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
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作客我们的演播厅。
[15:43]嘉宾张翼各位网友好。
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和主持人一起完成这次访谈的任务。
[15:43]主持人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来解读社会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是去年年底12月22号发布的,一经发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首先,我们有请张院长和我们来聊一聊或者总结、评价2017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总体状况是什么?[15:46]嘉宾张翼主要有这么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扭转了经济一直向下的态势。
虽然这个态势还不是很强劲,但是与2016年6.7%增长率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是6.9%的增长率,既是考虑到第四季度出现的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调控房价的决心的展示,考虑到这个可能会影响到第四季度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
但是,全年的增长率,根据各方的预测,基本能够达到6.8%的增长状况。
6.8%的增长状况与原来6.7%的增长状况的不同,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能出现了大的发力。
这个动能里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到,一个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当中比较强劲,第二个是在消费当中,旅游、体育、保健服务业方面的扩张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的投入为新的动能,以高技术当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里面的高端技术方面的拉动为新的增长点。
这个方面的表现比较强劲。
我们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
这是第一个亮点。
[15:46]嘉宾张翼第二个亮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不如十八大之前能达到8%、9%、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但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这个方面的力度加大,也就是说,在十八大之前的五年,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新增的就业岗位数大约是150万到180万之间,但十八大之后这几年的表现就是,国民经济增长每一个百分点,在城镇新增的就业岗位数能超过200万,我们看到的是,每年新增的城市就业岗位都在1300万以上。
这个特别让人欣喜,西方各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会出现比较高的失业率,但是我们国家无论是大学生的就业,还是农民工的就业,都出现了好转。
大学生基本上半年就业率能达到91.8%,是个非常高的指标。
对企业主是招工难的问题,对农民工来说经常性换工作岗位,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在最近的五年当中,弹性系数要大于城镇户籍人口增长系数。
第二个亮点就是就业一直保持着一个非常显著的良好的态势。
[15:49]嘉宾张翼第三个亮点,整个精准扶贫的工作取得非常重大的进展。
2017年,我们又完成了一千三四百万人脱贫任务,到2017年年底,具体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我们的预测,基本上在2016年4300万的基础上又减少1300万,这就是说,2017年年底,大约全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缩减到3000万左右。
2018年,我们准备继续再减少1000多万人的精准扶贫的任务。
如果这样持续下去,2020年,我们完成精准脱贫的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
这三大亮点主要是实实在在的,让大家能感觉到的这样一个亮点。
[15:50]嘉宾张翼第四个亮点就是让网友或者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够共同感觉到的就是,咱们国家在解决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上,这个力度持续发力,今年蓝天、白云的天数比往年又延长了很多,最大的感觉就是百姓感觉到入冬以来,去年或者前年都有非常严重的雾霾,现在来看,500以上的雾霾基本上很少很少。
我去印度就发现,印度的雾霾,包括新德里周边的地区,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雾霾经常PM2.5超过1000,800-1000左右的天数是经常司空见惯的,但是我们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党和政府持续发力,这个方面有显著的变化。
这四点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感觉到的好处。
[15:51]主持人张院长总结了四个亮点。
一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解决就业,还有精准扶贫,以及蓝天保卫战。
确实,我们能够在过去的一年感受到这四个方面取得的进步。
让您来总结或者评价,或者用社会蓝皮书里面的话去总结评价2017年,会怎么说?[15:51]嘉宾张翼砥砺前行、努力奋进、改善生活。
[15:52]主持人虽然字数比较少,但是我觉得这个分量比较重。
[15:52]嘉宾张翼尤其在民生这个方面的改善是可喜的。
[15:52]主持人刚刚我们聊了2017年社会蓝皮书对于过去的总结和评价。
对于2018年,又有什么样的预测呢?[15:52]嘉宾张翼2018年在三个方面我们感觉要注意。
第一,经济尽管在2017年比2016年多增加了0.2个百分点,但是,调头向上的趋势还不是非常强烈,而且2017年拉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尤其前半年,主要是靠房地产这个方面的扩张,在2017年后半年,我们加重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即使在调控的前提之下,经济仍然在虚拟的地方运转的偏好还非常强烈。
进入实体经济的资本态度,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我们才看到各个城市里面在后半年出现全民排队抢房的现象还比较多。
如果加大控制的话,它的增长以及向实体经济里面转移的动力,还需要继续观察。
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比较大。
2018年我们要注意的是严防经济下行的压力,要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变到高质量的发展的转型时期,一定得观察好是不是高质量的发展,把这个指标定好,观察好,监控好。
