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东部蕃篱——岛链第一讲岛链理论课程开发者:谢忠立在太平洋西岸,从南到北分布着一系列的岛屿,只要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任何人都不会忽视它,这一地区是国际关系最为复杂,海陆大国都不愿放弃的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研究国际关系的标本,这一系列岛屿就是在报刊媒体中常听到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第三岛链地区。
“岛链”一词,是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首先使用的一个词,使用这一名词的学者很多,但没有一位学者给出过一个具体的概念。
虽然岛链没有确切的概念,但却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与认同,这是因为它以边缘地带理论和海权论两个古老而经典的国际关系理论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强大而坚固的理论基础。
海权论,是有关岛链的第一个理论,是由美国19世纪的的历史学家兼海军军官马汉(1840——1914),在研究地缘政治战略时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主要先决条件。
马汉分析了海洋历史,从西班牙的兴起,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大国,葡萄牙取而代之,荷兰再崛起,到英国的成为海上霸主以来,欧洲各国的兴衰,特别是英帝国的出现,每一次大国地位的更替,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海外商贸和海上武装力量的强弱变化和更替,从而得出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先决条件的结论。
以英国来说,当它控制了世界上除巴拿马运河以外所有的海上航路、海峡、要塞,使任何国家的海上贸易均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时,它实际上控制了大陆。
由此他断言,美国要想从西半球走出来成为世界大国,必须控制海洋,特别是一些有战略意义的海上航道。
马汉的海权论,成为美国和其它新兴国家对英国海上霸权挑战的精神武器,一度在地缘战略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从此西方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巴黎和会,就是在这一思想理论指导下重新划分海洋势力范围的会议。
从这一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失败是从海军的失败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集团的失败主要原因也是海军失败后,海外物资无法支持三国作战需要,同时也是三国集团领导阶层无力对海外军事力量进行整合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衰落除了战争中各方面受到重创以外,海军力量的衰落更是它失去海外殖民地的重要原因。
此时的的制海权已易手到美国人手中,决定了英国已丧失了捍卫其海外利益和海上商贸的主动权,不可能再与美国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于是,美国当仁不让地成为二战后的超级强国。
再看如今,中国崛起仍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自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的几十亿美元到现在的15000多亿美元,上升了数百倍。
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如大量的铁矿石、石油、金属等都从国外输入,中国的产品如机电产品、钢铁、纺织品等各种产品,运到海外市场进行销售,海洋运输是主要通道。
中国现在对外依存度很高,达GDP的40%。
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外贸易,中国无法取得现在的成果,中国的现代化也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离不开中国海军的强大和海洋运输的发达。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等各个领域联系更加紧密,人员物资的交流,都离不开交通和运输,无论是原材料的输入,还是商品的输出,海运是价格最低廉,能大规模组织的运输方式,也是各国之间主要的物流运输手段,海洋依然对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来捍卫自己的海外利益并保卫自己的海上交通安全的国家。
它的安全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国家的命运只能任人主宰,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只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样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兴旺的,是没有自己的未来的。
由此看来,海权论思想并未因为它的古老而过时,反而在现实世界中因为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美国现实主义代表之一的尼古拉斯﹒丁﹒斯巴克曼则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
他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总是延着阻力最小的路线前进,为了实现扩张的目的,总要寻求进入海上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边缘地带。
相比之下,大陆边缘地带具有向外扩张遇到阻力最小的优势。
同样,为了防止一个国家的扩张,别的国家必须首先控制边缘地带。
他断言,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甚至控制世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对周围国家和地缘政治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他的影响从文化、思想、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信息等各个领域向外扩散,也就是尼古拉斯﹒丁﹒斯巴克曼边缘地带理论中的向外扩张。
从各大国的崛起来看,这种扩张是历史的必然。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是第一批崛起的大国,他们向美洲、亚洲、大洋洲等殖民地扩张,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是第二批崛起的国家,他们向东方(主要为东亚地区)扩张,也向周边地区扩张。
