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第一课时 书法教案

三年级第一课时 书法教案

第一课时文房四宝及执笔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文房四宝及其作用。

2、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

3、激发学生对学习书法的热情。

教具:文房四宝.字帖.小奖品。

教学过程:第一项: 老师活动 20分钟一、介绍写字工具:(文房四宝)1、毛笔:毛笔是汉字最基本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的书法。

2、墨水:练字书写,多用瓶装墨,使用时要轻摇均匀,随用随倒。

(徽墨驰名)3、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4、砚:作用是(1)研磨,储墨。

(2)荡笔。

(3)顺笔。

二、教授毛笔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握,腕平,锋正。

教授书写姿势:要求:头正.身正.臂开,足安第二项学生活动 20分钟一、观察比较:学生听取老师授课后要与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有所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二、练习:学习怎样执笔及正确的坐姿。

第三项:老师小结1、对表现认真的同学以表扬,并发小红旗。

2、对执笔.坐姿端正的同学发以小红花。

注意事项1、应时刻注意学生上课的状态,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练习时,多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改正执笔错误。

3、注意学生安全教室整洁。

作业:1、分发准备好的教学信息单给学生家长。

2、下节课检查执笔及坐姿。

柳体:点及其变化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与审美: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从学习书法中懂得一些道理,如:“勿以善小而不为”、“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2、体验与发现:体验从墨画游戏到点画练习的乐趣,发现点的书写方法。

3、实践与创作:练习长撇和“学”、“海”两个字,创作简单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学会点的基本写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点画的变化。

作业要求:1、学会并理解点的写法。

2、理解点的基本变化,初步学会与点相关字的写法。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笔架、盘子、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印章、印泥等。

教学过程:一、书画作品欣赏①赵孟頫行书《春晓》②金农《梅花图册》③齐白石《虾》二、墨画游戏:①学习画小鸡画小鸡口诀:一点一点又一点,圆圆眼睛嘴尖尖。

细线画腹如蛋样,脚下双脚要站牢。

②添一幅完整的画,看谁画的小鸡多,看谁画的小鸡好(画得又要多又要好,并且落款。

)三、新授“一点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1.点的基本写法①教师示范。

学生通过边看教师示范边书空,从中理解点画同样要注意它的起笔、运笔、收笔。

②学生练习。

2.点的意境(“永”字八法中被称作“侧法”)点画像什么。

古有云:“点如高峰坠石。

”教师小结。

3.教学范字“学”引出点画的变化——反点①教师示范“学”字。

②学生练习。

4.教学范字“海”①“海”字的这些点画又有些什么变化呢?②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四、写字作品创意学海五、评价小结1、评价2、小结“勿以善小而不为。

”板书设计:点课题:临、摹和创造的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1分钟)<二>、讲授新课: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

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

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

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

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1)描红: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1)方格临写: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

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

(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

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临: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

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三、摹临法:同时摹临: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

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

”(《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以说:“加以遒润”。

“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

“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

),灵活运笔,纵横挥毫。

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

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

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

只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四、读碑、帖法: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

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种方法。

我们在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变化仔细端详。

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中间的转折,都一一加以领会。

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布置下堂课学具准备。

第九课左偏旁(三)教学目的:1. 学习土字旁、王字旁、女字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

2. 培养学生仔细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毛笔、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2.左偏旁应注意些什么?(左偏旁,一般较窄,位于左半格内。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地”字,“土”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几个左偏旁和它们在左边作偏旁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左偏旁(三)三、指导书写偏旁“土”、“王”、“女”。

(一)指导书写“土”。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土”,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提与横的用笔不同。

②提稍短,收笔不得比上横的收笔偏右。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土”,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土”,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王”。

1.师:我们接着写好王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王字旁要注意什么?2.学生观察,要注意:①横、提间隔均匀,第二横稍短。

②竖居中,上重下轻。

提的收笔不得比上横收笔偏右。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王”,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王”,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女”。

1. 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2.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王”,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①撇点的撇较长,点较短。

②撇稍有弧度,起笔较高。

③提的上斜度较大。

3. 全班练写一个“女”,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四、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 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2. 指名读要写的字:“地”“均”“环”“理”“好”“妙”。

3. 观察这些左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 观察“土”和“王”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土字旁“土”:比右部稍低(如:地、均)王字旁“王”:比右部稍高(如:环、理)5.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地”“环”,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地”和“环”,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7. 用“观察例字――指名板演――评议板演――对比书写――继续练写”的方法,写“好”。

8. 观察“均”、“理”、“妙”这几个字。

9.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10.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五、小结。

第十课左偏旁(四)教学目的:1.学习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