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25~30个;名解4~5个,4’例:文艺复兴,需答出时间、地点、理念、代表人物及作品简答4个,答要点即可论述2个,材料结合理论进行分析(作家、作品)1、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北非地区)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今主要为伊拉克领土)古印度文明(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古中国文明(今中国、蒙古、朝鲜半岛等)2、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古)希伯来文明(今主要为中东地区)(古)希腊文明(今地中海沿岸的亚非欧广大地区)3、希伯来文明的来源、发展的历史:从希伯来人到以色列人(犹太人)1、希伯来人(Hebrew,意为“渡河而来的人”)BC20-18世纪,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趋于衰落,在此期间,一位名叫亚伯兰(Abram)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Ur)迁徙到迦南(Canaan,今巴基斯坦境内)。
2、迁徙后,亚伯兰更名为亚伯拉罕(Abraham)→以撒(Isaac)→雅各(Jacob)→12子,其子孙又演化为12部落,并称“以色列人”(意为“与神角力者”、“与天使争宠的人”)。
3、逃亡埃及:约BC1720年,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历史。
4、出埃及记(Exodus):BC14-13世纪,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逃出埃及。
5、西奈半岛上的“摩西十诫”,从此,以色列人自觉认同为“上帝的选民”,这也是维系犹太民族的纽带。
此后,希伯来人的称谓便被以色列人取代。
因为希伯来人、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因此又称“犹太人(民族)”4、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关系1、犹太教(Judais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世界三大一神信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就是信仰惟一的、无形的、永恒的上帝。
2、犹太人坚信,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并以学习和祈祷的方式来尊奉上帝。
3、“摩西十诫”:犹太人与上帝订约,约法即《旧约全书》,简称《旧约》。
犹太人认为《旧约》就是上帝(名字Y ahweh音译“耶和华”)对他们的召唤。
4、宗教信仰的力量:犹太教的历史基本反映了犹太民族的精神史和变迁史,也是犹太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尽管饱经近两千年的颠沛流离(从公元70-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失败后,直至1948年5月14日),这个民族依然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救世主信仰的萌发与基督教的兴起:1、公元纪年前后,罗马帝国的势力逐渐扩张,波及犹太民族地区;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残虐统治,救世主(弥赛亚)信仰在犹太教徒中逐渐萌生,这一支脉逐渐从犹太教中分离出去,这便是基督教的起源。
2、基督教信徒主要为劳苦大众,他们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态度尤其激烈,因此受到了严重迫害。
耶稣基督就是因四处宣扬教义反抗罗马当局的统治而被处以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
5、古希腊文明爱琴海畔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重要源头,也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之一。
6、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其核心。
基本内容:(1)神的故事:古希腊人把自然现象形象化,体现出强大的想象力;(2)英雄传说:对历史性传奇人物及其相关事件的崇拜或理想化表述。
形成与发展(2)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
(3)关于古希腊神话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是荷马史诗,以奥德赛和特洛伊战争故事为主干,穿插其他神话故事。
(4)在荷马之后不久,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写就《神谱》一书,扼要记述了很多神话故事,并力图把这些故事谱系化。
(5)古希腊悲剧题材基本取自神话,是作家对神话故事的重新阐释,加入了全新的视角和艺术手法。
(6)公元前3世纪之后,泛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对古典神话故事进行了收集和注疏。
基本特点(一定要掌握)(1)神人同形同性——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
英雄是神和人结合的后代。
(2)把神理想化:神比人更健康、更美丽、更高大;男神和女神都是理想美的形体的化身。
(3)神和人的基本区别在于神强大,长生不死,生活安逸;而人类弱小,生命有限,生存艰辛,不得不经常求助于神明。
(4)古希腊人虽然崇拜神,但同时赞美人,歌颂人的勇敢和进取精神;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同样有狂傲、残忍、虚荣、贪婪、暴戾、偏执、嫉妒等性格弱点,这些弱点常常会造成悲惨结局。
(5)人本精神。
7、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1)用想象力解释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现象。
(2)神话世界即生活世界,“当时人们不是在创作神话,而是在体验神话。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语)(3)古希腊人依据自己的体验去想象各种自然神,坚信人神之间有某些共同的东西,即“灵魂”。
8、古希腊与希伯来文明的区别(了解)(1)古希腊人热爱现实、现世,热爱自然,从来不去思考人活在世界上是有罪的,从来没有过。
(2)古希腊人也不会试图以一种现世的苦难来换取彼岸的幸福。
(3)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犹太教、基督教传统)是格格不入的。
古希腊人没有希伯来传统中的罪感。
9、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之谜俄狄浦斯(Oedipus)是忒拜国王拉伊奥斯的儿子。
虽贵为王子,但却因为其父亲相信神谕而在出生后被遗弃。
所幸被邻国科任托斯国国王和王后收养。
俄狄浦斯长大后在德尔菲神庙请示神谕。
