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Word文档]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Word文档]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Word文档]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摘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积淀,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部分学校的冷落,并且在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内容、方法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

本文立足于京口区10所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应试;小学教育;路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积淀,是民族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诗词、歌赋、陶艺、宗法、礼仪、书法等等。

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在了民众的意识和行为之中,它是世世代代传递的具有生命力的一切精神和物质文化现象的有机组合体[1]。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开展的现状及问题(1)教育背景应试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模式,在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根基和无奈的现实状况。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就教育这方面来说,即使在同一个地方,教育资源也得不到均等的配置。

教学设施、师资等资源对教育的影响颇大,而家庭、社会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主要看其升学率的高低。

依靠升学率分配教育资源的方式使得学校间差距变大,马太效应更明显。

因而,学校只关注考试科目的教学,而不顾及其他学科的教学。

目前,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小升初的考试大纲中并未规定传统文化的考试范围,大多数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即使一些学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这方面的课程,也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并用这种错误的理解去指导教学的实施。

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的这种做法,没有顾及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这是在教育学生成为失败者,十分不利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教学材料稀缺一是选材质量不达标准。

拿我们常用的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量上,语文教材中有大约40%的古诗文,基本达标。

但是,在质的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如目前某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添了金庸小说的部分内容,但是却删去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这让现用教材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大大地受到损害。

教材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改进教学材料的质量问题。

二是内容单一。

传统文化主要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但不是全部。

其还包括礼仪修养、道德教育等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却没有教材为载体体现,增添了全面推进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困难。

(3)教学手段单一一是认识的偏差。

徐仪明在《中国文化论纲》中将传统文化定义为:“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氏族社会晚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具有各种知识和经济价值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了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习俗等等,并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其具有四个特点:新旧交融、相对稳定、伦理性和广泛的社会性[3]。

由它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整体,并不仅仅是我们目前学校所理解的德育的依据。

由于学校这种片面的理解,导致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仅限于记忆和背诵古代典籍,而不考虑对学生思维、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

(4)学生自身缺乏兴趣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自身对于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传统文化知识没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课外也很少参加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阅读古籍。

少部分小学虽然成立了如书法、象棋、京剧等兴趣小组,但是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组织开展活动。

校外的一些正规培训组织开设的英语口语班、琵琶班、奥数班等很是火爆,但是像京剧这类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却很少有人报名。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学生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教育都很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淡,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很难开展下去。

二、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不再完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如:不讲诚信、见利忘义、是非美丑界限混淆等等。

然而,学校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

(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指世代相传、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传统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各种传统中,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

因此,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时,要着重研究它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2)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提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古人实施教育是从礼仪教育开始的,它与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道德原理比较抽象,与践行存在距离,而各个小学的礼仪教育却使道德与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实践、掌握,并进一步具体化、程序化,有利于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

因此,将传统文化贯穿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道德素质提高等教育活动中很有必要。

(3)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看似在生活之外,实则在举手投足之间。

为了让小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要营造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而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完善和配合。

比如师德师风的建设、学校课程的开设、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力求回避其消极因素。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很多不合理的传统文化也应被摒弃,我们在进行精神文化熏陶时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现实需要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三、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1)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方向拓展路径,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导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的教学体系,让传统文化进入我们的教材、课堂,贯穿于小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实施这样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充分系统地感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设置方面,要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学体系中。

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开发挖掘与之相匹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在体育课中增加中国武术的教学内容。

开展特色传统文化兴趣小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交流、学习。

(2)以营造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为实施路径,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校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文化素养的园地和摇篮。

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

一是校园环境的建设,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中,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校园的文化精髓,如校徽、校训。

这些大都是抽象的校园精神,但是却能内化到我们的行动中去。

校园的布局也能蕴含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

如学校的楼、桥、路的布局彰显了传统文化中建筑构造的机理。

二是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讨论交流会,抓住传统文化中引起大家兴趣的如传统节日风俗、历史背景、人物等内容,提高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还可以由学校的大队委在全校组织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各式文体活动,如古诗词朗诵会,唱京剧比赛,毛笔字大赛,在欣赏并身临其中感知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把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我们现在的新型活动中去,增强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3)以开展感知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为发展途径,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的成效在社会实践中能得到最大的提升,通过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学校应该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实际、社会相联系,高效利用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更直接的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进一步拓宽教育的渠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同的民族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丰富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组织学生走访文化起源地、参观博物馆、游历历史故地,把现实和历史相结合、文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直接的感性认识和由心而生的认同感。

在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1]赵冬冬.关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4(3).[2]徐明.中国文化论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3]周勇.传统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阅读相关文档:浅析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浅析如何讲好《世界文化史》第一堂课浅谈组织文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试论祁剧寿戏的闹热性特征试论殖民历史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SCI论文写作经验简要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党性现状及成因分析 SCI论文写作经验攻略:选题与创新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调查运用儒家美学高校女大学思想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修养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生自身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发表期刊的选择标准兰州市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论文成功发表的人有哪些好习惯, 中药特色名称所蕴地域文化探析校企合作在应用型大学中的运用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