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声学基础..

第1章 声学基础..


水c水 空c空 2 10001500 1.29 340 2 rI ( ) =( ) 0.9988 水c水+空c空 10001500 1.29 340
4空c空 水c水 2 1.29 34010001500 I = 0.0012 2 2 ( 水c水+空c空 ) (10001500 + 1.29 340)
一、振动
2.简谐振动函数: =0 cos(t ) 0 cos(2ft ) =0 sin(t ) 0 cos(2ft )
3.振动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k = m

1 f= 2
k m
投影

t (t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0


二、波动(多个质点的振动)
水c水 空c空 10001500 1.29 340 rp = 0.9994 水c水+空c空 10001500 1.29 340
2水c水 2 10001500 p = 2 水c水+空c空 10001500 + 1.29 340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sin 1 c1 sin 2 c2
c空气=331.4 0.61t
低温层
高温层
高温层
低温层
白天声线
夜间声线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声 影 区
白天声场
白声 天音 传在 得夜 更晚 远比
夜晚声场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低温层
高温层
高空飞机声场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2.声压反射与透射系数(垂直入射)
振动方向
传播方向
力学原理:靠介质中的剪切应力传播振动。 存在介质: 固体
注:空气中只存在纵波。
三、声波种类 2. 按波振面分类 (1)概念
波振面:所有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构成的面 (客观存在) 声 线:沿传播方向与波振面垂直或正交 的一系列直线(假想线)
波振面 声源 声线
三、声波种类
(2)声波按波振面分类 球面波:波振面为球面,点声源产生; 柱面波:波振面为柱面,线声源产生; 平面波:波振面为平面,平面声源产生; 注:当距离声源足够远时,所有声波均可
c c c E (纵波) (横波) (气体纵波)
其中:E —— 压伸(杨氏)弹性模量 G —— 切变弹性模量 B —— 体变弹性模量

G

B
ρ —— 介质质量密度

?问题
高空中空气密度与地面明显不同,那么, 高空与地面声速会有明显不同吗?
碳钢拉压弹性模量: E=2×1011帕(N/m2) 密度:7800kg/m3 钢材理论声速:5063m/s 空气的体变弹性模量:B=1.42×105Pa 空气密度:1.29kg/m3 空气理论声速:332m/s
声场中单位体积介质中声能,用D表示,单位为J/m3。
2.平均声能密度
声场中每一位置的声能密度随时间变化,取一个周期内的 平均值为平均声能密度 D 。
3. 声能密度计算公式
p D c
2 e 2
八、声强(*)
1.声强定义
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 的声能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的平均值,用I表示。
例: (2)声音从水垂直进入空气中:
空c空 水c水 1.29 340 10001500 rp = 0.9994 水c水+空c空 10001500 1.29 340
2空c空 2 1.29 340 p = 0.0006 水c水+空c空 10001500 + 1.29 340
c—— 声速
二、波动
波动图:
t t0
t t0 t
x
传播方向
x

