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7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妖娆(ráo)襁褓(qiáng)强聒不舍(guō)B . 骈进(pián)睿智(ruì)涕泗横流(tì)C . 谀词(yú)黝黑(yōu)歇斯底里(xiē)D . (sùn)抽噎(yē )一抔黄土(póu)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因势象形月明风青B . 穷愁潦倒张皇失措C . 长途拔涉连声诺诺D . 从容不破大廷广众3. (2分)下面加线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 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B .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C .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D . 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4.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 他最欣赏的一幅画是:《向日葵》,他从中感受到了力量和希望。

C . 季羡林先生的短文《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

D .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5. (2分)对下面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②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③秋天来了,石榴裂开了,露出像皓齿一样的子实。

④去做童工,干散活,捡破烂,拾煤核。

A . 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排比B . ①夸张;②拟人;③比喻;④排比C . ①比喻;②夸张;③夸张;④排比D . ①夸张;②夸张;③夸张;④排比6. (9分) (2017八下·高邮月考) 默写。

(1) ________,相伴过年华。

(《迎燕》)(2) 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闻雁》)(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白杨礼赞》)(4)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敬业与乐业》)(5)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 ________。

(《纪念白求恩》)(6)苔痕上阶绿,________。

(《陋室铭》)(7)《池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7. (7分)(2017八上·盐城月考) 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

伤寒没能致他于死地。

他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

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

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他,拖着绵软的鞋子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

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

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

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他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他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

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①这段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作者________(姓名),文中的“他”是 ________。

②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________?(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

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

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已,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

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

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

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①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________(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________。

②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________8. (11分)(2019·绥化模拟) 繁花似锦,馨香满园。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你所在班级开展了“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推荐】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的横线上推荐一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长廊中好书选出,一部好书就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水浒传》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官逼民反”的斗争史;________。

(2)【请你策划】为了使这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并阐明理由。

(3)【请你探究】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材料一:各方面的书都要看,文学、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天文、地理、历史、科普、艺术……都应该成为我们涉猎的对象,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日益完善。

材料二:“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因此好书总需要反复阅读,这样就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材料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也肯花些时间抄,而在讲话、写作时却不用,那么,我们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只“书虫”。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43分)9. (13分) (2017八下·岳池期中)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③往见伯乐________ ④去而顾之________(2)下列划线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环而视之B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 执策而临之D .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________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10. (10分)(2012·鄂州) 阅读《昆虫的拟态》(节选)完成各题:昆虫的拟态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

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

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

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

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

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

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

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结合文章内容,用简练的语言给“昆虫拟态”下定义。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11. (20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北京烤鸭能抗癌?豆腐乳的红色是怎么来的?黄酒、米醋以及北京烤鸭等食物鲜亮的颜色源自哪里?它们可能都是红曲米的功劳。

在中国,红曲米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它经常被当作色素和中药材使用。

跟香米、籼米、糯米、黑米等常见的米不同,它并不是一个米的品种,而是一种“加工米”。

也就是说,它是普通的稻米经过加工而成的。

简单来说,红曲米是以稻米为原料,使用红曲霉菌发酵,最后得到棕红色或者紫红色的米粒。

当然,选用哪种米、什么样的红曲霉菌种、控制什么样的发酵条件,也就成了各家红曲米的秘笈。

红曲米拥有鲜艳的红色,常用于食品色素。

红曲米成分降胆固醇?是真的!红曲米的声名主要来自于“药用”,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其制法和功用,到了现代,也有许多学者对红曲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发现了一种名叫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物质,并取得专利成为了处方药“他汀”(statin),它能有效地减少人体胆固醇的合成。

此时,日本学者又从红曲米中分离出了一系列叫做“莫那可林(Monacolin)”的物质,发现其中的一个亚型(Monacolin-k)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莫那可林-k的分子结构和他汀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红曲米中,天然含有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成分。

红曲米以及红曲米提取物能够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这毫不意外地引起了巨大关注。

迄今为止,至少有近百项临床研究验证过红曲米及其制品的降胆固醇功效,结果显示:每天服用1.2~2.4g红曲米(其中含有约5mg莫那可林-k),在12周的时间内就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以及坏胆固醇。

这个量,比他汀的常规使用剂量(每天20~80mg)还要低。

红曲米的研究在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但主要还是中国。

中国的科学家们发现“红曲米比药物效果还要好”,这可能是中国人群对莫那可林-k的功效更为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