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时代功名称谓释表
任命七品以上的地方官或京官。
钦赐进士
因德才兼备,经地方乡绅和官府层层推荐,经皇帝特别恩准的考试,选拔的优秀者叫钦赐进士。
同上
可做小官吏,可报考举人。
优贡生
由廪生、增生中选优秀者贡入太学者。三年一选,全省6名。
同上
副贡生
乡试的正榜称举人,副榜者贡入太学,称副贡生,也叫副举人。
同上
岁贡生
从廪生中按年资选优贡入太学者。二三年一选,也叫挨贡生。
同上
恩贡生
凡遇皇帝登基或大庆典,皇帝特别恩赐的贡生。一般是本年的岁贡生或拔贡生。
同上
例贡生
赐蓝衫,见县令不下跪,朝廷发给口粮,发读书灯油补助费。经选拔考试,名列1—3者有报考举人的资格。
增生
在录取廪生时额外录取的叫增生,每县也有定额。
自费,年考优秀合可补廪生。
附生
录取增生后,再录取若干名,叫附生。附生无定额。
自费,年考优秀者可补增生。
太学生
拔贡生
省学政经院试,选第一名、第二名入国子监(太学)学习的廪生。每县一名。1—2年一选。
科举时代功名称谓释表
功名称谓
获取途径待遇统称Fra bibliotek分称细称
秀才庠生诸生儒学生员
邑庠生
廪生
儒学童生必须五人联保,证明自己确系本县籍贯,身家清白,非妓女、戏子、衙役子孙,祖上三代清白,再由一名本县的廪生担保,未居父母之丧。并写担保书。然后去县署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阴历二月在县文庙举行考试,县令主持,经五场考试。选优秀者参加青州府的考试。考试在阴历四月。知府主持,录取者注册报省学政,再经院试,录取者为廪生。通常寿光只有22个名额。
按照惯例花钱买的贡生。
优监生
由增生、附生中选优入国子监者。
恩监生
皇帝恩赐入国子监者。
荫监生
因先辈有功或死于国事的大臣的子孙入国子监者。
例监生
按照惯例花钱买的监生叫例监生。
举人孝廉
考选举人
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廪生、贡生、监生俱可参加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或孝廉。明清时山东40—80名,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赐举人服装官灯,准在家祠立旗杆,有考进士资格,优者可做知县、教谕。举人面见县令有座位。
钦赐举人
因德才兼备,经地方乡绅和官府层层推荐,经皇帝特别恩准的考试,优秀者叫钦赐举人。
同上,备选用合适的职位。
进士
两榜进士
有资格考进士的举人,赴京参加贡院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参加殿试后统称进士,因两次张榜,所以称两榜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称探花,第四名称传胪。清朝的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清代翰林院设有庶常馆,从新科进士中选拔文学书法优秀者入馆学习,称为翰林院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