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一:热控仪表管及支架防护
1.现象:
热控仪表管在现场交叉施工过程中,被碰弯,砸扁,仪表阀门被碰坏,支架被拉坏。
2.治理措施:
(1)在热控仪表管施工前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设计合理走向,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进行技术交底或培训;
(2)现场施工仪表管时,设计制作保护措施,或加保护层、保护管,或借助现场平台设备管道防护,合理走向,采用适当支架固定,支架生根要合理,规格长度适中;
(3)施工前后,利用协调会、宣传栏等机会,进行防护教育,并加大防二次污染破坏的治理工作,加强现场监督,禁止人为损坏现象发生。
二:热控仪表设备接地
1.现象:
热控仪表设备接地不规范,电源箱无接地,设备接地不完全或接地不良。
2.治理措施:
(1)热控仪表设备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及设备本身的要求,设计安排接地方案;
(2)施工时认真检查接地施工,检查有无假接地现象,确保接地良好;
(3)调试时应先检查接地情况再送电调试,以避免因接地不好而引起设备失灵或损坏。
三:就地指示仪表安装
1.现象:部分传动机构和其它金属部件在安装后不久出现零件松动和损坏。
2.治理措施:
(1)在测量剧烈波动的介质压力时。
应在仪表阀门后装设缓冲装置。
(2)就地压力表的安装高度一般为左右,以便于读数、维修。
(3)玻璃管风压表应垂直安装。
表计与导管可用橡皮管连接。
橡皮管应敷设平直,不得绞扭,以免造成误差。
四:电缆敷设及接线
1,现象:
(1)电缆敷设后不及时整理固定;用裸露铁丝绑扎;电缆标牌不齐全,标示不清晰。
(2)电缆接线号头书写不用塑料漆,字迹不工整,大小不一致。
(3)电缆引进端子箱、就地盘前不固定,电缆头露在外面。
(4)电缆没有区分敷设,电力电缆和信号电缆距离太近。
2,治理措施
(1)电缆管理微机化;主通道电缆敷设机械化,用尼龙扎带固定;
(2)分批敷设分批整理、分批验收;
(3)敷设电缆采用临时铭牌,接线时更换正式铭牌;
(4)设备内可容纳的电缆头不裸露,容纳不下要在电缆进箱前用热缩管做头包扎。
(5)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应分层敷设,并按从上至下排列。
(6)电缆接线前,应及时在盘、台、柜、就地接线盒门背后的右上方贴上接线记录牌,就地设备应贴在不宜受损的醒目处,并用黑色记号笔填写。
五:锅炉金属壁温元件安装
1.现象:
(1)热电偶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损坏。
(2)温度计插入深度不够,实际温度测量不准确。
2.治理措施:
(1)壁温插座焊接牢固,热处理符合《验评》标准。
(2)热电偶安装过程要注意设备的保护。
尤其是使用焊把时须特别小心勿损伤管排壁。
施工人员万一发生损伤管壁的情况,不得隐瞒,必须及时汇报。
(3)温度计插入深度必须符合上锅厂图纸要求,并做好详尽的原始记录。
(4)集热块焊接使用氩弧焊方式
六:控制盘柜安装
1.现象:
(1)底座焊接不牢,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设备损坏。
(2)表盘没有明显的保护接地或接地不可靠。
(3)表盘在搬运、安装过程中损伤,造成盘面凹瘪脱漆。
(4)表盘上随意切割、使用气割开孔,造成盘面变形、甚至损坏盘内设备。
2.治理措施:
(1)底座制作前槽钢要调直,底座焊接要牢固,制作底座的偏差和盘柜安装的偏差不得大于《验评》要求,在盘柜的拆箱和运输的过程中不要造成设备损坏。
(2)盘柜必须保证双点接地,用镀锌扁铁焊接。
(3)有些盘柜在出厂前未预留合适的盘表安装孔,现场安装盘表时为图省事随意气割。
对此,在安装盘表时,应事先准备好切割开孔的专用工具,严禁在盘内违章采用气割作业。
(4)在进行盘柜的接地施工时,应确保保护接地应牢固可靠,可接到电气的保护接地网上,但不应串联接地。
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5)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的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施工,譬如:在集控室、电子室吊顶内的消防、暖通等专业施工尚未结束,土建吊顶和墙壁装饰尚在进行,根据进度要求,盘柜需先行安装,导致其他专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热控盘柜造成损伤和污染,这就需要在盘柜的安装过程中和安装好后,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譬如使用木版临时隔离或用塑料薄膜及彩条布将盘柜包裹起来,避免表盘受到损伤和污染。
七:全厂热工测量和回路信号调试
1.现象:
(1)查线结束,机柜内的接线混乱,工艺不美观。
(2)电动门送电时会将DCS的模块烧毁
2.治理措施:
(3)校线检查完毕及时把线芯恢复,防止混乱,影响整体接线工艺;
(4)电动门开关行程位置、力矩设置应符合厂家规定及系统要求;
(5)电动门送电前必须对接线进行检查防止因接错线将强电串入DCS的DI模块而烧毁DCS模件;
(4)电动执行机构在调试送电前要复查反馈信号的信号类别(是否为有源信
号),防止烧坏模件或执行机构。