不可逃脱的宿命——不知情的情况下杀父娶母。
成为忒拜的新国王,给忒拜带来了灾难。
为赎罪而刺瞎自己的双眼,并流亡。
流亡、痛苦、迷茫中的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
人。
?!刻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这在古希腊神话中寓意深刻,在西方思想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0、古希腊神话的命运观(了解)(1)古希腊神话的悲剧感体现的就是其命运观。
(2)古希腊人所面对的各种未知的、或来自自然、社会的力量就是命运。
(3)古希腊人相信神谕,认为命运是由神定的。
(4)尽管面对命运的时候感到自己惶惑不解、束手无策,但是仍然热爱生活。
11、古希腊精神(1)古希腊人从来不会因为人生充满着不可预知也无法掌控的悲剧结局、命运而对人生产生悲观、绝望的念头。
(2)古希腊人疯狂地爱着现实、现世的生活,无所畏惧地、狂烈地、执着地生活着。
(3)明知人生最后的结局是灰飞烟灭,也要用自己的躯体燃烧出辉煌的火焰。
12、中西神话比较(1)道德层面①古希腊神话没有道德观念(人类童年时的思维模式有关),超越道德,任性而放肆。
奥林匹斯山上的神具有所有人性中的弱点(嫉妒、猜疑、好惹是非、勾心斗角、淫乱等),而且神也常常到人间来生事。
而这种奔放不羁正是人类童年的可爱,也正是古希腊神话的魅力所在。
(2)后浪推前浪的方式①古希腊神话中,儿子取代父亲成就霸业。
克洛诺斯取代了他的父亲乌兰诺斯成为众神之王,宙斯又取代了他的父亲克洛诺斯而成为了新一代的王。
古希腊的神谱表现出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即老一辈神总要被新神以暴力的方式逐出历史舞台,一代否定一代。
13、荷马史诗(1)荷马史诗具体是指《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
(2)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英雄故事,对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故事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整理,于是就有了这两部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经典史诗。
14、地位:①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当时人了解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都要读荷马史诗。
②西方史诗样式来自荷马。
③人类第一部写战争的文学作品;也是冒险文学的开山之作。
④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贡献:①荷马不是古希腊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史诗诗人。
荷马的功绩不在于首创描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或史诗,而在于广征博采,以非凡的艺术功力创作了两部不朽的诗篇。
②语言上的贡献:《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用多种古老的方言写成的15、与古希腊精神的关系:是古希腊神话精神的延续①同古希腊神话一样,荷马史诗洋溢着的依然是对现实、现世人生的热爱,充分肯定了人的奋斗精神,盛赞人对抗命运的勇气。
②人神共处于史诗世界,每一方都会得到奥林匹斯山上一些神的支持。
最后的胜负由宙斯靠天秤来决定。
16、《伊利亚特》艺术手法(了解):侧面烘托、较少心理描写、多用动作和语言描写人物性格和特点程式化用语、炉火纯青的比喻与叙述17、《伊利亚特》的主题:人的价值何在?(1)《伊利亚特》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取。
(2)挚爱生命,明知命运险恶,但却绝不向命运屈服。
在有限的生命中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展现自身的价值,使生命闪烁光华。
18、《伊利亚特》人神关系(重点)(1)凡人是“可怜的”或“可悲的”。
史诗中,人的程式化用语是“悲苦的众生”。
神的生活,由于超越了死的禁限,因而既没有人生的艰难,也缺少人生的严肃和厚重。
如果某人特别聪明,那是因为神给了他智慧;相反,可能是因为神夺走了他的智慧。
(2)荷马史诗里的各种事端,往往是神力和人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9、“人”的立场——荷马史诗的基本立场“古希腊人是健康的儿童。
”(赫胥黎)虽然血腥,但作者对生活充满兴趣,追求爱情,建功立业,轰轰烈烈活一场。
人类本性的释放。
其实没有敌我方,只有“人”的立场。
人的力量都被肯定。
20、阿喀琉斯的形象:阿喀琉斯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与国王佩琉斯的儿子;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之一,脾气暴躁,但是内心善良;对个人荣誉和尊严极度敏感。
阿喀琉斯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个“人”。
之前神话中的酒神、爱神只是人类情欲符号化的象征,表现了情欲或性格的某一方面,而阿喀琉斯是个有个性的人。
他的形象体现的古希腊精神:体现了古希腊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个人本位,对人的肯定。
(比较重要)21、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之踵:致命弱点。
他的第一次愤怒,即与阿加门农的矛盾引发了氏族内讧,战争不可避免曲折而前。
他对于个人的权力、能力、智慧的体悟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杠杆。
古希腊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个人本位。
影响了西方人的性格。
22、《奥德修纪》:一个人的回归。
奥德赛是怎样的人:在苦难和求生中,《奥德修纪》突出强调了人不畏艰险而求生的努力,讴歌了拼搏精神。
人生的价值即在于此。
人在拼搏中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
奥德修斯坚毅、刚强、忍辱负重、百折不回,抱定回归家园的坚定信念。
重现当年特洛伊战场上的神勇。
三个思考题:课后自行观摩电影《特洛伊》、阅读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文本:(1)比较电影文本与文学文本在叙事、人物表现上的差别;(2)分析阿喀琉斯这一艺术形象;(3)除了情节上的差别外,《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在塑造人物、描述事件、行文结构等方面有何差别?21、古希腊悲剧的年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的鼎盛时期,即“古典时期”戏剧时代:当时的古希腊政府向民众发放看戏(观剧)津贴,每年设立三次戏剧节,极力鼓励民众去剧场看戏,借戏剧的力量增强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