现存最大的扩张成果就是,俄国向西与土尔其瑞典方向扩张,进入了黑海大西洋等西欧地区,向东夺取了中国的海参崴(现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外兴安岭地区,向南到达了中亚,形成了地跨欧亚的前苏联大帝国,就是现在的残片俄罗斯也达到1800多万平方千米,还不包括它700万美元卖给美国的阿拉斯加。
日本向北往朝鲜半岛,向南往台湾、南海地区扩张,向西往中国大陆扩张。
美国向西往东太平洋扩张和向南往墨西哥方向扩张。
因此,一个国家的兴起,其过程一定是向外输出影响,即向外扩张的过程,这是勿庸讳言的客观规律。
这种扩张在全球化的今天,必然会在原有大国之间和地区原有力量之间,产生磨擦与冲突。
就现在情况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样也在向外输出我们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军事、从贸易到金融,中国对外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大,这也是中国对外扩张的一种表现,但中国的这种扩张与西方的对外扩张有本质的不同,那就是,西方当年的扩张以军事手段为主,以血腥的军事入侵为手段,以掠夺为主要目的。
而中国现阶段的向外扩张,以团结合作为主要的手段,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的。
但这种扩张依然遇上了原有大国美国的阻力,遇上了地区原有力量日本、印度、俄罗斯等的阻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在文化、地缘政治、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与之冲突、磨擦,这种冲突、磨擦时而激烈时而缓和,只是形式不同,程度不同而已,不会消失。
不仅在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不会消失,中华民族崛起之后,(崛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标志和时间,崛起应理解为一种辉煌的成就。
)中华民族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冲突、磨擦也不会消失,将永远存在,随中国的崛起与强大,这种冲突、磨擦数量会有所减少,程度会有所缓和,形式会有所变化,这是由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决定了的。
我们只能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法逃避,更不能自欺欺人地宣扬要建立没有冲突的大同世界,我们只有正视事实,寻找解决办法,兼顾各方利益,化解冲突和矛盾,减少中华民族崛起和前进的阻力,才是正确的思路和务实的道路。
从以上来分析,尼古拉斯﹒丁﹒斯巴克曼则提出的边缘地带理论,与海权论一样,虽然是一个古老的理论,同样也是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理论。
在现实中,依然是可用于指导国际关系和行为的理论。
这两个理论,海权论从海洋权利来阐述国际关系,边缘地带理论从陆地权利来阐述国际关系。
都涉及到了海洋与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发展,这是因为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它的主体思想都是讨论国家发展战略,所以往往会有惊人相似的观点。
从以上两个理论来看,岛链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就可看出些端倪了。
海权论强调对海峡、海上要塞、海上交通要道的控制与占领,海峡、海上要塞、海上交通要道从地图上看,它们都是延海岛屿与大陆之间或岛屿与岛屿之间的海域,如世界著名的几个海上要冲,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苏伊士运河、马拿马运河等。
边缘地带理论,强调大陆延海的地带,仔细分析地图,同样也是大陆延海的地区和在陆周围的岛屿。
两个理论都将矛盾焦点指向大陆延海地区和大陆周围的岛屿。
由此可得出岛链应是指大陆延海地区和大陆周围岛屿所形成的海陆体系。
从这可以看出,岛链不仅存在于东亚太平洋西岸地区,其它海域也应存在岛链,东亚太平洋西岸地区的岛链大国交锋最多,冲突最为频繁,结构最完整,是岛链中极具战略价值的岛链,所以研究的价值也最大。
岛链对于大陆国家来说,它是向外扩张的第一道大门,是大陆国家防御海外大国的第一道防线;对海外大国来说,岛链是海外国家防止大陆国家向外扩张的第一道防线,是对大陆国家进行战略进攻的前沿和基础。
由此可知,岛链对于大陆国家和海外国家来说,都是战略要冲,是双方都必须取得的战略基础,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海外大国与大陆国家之间军事、政治、文化接触与冲突最多的地带。
从地图上看,岛链延大陆海岸展开,就如一根铁链,锁住大陆国家的延海交通要道,大陆国家的军事、经济、安全、海上交通都离不开延海岛链,这就是岛链对大陆强国的价值,它是大陆强国的生命线。
对于海外大国来说,这大陆延海的岛链,就是一条围堵线,在这一地区,大陆国家的力量相对薄弱,只要成功控制了岛链,大陆国家的力量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贸易以及文化影响都被成功封锁在岛链内,整个海洋的一切资源从海上到海底,从交通到领海权利都掌握在手里,就可防止至少是遏制一些重量级的大国崛起,防止这类大国来与自己争夺世界的主导权,为自身的战略利益和发展空间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形象一点来说,岛链对于大陆国家和海外大国来说,就象一只笼子,海外大国只要有效地控制延海的岛链,就把大陆国家放入这个鸟笼,鸟入笼中,无论如何挣扎,也已经被囚禁在笼中,任人摆布,鸟笼不被毁坏,这只鸟的命运就掌握在人的手里。
对于大陆国家来说,这沿海的岛链的存在,就如一片篱笆墙,只要有效控制了沿海岛链,就可以确保陆地上的安全,增强自己的实力,反过来对岛链加强控制,同时可以把陆上安全向海洋扩张,将防线向海上推进,既可争取到更多的海权,同时,也为陆地安全争取了更多的空间,增加了战略机动的区域和预警空间。
相反,如果散失了对延海岛链的控制,陆上大国就会受到外来力量的进攻和威胁。
从近代来看,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大门都是首先从海上被打破的,中国受到的侵略,大部分来自海上,原因就是中国近代以来,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沿海岛链从冲绳的散失到台湾、香港、威海等海上战略要地失守,国外列强控制了中国延海岛屿产生的后果。
一个大国,保证了自身的安全,才能发展为全球性大国。
岛链的存在,事关大陆国家的安危,海外大国重大战略利益的实现,在这一范畴内,只要是全球性大国或即将崛起的大国,都会重视大陆沿海的岛链状况,为自身的战略利益争取对岛链的控制权。
东亚地区的这一岛链,将是未来几十年内,大陆国家中、俄与海外大国美国反复争夺的焦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