这是第一个2018年需要注意的地方。
[15:54]嘉宾张翼第二,精准脱贫越往后面,真正贫困人口这一块脱贫的难度会加大。
为什么?好脱贫的在前两年、前三年都已经脱贫了,真正剩余下的这些人,主要以老弱病残为主。
我到农村去调查的时候,贫困户里面主要的构成可能老年人占了40%-50%的比重。
当年返贫的人也可能占20%的比重。
还有一些因为结婚返贫,或者因为生病返贫的,这个占一个大的比重。
这些比重在常态化人口当中占的是硬核的部分。
2018年脱贫里面,政府部门要监控,不能让地方政府虚报数字,尽早脱贫。
现在这个脱贫,党中央有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就是这个地方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如果本地不脱贫,你不能够调到别的地方任职。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的冲动,希望早点脱贫,早日揭帽,不像原来有“争取戴上贫困县帽子”的情况。
2018年我们一定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觉到好处。
[15:55]嘉宾张翼第三,严防房地产的回潮。
现在经济稍微出现动荡,或者经济波动,地方政府总是在旧动能里面找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在新动能里面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城市里面你可以看到,大家都是在酝酿,说因城施策。
怎么施策呢?原来更加鼓励的是加强高科技转变,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但是现在有些落后的地区,更加希望找中国制造,高科技发展,没有各个地方政府的领导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发展的基础,可能科技不是很强劲。
因此,再找回到房地产来,我们要放开房地产的控制,加强中心区的调控,周边地区是不是放开,以此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在各个城市里面都非常强烈。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央政府不加大调控的力度,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决策之间的不一致,就会出现。
所以,蓝皮书也告诫地方政府说,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要加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角度转型。
前三个是比较明显的。
[15:59]嘉宾张翼第四个也对蓝天保卫战方面表示担心,因为我们整个经济一波动,很多地方的领导就会说,由于你的限煤,由于整个环境的保卫,使得我这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上不去,老百姓就业上不去,甚至提出很多意见,我们这个地方的民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在原来传统的思路里面来解决当前问题的那样一种想法很有市场。
2018年我们能不能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把中国的转型往良好方向发展的这四个预期方向,我感觉还需要我们继续地贯彻。
[16:00]嘉宾张翼第五个方面,经济下行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解决好社会治理的问题。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也会出现一种简单的粗暴的执行政策达到目标的主张,由此也会影响到干群关系,影响到城镇户口和外地来京的其他非北京户口或者非上海户口或者非深圳户口的这样一些人之间利益矛盾的处理问题。
我们如何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又比较好地解决好社会治理的问题,可能是在2018年还需要特别好地去做好这个工作的地方。
[16:02]主持人您刚刚说到了有五大发展态势的预测。
去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2018年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打好这三大攻坚战,目前还存在着哪些困难?破解它的思路是什么?[16:02]嘉宾张翼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这个精神里面,首先第一个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确特别严重,因为现在去杠杆的过程当中,把很多杠杆转到了居民的杠杆上面。
原来居民的杠杆数,可能20%的人有负债,现在越是沿海地区的居民家庭,由于去年、前年去库存过程当中,家庭内部加了杠杆,家庭整个存款的增长率和贷款的增长率之间,就发现贷款的增长率远远大于存款的增长率。
如果贷款的额度再大于存款的额度,这个风险就特别大。
还有一些人在炒房子的过程中,一个人手里好几套房,这几套房子整个杠杆加得特别高,一旦有经济波动,一旦不能还按揭的时候,比如这样的人群比较多,一定会出现金融性的风险。
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立场非常坚定的布局。
希望不管是金融部门,还是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地方政府在举债的过程当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举债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嘛,这两个地方,政府举债和家庭部门的债务,可能是在2018年需要特别关注的债务问题。
这个债务问题,如果2018年解决不好,出现大的动荡,会对将来很多年的,甚至对“十三五”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是第一个的确需要很关注的地方。
[16:04]嘉宾张翼第二,现在精准扶贫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问题是上面很热,下面地方基层力度不够。
驻村的干部经常是名义上驻村,实际上没有驻村。
从村落来说,大队党支部书记和村长,比较先富起来的这一部分人,实际上是住在县城里面或者城镇里面,他们经常不在这个村落。
因此,导致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一些上面的政策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在产业扶贫这个方面,落不到实处,真的贫困户没有实实在在地见到好处。
这个方面要防范风险。
另一个问题是村落治理和精准扶贫没有密切结合,以为这个扶贫仅仅是扶经济上的贫,如果只是在经济上把这个产业发展下去,没有把村落里面的社会治理加上来,村落里面人际关系淡漠,人与人之间原来的互助,基本上就荡然无存,每一个农户成为企业一样的农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关系,而不是社会感情的关系,就使得这个村落变成陌生人社会。
我们说这不是将来乡村社会建设的趋向。
这几点是精准扶贫当中我们要防范的地方。
[16:15]嘉宾张翼第三,蓝天保卫战里面,现在中央政府的决心大于地方政府,我在调查过程当中,很多地方领导人觉得是被动地改变环境,而不是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十九大的精神,来提高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