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由教具挂图到录音录像,到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室;由中国古代的私塾到班级授课制,到先进的网络远程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教学已在中小学逐步普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它只是多种媒体中的一种。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
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即com 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很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
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例如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制作带有动画图片(如图1)的幻灯片,学生看着大大的“?”一闪一闪,就象那小虫子也在思考一样,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当学生回答之后再把正确答案显示出来,回答正确与否都配以相应的音响回应,如:“回答正确,你真棒!”(配上鼓掌声)同时显示一幅动画图片表示“我赢了!”(如图2)或“很遗憾,下次继续努力!”(配上一小节音乐)这样就可以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也会争相回答问题。
而且,为了在以后的练习课上能得到更多肯定的回应,学生上课时也会更认真听讲。
1、幻灯片的切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且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
在幻灯片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一般都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十字之内的图片说明除外),给学生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
所以我认为,一些重要的板书依然应该写在黑板上,便于和幻灯片中的图片相对照。
2、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遇到停电或机器故障容易手足无措,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具无论是电脑、投影机,还是录象机、电视机,都要用到“电”,而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电力负荷越来越大,超过负荷就要断电。
我们一些老师习惯了用多媒体教学,每节课都设计好多媒体教学方法,教案也写在电脑上,一遇到停电或者机器故障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我们平时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之外,也应该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备而无患。
1、课件的整体性、层次感:无论什么科目,一堂课的内容可能是一些相关知识的集合,因此必须注重课堂中知识传授的整体性、连续性,这一点必须在课件中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课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素材、练习三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是课件中的主干部分,相关素材用来丰富、补充说明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练习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部分。
如果在课件中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就会给人以比例失衡的感觉,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这样不仅从外观上看脉络清晰,同时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
2、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课件的制作涉及到多种不同的科目,由于不同的科目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就有不同,各科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与学的手段、方式。
如语文学科中,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给人以直观性且从中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又如理科学科中如能将枯燥无味的函数图像、分子运动、物体运动规律等内容模拟动画,则直观效果更好,学生也更易于理解;再如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如能用大量现实素材转化成数字信号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图表,地图等,完全可以将其电脑化处理后融入课件中,这样也能不浪费过去的一些教学资源。
3、软件的应用水平: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开发商争相开发出一些多媒体应用软件,如Director、Authorware等。
在课件编制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优质课件的诞生,光靠某一个开发工具已不能满足要求,而必须依托多种工具的共同创作。
一堂生动的教学演示课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精美课件,而一个堪称艺术品的课件能使课堂教学的演绎更加熠熠生辉。
因此制作一个课件,需要图像处理工具、版面设计工具、动画片制作工具等多种应用软件的艺术雕琢,这样的成就出来的作品才能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创造出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当然,这就意味着个人的软件应用能力必须不断提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加强课件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常常被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所吸引,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却被抹杀了。
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课件中的练习与反馈这一环节,但这还不够,因为它并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效果。
在这一方面,今后将作进一步多方面的尝试以期达到师生共同发挥创造力的目标。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
首先应该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
在前几年的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那种多媒体的概念不一样,那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相加以组合)。
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
显然,这与原来把多种形式媒体组合在一起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是通过计算机把几种处理不同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
集成方法就是通过模数转换,全变成数字;而且为了便于加工,便于传输,还要进行数据压缩,传到指定地点以后再还原,有一整套复杂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所以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来体现的,下面我就从多媒体计算机四个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来说明它对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
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交互性是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
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
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
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