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单元除法中的第一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预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6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上学期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6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
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巩固。

1、60÷3=
2、40÷2=
3、80÷4=
4、63÷7=
5、54÷6=
6、72÷8=
7、36÷6=
8、48÷8=
(1)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举手回答。

(2)通过对旧知的巩固,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注注意力。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要求: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然后小组相互交流,最后举手汇报。

(1)由于本课容量大,为了有效地完成本堂课教学目标,节省时间,为此在课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复习准备,本课伊始就开门见山,直接以课本例题作为情境来创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
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2)知识总结: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3、又来了1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1)要求: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该题,然后对子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展示。

让学生再次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理解。

在学生活动前师生达成“先整捆整捆地分”的共识,旨在让全体学生都会体验到算理,而不是为了知道答案去分一分,从而更好地抽象出“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竖式算法。

(2)知识总结: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若个位上的数与除数相处仍有余数时,则不能继续除下去,个位上的余数就为该算式的余数。

(3)注意:不要忘记写余数。

(三)实践操作、巩固应用。

1、完成下列竖式。

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对子之间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2、猴妈妈把47个桃子分给2个猴宝宝,平均每个猴宝宝分到多少个桃子?还剩多少个?
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对子之间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计算课上当然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练习设计更要质化,把握练习时机,也要有“度”,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上来设计每一题练习,考虑本节课的课堂效率,不可机械地全照书本练习盲加练习。

让练习既要作为老师检验课堂质量的途径,更要成为学生应用算理、展示知识的平台。

(四)拓展提升,思路延伸。

在()÷6=10 ……()中,余数最大是多少?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最后自由汇报结果。

让学生经历拓展提升,开拓思维,不要局限在课本中的知识,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的'解题方法。

篇二: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教师解说。

2、现在是秋季,天慢慢地变冷了,庄稼陆续收回了家,果园里的秋桃也该收了,小猴子们也在忙着收桃子,看那边的肉‘两只小猴子,早就摘完了,正在分桃子,不过,他们并不高兴,眉头紧皱,看来是遇到麻烦了,同学们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展示情境,引导观察,诱发思考。

有48个桃子,我希望大家能做个公平的使者,帮它们分一分,使两只小猴子都对你的分法满意。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探究分法,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解读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2、自主探究,讨论解决。

(1)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指出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除法。

(2)学生独立计算:48÷2=
(3)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全班交流。

小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①摆学具。

101010 10
○ ○ ○ ○ ○ ○ ○ ○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②40÷2=20
8÷2=4
20+4=24
(5)逐步抽象。

刚才同学们创造的这种分法其实就是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将这种思路用竖式表示出来就是;一边讲述,一边用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

48÷2=
答:每只猴子分24只。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分桃子的过程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2,第一次分了2×2=4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在练习本上做54页上的试一试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探索被除数十位上出现余数的算法。

1、老师说:看又跑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一起来分桃子,(在课件上出示第三只猴子图)你能把问题说完整吗?
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你们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8÷3=
3、每只猴子还分2篮,够吗?
4、该怎么分?先在小组里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边分边研究怎么用竖
式表示出你们分的过程,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1:我们组把10个圆纸片分成一堆,分了4堆,还余8个,3只小猴子每只1堆,还剩一堆零8个,也就是18个,剩下的18个,每只小猴再分到6个,6+10=16,所以48÷3=16。

学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48个圆片,10个一堆,分4堆还余8个,每只猴子分到1堆,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写在十位上,1×3=3,把3写在4的下面,表示已经分掉的数。

4-3=1,把个位上的数落下来,再分剩下的1堆零8个,也就是18个,18÷3=6每人又分到6个,把6写在个位上,所以48÷3=16,18-18=0,表示分完了。

大家评价下,这个同学说的怎么样。

小结: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一篮(10个),在商的十位上写1,第一次一共分了1×3=3篮,还剩下的1篮(10个桃子)与世隔绝外面的8个桃子合起来再接着分,平均每只猴子又分到6个桃子,第二次分了6×3=18个桃子,这次分完,没有剩余,就在商的个位上写6,竖式的最下面写0,每只猴子一共分得16个桃子。

(四)对比反思,建立模型。

这次分桃子跟上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次整篮的分完没有剩余,第二次整篮的分后有余数。

(五)深化知识,巩固提高。

第55页的试一试第1小题。

1、先估计再计算。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

(2)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谁能给今天学的知识起个名子。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怎样计算呢?(六)总结计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2、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如果有余数就和下一位合起来再除。

4、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