(5)调试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切断电源,防止将阀门顶坏;
(6)电动门不能正常动作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严禁强行打开或关闭,杜绝野蛮施工。
八:热控电缆防火封堵
1.现象:
电缆防火封堵不规范,防火位置不当,零星位置防火不全。
2.治理措施:
(1)防火封堵应和设计单位工代及业主专业人员加强协商,派专业人员或请专业瓦工施工;
(2)施工前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并进行技术交底或培训;
(3)施工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以保证防火位置正确齐全,施工完要进行验收。
(4)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
置阻火墙;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
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
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5)对由于电缆后续施工造成的损坏及时修复,作到防火封堵的及时性。
(6)施工后施工区域应清理残留施工用防火阻燃材料,保持环境整洁。
九:热控电缆保护管及支架制作安装
1.现象:
(1)电缆金属保护管和支架安装焊接在设备和管道上;
(2)电缆保护管敷设在地面上,管口不到位,高度不一致,有毛刺;
(3)埋入保护管没刷防锈漆。
2.治理措施:
(1)按设计订措施、交底施工、杜绝违反工艺纪律现象;
(2)控制施工程序,逐项记录下料、弯制、除锈打光、油漆和安装;
(3)金属电缆管应先去除管口的毛刺,一般不可对口焊接,应采用大一级的短套管焊接。
套管的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3倍。
短管的两端应焊牢密封:
也可采用带有丝扣的管接头连接,连接处密封良好。
(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管口到位,高度一致,无毛刺,防锈完全。
(5)安装的电缆管暂时不能穿线时,应将电缆管管口做临时封堵,以防杂物掉进管内
十:热控仪表及阀门接头加密封垫
1.现象:
阀门、仪表接头、温度计没加好密封垫有渗漏出现,丝扣不涂黑铅粉。
紫铜密封垫未退火安装
2.治理措施:
(1)设备安装与加密封垫、涂铅粉同步进行,紫铜密封垫要退火处理后使用;
(2)恢复设备安装要检查密封垫是否完好、丝扣是否整齐,然后安装。
十一:电动门调试
1.现象:
调试电动门过程中,指示面板上显示已经在开位达到100%,但实际阀门的开位,却没有达到全开。
2.治理措施:
在关方向调好以后,用手将阀门开到所需的位置(注意此时行程控制机构不能脱开,否则关向调整又被打乱),然后脱开行程控制机构,旋转“开”向调整轴,按箭头方向旋转直到凸轮压住弹性板,使微动开关作为止,再使行程机构与主动齿轮啮合,则开向行程调完,行程控制机构调完后,可反复试操作几次,一般开阀门控制在全行程95%左右
十二:DCS受电
1.现象:
(1) DCS系统接线回路不正确,没有进行接地系统测试
(2)向DCS系统供电的两路电源在DCS系统受电前进行切换试验时,DCS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治理措施:
(1)试验人员应认真核对DCS电源系统接线图,每一电源回路都要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回路正确。
(2)试验人员根据接线图进行查线,发现问题及时会同接线人员解决。
以保证电源查线结束后,所有回路正确可靠。
(3)接地系统安装结束后,试验人员根据接地施工图检查接地系统施工的正确与否,检查过程中应仔细区分系统接地和屏蔽接地,以防混淆。
接地系统连接检查正确后,应及时对接地系统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制造厂或设计的规定。
(4)向DCS系统供电的两路电源在DCS系统受电前应进行切换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DCS系统的要求,保证一路电源故障后另一路能自动投用,以保证DCS系统的正常工作。
十三:全厂热控测量和回路调试
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1)校线检查完毕及时把线芯恢复,防止混乱,影响整体接线工艺;
(2)电动门开关行程位置、力矩设置应符合厂家规定及系统要求;
(3)电动门送电前必须对接线进行检查防止因接错线将强电串入DCS的DI模块而烧毁DCS模件。
(4)电动执行机构在调试送电前要复查反馈信号的信号类别(是否为有源信号),防止烧坏模件或执行机构。
(5)调试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切断电源,防止将阀门顶坏;
(6)电动门不能正常动作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严禁强行打开或关闭,杜绝野蛮施工。
(7)闪光报警装置试动时必须从报警点最始端模拟,确保报警的正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