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有企业都如同雨后春笋般随着经济发展澎湃而出。
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民经济管理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更新。
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要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就要先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做起。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经营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都是最基本的条件。
一、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从实际意义上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在这里暂时分开进行论述。
1.企业管理模式(1)基本概念什么是企业管理模式呢?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组织的资源和经营活动的框架和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使用的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生产技术的优化等。
虽然这些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当中较为常用且有实际性的效力。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效益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显出疲态。
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盈利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现代化革新,企业越来越需要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①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采用的都是科层组织的形式,这种科层组织跟金字塔类似。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科层组织凸显出了其优势效果。
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帮助企业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
但是,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再占据市场主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向团队型扁平化过渡。
管理的扁平化,其意义在于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方式更为系统。
②竞争模式合作化。
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益和开创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
多个企业的共同合作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各个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来达到共享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等目的,合作化在现今的经济型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它能让企业在合作竞争中找到新的契机。
企业之间的友好的战略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好选择。
③组织结构柔性化。
所谓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
有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基础在对现今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我们来谈谈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问题。
1.基本概念2.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跟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关。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管理思想上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营销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意识。
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等等。
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工作本就薄弱,又一味的追求盲目改革,大大削减了企业管理的组织力量。
例如: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片面的追求股份制改革热潮,认为进行改革是处理企业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长期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
有些企业更把改制作为硬性指标,而对管理却松散对待,出现了“以改代管”的倾向。
企业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方法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要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系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如负责质量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目标全面管理的计划管理体系;以经营机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等都是企业建立管理系统的方法。
各管理系统建立后,实行归口管理。
在企业体制原则的建立时要注意原则的统一性,制定统一指挥和各级管理结合的原则;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管理的基本定义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进行活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
从管理的基本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结构的建立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保证。
管理结构的现代化包括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两个大致方面。
首先是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成立一个或多个领导组织机构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发挥这些组织机构的作用。
四、结论1打造现代化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与国际接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为财务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包括资本市场的开放,企业经营过程的不断扩大,财务工作不断深化,企业对财务工作越来越重视,当然财务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2007年实行的国家财务通则重点强调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则需要通过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制来管理企业财务,更好地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2现代化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2.1核心是决策2.1.1资源利用决策又分为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
合理利用人、财、物等现有资源,控制生产进程,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达到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的。
主要是指通过投资来增加企业生产能力或改变现有的生产能力,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2.1.3预算决策预算必须为了保证各项既定决策的实施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制定预算,最合理地分配现有的和有把握取得的所有资源,对企业在未来时期的供、产、销进行综合平衡,全面安排并协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关系。
2.1.4控制决策2.2关键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从资金活动中综合地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地加以促进。
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及时组织资金供应、节约使用资金、控制生产消耗、大力增加收入、合理分配收益,则能推动各部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在投资项目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制;二是加强存货管理,建立科学的库存储备;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往来账目的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定期检查与审计制度。
2.3重点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2.3.1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各类财务决策权力,各项财会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财会人员的行为都处于紧密的内部制约和监控之下的科学、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财务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有的2.3.2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1)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加强横向间的信息沟通,坚持互相牵制原则,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组织体系,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3)应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起到防错防弊及时发现漏洞的作用,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3如何建立规范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4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要求5结论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打造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则能更好地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确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较高的人员素质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走向规范化的轨道,才能适应中国新的经济时代,让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企业管理现代化阐释》关键词: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这一概念可以从两种意义上来加以理解:一是作为一个客观的世界历史运动进程。
这种意义上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二是作为一种由许多次目标构成的理想目标。
这一意义上的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人类的理想与现实能力和条件的藕合,即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上人类向理想社会迈进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客观的世界历史运动进程意义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是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如果把企业管理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来认识,那么,企业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
对企业员工的认识经历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文化人”的演变过程。
社会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
对企业员工的认识经历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文化人”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现代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
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员工是只有金钱欲望的“经济人”,必须严加管束。
但这种严厉管束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于是缘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批判了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上述观点,提出了企业员工是“社会人”的观念。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动机除了与金钱、经济因素有关,还受制于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即对企业员工来说,人的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现代的企业文化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提出的“社会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文化人”的观念,即认为企业员工不仅是“社会人”,还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准则、理想人格和具有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主体。
作为“文化人”的企业员工,他们思想深处积淀着的文化定势始终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制约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企业文化理论强调提高企业员工的素养。
既然强调提高企业员工的素养,就意味着企业员工作为一个人应该得到全面发展,而这正是人的现代化的内在涵义。
理想目标意义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一)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是企业管理的灵魂,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管理观念、文化管理观念、经济效益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等。
(二)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企业管理是以组织为依托,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管理组织是由具体的组织结构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组织统一体。
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就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运转机构和运行体制。
应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来选择企业运转机构的类型。
企业还应确立高效的运行体制—主要包括以责、权、利对等为原则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运行和选人、用人、育人的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