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姓名沈毅骏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081050093 省级电大专业行政管理学市级电大舟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张新杰教学点 _目录绪论 (1)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 (2)(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较为单一 (2)(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发展不协调 (2)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一)人事管理重视度不够的问题 (3)(二)呆板的人事管理模式 (3)(三)人事管理人员专业性的问题 (4)(四)人档分离,流动人员档案处理不及时问题 (4)(五)人事档案管理制作不规范的问题 (4)(六)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5)(七)人事档案利用水平低的问题 (5)三、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6)(一)提高认识,加大人事档案管理的财政投入与重视程度 (6)(二)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6)(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 (7)(四)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 (7)(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7)(六)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 (8)四、对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总结 (9)参考文献 (10)试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 ,也是人才的主要信息来源 ,更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
而管好用好人事档案 ,对人才资源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 , 例如常见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根本不能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所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成为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人事档案;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对策绪论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用于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
主要用于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
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根本不能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所以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快速成长,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成为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基于此,我对所学内容和实践进行结合,提出了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以期帮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更好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较为单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治理的变革运动,公共权力多元化得到深层次的发展,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各国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严峻挑战。
世行高级专家张春霖认为:“全面改革事业单位体制势在必行”,“在目前收入差距迅速拉大的情况下,很多人得不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很多地方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相当紧迫。
”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问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现行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和用人机制问题。
我国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时,虽然在选人用人制度、职称管理制度、人才流动制度、辞职辞退制度、搞活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是单项的、局部的、不彻底的,缺乏清晰、完整的目标与准确的定位,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发展不协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体系比较复杂,管理方法传统、僵化、封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待遇能高不能低。
而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政事关系不明确,岗位设置不规范,人员任用、管理和绩效考评缺少可操作性,缺乏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未聘人员安置困难等等。
这些没有压力的竞争,使一部分人缺乏危机感,助长了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徽惰思想。
表现在分配制度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表面上似乎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它违背和损害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的原则,导致了许多人才的不公平感,其积极性也受到严重挫伤。
这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流动,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人事管理重视度不够的问题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它不像其他工作那样容易引人注意,也不容易取得明显成绩。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都是存在一些误区的,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而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完全可以由人事部门或者其他例如办公室、秘书室人员兼任,只要“守好摊” ,不丢失 ,不泄密 ,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
因此 ,一些单位领导往往容易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未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 ,形成了这种“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用起来需要”的状况,而导致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难以高质量地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二)呆板的人事管理模式第二点,呆板的人事管理模式,为什么说呆板,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的同时,机构调整、内部科室重组,新进人员竞聘上岗 ,原有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变动,首先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都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也就显的非常淡薄。
其次大多数档案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相对的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就不足了,日常的工作也就是将材料放入档案盒,也没有进行及时整理归档 ,这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再者在设备配备上 ,大多采取“能有就好”、“能用就行”的原则,将办公、阅档、仓库并为一间,既无铁门、铁窗等基本设施,也无其他硬软件设施,更别说防火防盗方面的考虑,只是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最后就管理手段也是相当陈旧,调阅档案时都是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由于反复调用,查找翻阅,阳光多次照射 ,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三)人事管理人员专业性的问题有在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过的人员都知道这个问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且连续性极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人力投入, 就不可能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
事业单位受科技体制改革的影响 ,人员编制较以往是大大的缩减,管理部门的人员更是大幅度精简。
在这种情下,一般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由人事部门的人员兼任,甚至由临时用工人员担任,这本来是有利于人事档案的收集,因为许多人事档案的形成都要经过人事部门,如干部(职工)履历表、职称评审材料、干部任免考核材料等。
但正是由于这些人员都是非专业性的,对档案收集的意思就比较淡薄,致使许多应该归入档案的材料没有及时归档,或者没有督促其他档案形成部门及时移交材料,造成职工档案材料的缺失。
同时, 随着聘用制度的普遍推行,人员的流动性增强,管档人员调换也比较频繁,同样的也不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人档分离,流动人员档案处理不及时问题事业单位中的流动人员主要是指辞职、辞退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以及出国逾期不归的人员,其中以出国逾期不归人员居绝大多数。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都存有流动人员档案,一些人虽然在出国前都跟单位签订了协议,但一旦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不再跟原单位联系,也弃自己的人事档案于不顾,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弃档不用的人员越来越多,于是这些人的档案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档”。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06年 12月 ,全国有至少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的“弃档”和“死档”虽然劳动部门已经出台了解决流动人员“死档”的办法,但此类问题确确实实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
(五)人事档案管理制作不规范的问题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制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是材料分类不规范:大部分管理档案的人员虽然知道人事档案要分十类进行保存,但在分类上把握不准,随意性很大,影响了“人事档案分类的统一性”,也给人事档案的查阅利用带来了不便。
二是材料制作不规范:干部档案材料 ,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大于或小于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以及对那些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都要进行技术加工,折叠、剪裁及裱糊。
但近几年来,时常有A4纸规格的材料归档,致使归档材料五花八门,给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带了极大麻烦,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使得人事档案案卷很不美观。
(六)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人事档案的利用工作记录发现人事档案的服务对象已经从过去的组织人事部门、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扩展到多部门,利用目的及形式也从单纯提供政审、鉴定材料转变为提供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办理公证等多形式,单纯靠查阅纸质档案不但工作量大,而且不利于档案的长久性保存。
但是,目前许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习惯于手工操作,即使有的单位安装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于系统本身的功能限制,只是对职工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对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原件却不予收录。
使它在人事档案的跨单位利用中实用性不强,仍然必需提供纸质档案材料,无纸化阅档基本没有实施。
这样既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又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七)人事档案利用水平低的问题对人事档案管理者来说,无论是收集、整理,还是鉴别、保管,都是为了提供档案信息 ,服务于人事工作 ,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有效的利用。
就目前而言,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档案服务开发意识差。
即使是利用,范围也很有限,查阅的大部分内容是自然情况、简历、职称、工资等,而且利用的方式也很单一,只有需要者找上门来才提供利用,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服务的状态。
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使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低,功能越来越弱化。
也代表着档案管理制度执行的不力程度,本身档案工作是项规范性、保密性较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就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