三、声波种类
1. 按振动方向分类
(1)纵波:介质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振动方向
传播方向
力学原理:靠介质的拉或压应力传播振动
存在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传播纵波
三、声波种类
(2)横波:介质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六、声压(*)
2.用声压表示的波动函数
x x p=P0 sin (t ) P0 sin 2f (t ) c c
3.有效声压pe
人耳不能感觉声压的瞬时起伏,只能感受声压的有效值, 即声压对时间的均方值。
P0 1 T 2 pe p dt T 0 2
说明:
(1)从水中入射的声波声压反射系数为负值,
相位改变180°。
(2)从空气透射进入密介质时,声压近似加倍。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3. 声强反射与透射系数(垂直入射)
(1)声强反射系数
Ir 2c2 1c1 2 2 rI ( ) rp Ii 2c2 1c1
(2)声强透射系数
半自由声场
声源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1. 声音的反射角与折射角 (1) 反射:
1 1
介质1:c1 介质2:c2
sin 1 sin 2 (2) 折射: c c 1 2 sin 1 c1 或: sin 2 c2
1 1
2
声速决定声音的折射角度:
声速高,折射角大。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a. 自由声场: 声音在任何方向上无反射,声场中任何一点只有 来自声源的直达声。如空旷的原野,高空飞机。
空旷原野自由声场
草地不反射声音
二、声场
b.扩散声场:
声源置于全反射材料构成的密闭空间中,声音在各个方 向上均发生全放射。
声源
扩散声场
二、声场
c.半自由(半扩散)声场
介于自由与扩散声场之间,声源部分声音被反射,部 分 投向无穷远,如开着窗户的教室。
5.声压p与振幅ξ之间关系(了解)
p B 2f B
其中:B —— 空气绝热体变模量:1.42×105Pa
ρ—— 空气密度:1.29kg/m3
1000Hz声压声压与振幅关系 声压(Pa) 听阈 2×10-5 振幅(cm) 1.7×10-9
痛阈
20
1.7×10-3
七、声能密度
1.声能密度定义
c空气=331.4 0.61t
(t 温度)
空气声速一般取:340m/s
六、声压(*)
1.声压定义p:声波扰动引起介质压强的变化量。 p=p声-p静 其中: p声—— 声音存在时介质压强 p静—— 无声音时介质压强 声压单位:帕(Pa) 说明:声压易于测量,人耳感受的也是声压,所以声学
中一般用声压p替代振幅ξ来描述声音的强弱。
五、声速c
1. 波动函数的力学解法
a. 对微小介质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介质力学特
性参数(弹性模量、质量密度)列出微分方程; b. 解微分方程,并由介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定波 动函数; c. 由波动函数确定声波的各个参数:声波的频率构成、 波长、振幅、声速等。
五、声速c 2.声速c
决定声速的因素是什么?频率f?波长λ ? 由波动函数力学解法,可得:
穿过任意曲面声功率: W I dS I cos dS
九、声功率
穿过波振面的声功率可直接用面积乘以声强。
I
r
S
I
声强均匀的平面波功率:
指向均匀点声源功率:
W IS
W 4r I
2
第二节 声音的传播
本节讨论问题: 1。声源:种类、指向性 2。声场:自由、扩散、半自由声场 3。声音的反射、透射 4。声音的衍射 5。声音的叠加
一、声源
1.声源分类
(1)点声源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看作是点声源: a. 声源的几何尺寸远远小于声音波长; b. 与声源距离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 (2)线声源 一系列在一条直线上的发声点构成的声源,有两种: a.相干线声源:各发声点相位相同; b.不相干线声源:各发声点相位无关系,如一串汽车。 (3)面声源 平面发声。
声强I
声能传 播方向 单位面积
声强是矢量,单位为W/m2。
八、声强(*)
2.声强与声能密度及声压关系
p I Dc c
声强与有效声压的平方成正比 人耳所能感受到的最小声强为:10-12 W/m2.
2 e
九、声功率
单位时间穿过某一平面或曲面总声能量。
dS

dS
I
I
穿过微小面积单元的声 功率: dW I dS I dS cos
(1)声压反射系数
pr 2c2 1c1 rp pi 2c2 1c1
介质1:c1ρ1 pi pr 介质2:c2ρ2 pt
(2)声压透射系数
pt 2 2c2 p pi 2c2 1c1
三、声音的反射与透射
例: ρ水=1000kg/m3; c水=1500m/s; ρ空=1.29kg/m3; c空=340m/s (1)声音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
第一章 声学基础
本章内容: 1。声学基本概念(基本) 2。声音的传播(了解) 3。声级:声级加法与减法(重点) 4。声音的衰减(了解) 5。频程与频谱(重点)
第一节 声学基本概念与参数
一、振动
1.简谐振动 (一个质点的振动)
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最基本的振动形式是 “简谐振动” k m
力学特征:
F k
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1. 波动产生的原因:
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相互力学作用: 拉压应力或剪切应力。
2. 波动函数 可通过质点受力分析导出波动函数:
x x =0 cos (t ) 0 cos 2f (t ) c c
其中:x —— 某质点距振源的距离
视为平面波。
四、声音的频率、波长、振幅
1.频率f: 单位Hz(1/秒)
人耳可听频率范围:20~20000Hz 次声波:低于20Hz 超声波:高于2000H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