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己整理外国文学

自己整理外国文学

巴尔扎克世界观的复杂性:唯心与唯物革命与反动王权与民主偏见与科学·人间喜剧约90多部中长篇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艺术成就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对典型的塑造上。

在《人间喜剧》中出现的2000多个人物中,性格鲜明的典型有数十个。

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符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原则。

①环境描写:巴尔扎克认为,通过环境描写能再现时代的风貌,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精确细致的环境描写;与此同时,环境描写是同人物塑造紧密结合的,因此他确实写出了“社会的人”。

②人物描写:善于作精细的外貌描写和性格化的对话,并以夸张的手法刻画性格特征。

高老头·人形象物分析1、伏脱冷他以劝说青年堕落作恶的诱惑者的面目出现,他不是恶的抽象的化身,而是一个反映出社会本质的野心家。

一方面伏脱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无情的揭露;另一方面又力图使自己成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去剥削压迫,支配他人。

2、拉斯蒂涅拉斯蒂涅经历了人生三课,最终由一个单纯而具有良知的青年堕落成一个冷酷的野心家:首先是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教诲,然后是伏脱冷的说教,最后是高老头的悲剧。

拉斯蒂涅的所走过的道路及其心理变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们灵魂的巨大腐蚀作用。

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1、不以暴力抗恶。

2、道德的自我完善。

3、博爱思想。

这些是荒谬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起作用。

(人物)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

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

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

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

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

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

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

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

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马克·吐温代表作前期:《加利维拉县驰名的跳蛙》《傻子国外旅行记》《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中期:《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傻瓜威尔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亚瑟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晚期:《冉·达克》《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侦探汤姆年索亚》《使用私刑的合众国》《托钵僧和傲慢无礼的陌生人》《赤道环游记》《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沙皇的自由》《莎士比亚死了吗?》·《老人与海》(1952)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自己也认为:“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1、情节简介小说结构朴素,平铺直叙式,情节也非常简单: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远海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二夜的激烈较量终于将鱼打死,在归途中,他遭到大群鲨鱼的袭击,等他拼命搏斗、驶近港湾,那条马林鱼被撕咬得只剥下一付骨架。

2、象征结构的意义第一,以现实主义手法写人与自然的对立,表达“你可以把他毁灭,可就是打不败他”,桑提亚哥是一个完美崇高的象征第二,宗教的象征意味第三,桑提亚哥和马林鱼的关系象征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的关系第四,桑提亚哥象征海明威本人桑提亚哥:典型的“硬汉性格”——“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是打不败他。

”“硬汉子”的形象系列:《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五万元》:拳击手杰克《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弗朗西斯•马康贝《丧钟为谁而鸣》:乔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尼克•亚当斯·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肖伯纳(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高尔斯华绥(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戈尔丁: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亚克:195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歇·马丁·杜伽尔,一九三七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托马斯•曼: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塞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

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易斯获诺贝尔文学奖·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喧哗与骚动》通过人物的内心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追溯蓄奴制种植园制度的消极影响。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又一力作,写农妇艾迪·本德仑弥留至死后10天之内的事。

《八月之光》写一个在社会里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独者被不合理的社会法则支配,受到命运的播弄,终于悲惨地死去。

《押沙龙,押沙龙!》通过几个人的叙述来表现庄园主汤马斯·塞德潘的兴衰史。

该作品是福克纳创作中最具史诗色彩的一部。

它跌宕多姿,有声有色,悲壮激越,从中可看到古希腊与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

·奥尼尔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

·皮兰德娄193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浮士德精神”:不断追求、永不言败、永不满足,代表着欧洲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精神。

(P97)《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①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是服从他自己创作的宗旨:用现实主义描写法国社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描写法国尤其是巴黎上半世纪的风俗史;②他把自己的小说创作提高到研究的高度,在《人间喜剧》研究了金钱对人对社会风尚的影响。

③巴尔扎克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同典型化紧密联系起来;④巴尔扎克的创作扩大了文学表现的题材,如经济领域的创作、工商业的自由竞争、小商店的结账等。

46、狄更斯创作生涯(P162-165)第一时期:同情小人物,认识不深地把社会问题看成是偶然的,归在少数坏人身上,把希望寄托在好人身上,结构比较松散,有流浪汉小说特征。

《奥利佛.特维斯特》第二时期:对社会问题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人道主义占主导地位,对资本家形象有所描写,作品中同样充满温和的道德说教,艺术成熟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

《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第三时期:对社会认识加深。

《艰难时世》(1854 反映劳资矛盾)(焦煤镇)《双城记》(1859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果戈理的讽刺艺术的特征:(P173)①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②性格的物质化和物质性格化的环境描写;③“含泪的笑”的讽刺;④夸张的艺术手法;⑤精到的人物外貌描写;⑥个性化的语言。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

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

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

作为社会小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小说的社会批判角度是全方位的。

作品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以德、法、意、瑞士等国为主的欧洲社会生活图景:金钱关系、门第观念,德国资产阶级毫无生趣的生活场面,无政府主义者没有骨头的骚乱,专横的官僚统治机构,全欧洲音乐界、戏剧界、小说界、出版界、美术界、评论界弥漫着虚假、颓废气息,“掮客风气”盛行,铜臭味十足。

作为“思想小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的任务就是希望《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在法国社会和道德解体的时代重新燃起过去伟大心灵的火花。

”因此人物的心灵活动与精神历程才是作品的重点,在小说中大量出现精神探索、哲理探索、不同思想的对比冲突等内容。

(作者以近代理性精神与现代非理性主义相结合,孕育出这颗“伟大的心”。

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主人公身上那股莱茵河般强大的生命力和太阳一样温暖、博大的爱。

作品的主题也就是歌颂这种生命力和博大的爱的力量。

)《静静的顿河》的史诗风格1.这部史诗巨著对顿河哥萨克村庄的日常生活、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构成了一种结构宏伟、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画面广阔的史诗效果。

整部作品4部8卷,有150多万字,可谓卷帙浩繁。

(空间)2.作品描写的故事跨越了10多年的历史时间(可在实质上他指涉的范围决不只是短短的十几年,因为他深入挖掘了人物身上积淀的历史文化,使他的这部巨著在思想内涵上有凌越古今的魅力。

)全面展示500万哥萨克在战争中、在特殊时期命运的变化。

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作家创作悲剧史诗的卓越才华。

(时间)3.在作品中,他广泛引入了历史文献、编年史、命令、日记、书信、通告等各种文献资料,并根据这些历史和军事资料,对各种政治事件和军事形势作了精辟而概括的分析及评价。

使得史诗具有深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历史感。

两种罪(主人公角度)《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律上的罪行: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精神、道德上的犯罪:对贫苦百姓苦难的熟视无睹社会的罪恶:拉斯柯尔尼科夫认识马尔美拉陀夫的场面决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立刻把小说的主题提高到了对人类命运进行凄恻深思的高度,使读者立刻感觉到自己置身于千百万人受苦受难的悲怆气氛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