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辣椒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辣椒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辣椒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1.农业生物学特性记载
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

1.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苗出土。

1.3分苗期:3片真叶时分苗的日期。

1.4 定植期:实际定植日期。

1.5开花期:50%的植株开放第一朵花的日期。

1.6座果期:开花后有50%植株第一果实直径达1厘米左右时定为座果期。

1.7始收期:30%的植株第一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度。

1.8终收期:最后一次采收商品果的日期(6月下旬左右)。

以上调查项目均以月/日表示
1.9生育期:从出苗到终收所经历的天数,以天表示。

2.植物学特征记载
2.1生长势:强、中、弱。

2.2抗逆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旱性、耐涝性、抗虫性等。

用强、中、弱表示。

2.3植株高度:地面植株基部至全株最高处。

2.4开展度:枝叶横展最宽处。

2.5叶色:黄、绿、深绿。

2.6第一朵花节位:从主茎基部第一真叶数到第一朵花着生叶片数(取10株平均,精确到0.1,不能用比如“1—2节”的形式表述)。

2.7果实横径:最宽部分为果实横径,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

2.8果实纵径:最长部分为果实纵径,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

2.9果形:羊角形、牛角形、灯笼形等。

2.10果青熟期色泽:乳黄、黄绿、绿、深绿。

2.11果肉厚度: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以厘米表示。

2.12果面特征:有无棱沟、皱缩、光泽及其它。

2.13单株果数:全生育期取10株商品果平均值。

2.14平均单果重: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值。

2.15心室数:用个表示(取10株平均,精确到0.1个,不能用比如“1—2个”的形式表述)。

2.16商品性:好、较好、中等、差。

2.17风味:辣、中辣、微辣、甜。

2.18品质:好,较好,中,较差,差。

2.19调查每个小区杂株数,统计百分率。

品种纯度= 小区总株数-杂株数
×100
小区总株数 3.产量记载
3.1 前期产量:指最早采收的参试品种始收后前20天的产量,以kg/667m 2表示。

(前期一般可采收两次)
3.2总产量:各品种始收至终收的产量总和,以kg/667m 2表示。

注意:以商品果为采收标准,不能过早或延迟采收而影响正常产量。

4.病害记载
4.1辣椒病害调查种类主要是病毒病、灰霉病、疫病、炭疽病。

4.2调查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的第15天调查,要求调查三次重复的所有株数。

4.3病毒病
4.4辣椒病毒病单株病症分级标准 0级:无任何症状;
1级:心叶明脉,轻微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有时叶片出现坏死班;
5级:多数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有时叶片或茎部出现坏死斑,或茎部出现短条班;
7级:多数叶片畸形、细长、或茎杆、叶脉产生系统坏死,植株矮化; 9级:植株严重系统花叶、畸形,或有时严重系统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甚至死亡。

品种群体抗性分级标准:
%
1009
)(⨯⨯⨯=∑调查总株数相对级数值各级病株数病情指数
免疫(I):(病情指数=0,无侵染)
高抗(HR):(0<病情指数≤10)
抗病(R):(10<病情指数≤20)
耐病(T):(20<病情指数≤40)
感病(S):(40<病情指数≤60)
高感(HS):(60<病情指数≤100)
4.5辣椒灰霉病单株病症分级标准
0级:健康无症状;
1级:地上部分仅果叶有病斑;
3级:地上茎枝有病斑;
5级:茎基部有病斑;
7级: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病斑,部分枝条枯死;9级:全株死亡。

品种群体抗性分级标准:
免疫(I):(病情指数=0,无侵染)
高抗(HR):(0<病情指数≤10)
抗病(R):(10<病情指数≤20)
耐病(T):(20<病情指数≤40)
感病(S):(40<病情指数≤60)
高感(HS):(60<病情指数≤100)
4.6辣椒疫病单株病症分级标准
0级:健康无症状;
1级:地上部分仅果叶有病斑;
3级:地上茎枝有病斑;
5级:茎基部有病斑;
7级: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病斑,部分枝条枯死;9级:全株死亡。

品种群体抗性分级标准:
免疫(I):(病情指数=0,无侵染)
高抗(HR):(0<病情指数≤10)
抗病(R):(10<病情指数≤20)
耐病(T):(20<病情指数≤40)
感病(S):(40<病情指数≤60)
高感(HS):(60<病情指数≤100)
4.7辣椒炭疽病单株病症分级标准
0级:无病班;
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3%~8%;
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9%~15%;
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16%~25%;
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25%。

品种群体抗性分级标准:
免疫(I):(病情指数=0,无侵染)
高抗(HR):(0<病情指数≤10)
抗病(R):(10<病情指数≤20)
耐病(T):(20<病情指数≤40)
感病(S):(40<病情指数≤60)
高感(HS):(60<病情指数≤100)
5.综合评价
各性状均按9级分级
∑(性状级别×该性状权数)综合评价指数=—————————————×100
∑(性状权数×最高级数)
5.1、产品商品(市场)适应性:
(1)采收时按商品菜特点分级调查。

(2)分级标准:
一级:不适应本地区市场需要。

三级:不适应本地区市场需要,但可勉强销售。

五级:可在本地区市场销售,但不是最受欢迎的类型。

七级:与本地区主销售类型相似。

九级:比本地区主销售类型更符合市场要求。

(3)权数:2
5.2品种生态适应性
(1)在各品种结果中期进行调查。

考察各品种对当地土壤、水质、气候、生产管理习惯、流行病虫害的适应能力。

最后作出评价。

(2)分级标准
一级:不适应本地区生态环境,不能正常生长。

三级:生长势(非绝对生长量)明显低于对照。

或有较严重的生理病害、流行病虫害。

五级:生长势(非绝对生长量)稍低于对照。

或有少量生理病害。

七级:生长势和生态适应性与对照相当。

九级:生长势和生态适应性明显优于对照。

(3)权数:1
5.3产品感观品质评价:
(1)采收时对各参试品种青果感观品质(外观及食味品质)进行形态学估测(为保证区试可操作性暂不进行食用品评)。

(2)分级标准:
一级:果实弯曲、果面不光滑、大小不一、果肉纤维多。

三级:果面不光滑,果实大小不均匀、果肉纤维较多。

五级:外观及食用品质与对照相似。

七级:果面平滑有光泽、大小匀称、果肉脆嫩,品质略优于对照。

九级:果面平滑有光泽,大小匀称、果条顺直、果肉脆嫩,品质明显优于对照。

(3)权数:1
5.4鲜椒产量
(1)根据调查数据进入综合评价指数统计。

(2)分级标准:
一级:青果产量<对照之50%;
三级:对照之50%<青果产量<对照之90%;
五级:对照之90%<青果产量<对照之110%;
七级:对照之110%<青果产量<对照之130%;
九级:青果产量>对照之130%。

(3)权数:2
附件2
表1. 农业生物学特性记载表
表2. 植物学特性记载表
表3. 主要病害记载表月/日
表4. 产量记载表
表5. 抗逆性调查表
表6. 品种纯度调查表
表7 . 综合评价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