的机井和饮用水井在其后的丰水年和干旱年水位变化突出,即是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的结果。
利用松花江2005年11月12日吉林石化爆炸,双苯类有机物泄漏,导致松花江污染(上报联合国环保组织,属世界级特大污染),22——26日对哈尔滨段的污染及处理进行案例说明,再列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的河北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制革、毛线印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来说明静态水、动态水污染治理的难易不同。
说明动态水资源使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
结合超采地下水对内陆城市地面沉降的影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的不良后果,以及我校宿舍楼中的宣传口号对学生进行节水意识教育,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文化素养。
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播放几种补给类型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影响的flash动画。
让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其中蕴含的经历变化规律。
(一)图解各种水体的相互转化关系。
结合幻灯片进行解释
(二)重点介绍河流的补给与河流水文特征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通过河流域湖泊的互补过程强调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
并进一步结合三峡水库建设分析修建水库的意义。
说明长江96特大洪灾的教训、启示和整改措施。
四、水循环
通过海洋水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按分布空间可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在这三种水体内部及其彼此之间进行着水的周而复始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地球上水的循环。
这种水循环可分为三种形式。
即:海陆间水循环、陆地水循环(也称陆地内循环)、海洋水循环(又称海上内循环)根据课件说明各种循环的基本环节。
(一)循环类型
1.海陆间水循环: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海洋内循环:海洋水蒸发、海洋降水。
大小循环的之间的关系,就像自行车中的链条、轮盘和飞轮,链条代表的是大循环,轮盘代表的是海上内循环,飞轮代表的是陆上内循环。
促成各种循环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
3.陆地内循环:陆地蒸发、陆地蒸腾、陆地降水、内陆径流
(二)水平衡:从长期看来,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谁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是通过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并不断更新的。
所以,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地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永续利用。
(三)意义:
1.联系四圈层,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更新;
2.促进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及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