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北简介

淮北简介

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万丈碑
在显通寺正北,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会处,钓鱼台西。原碑高2米左右,宽56厘 米,厚20厘米
,碑的正反两面分别阴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篆书字样。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 毁于“文
化大革命”期间。传说石碑原即在此,被山风吹跑,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又被吹回原地。 现在附近又树
淮北相山公园座落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南麓,是 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
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 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 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色诱人。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别名: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淮北
面积:
Huaibei
人口:
相城
方言:
地级市
气候条件:
中国华东
著名景点:
相山区等3区1县
机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 火车站:
路208号 车牌代码:
0561
市花:
235000 安徽省北部
一石碑,上刻“绿化相山”。登斯立碑处,可俯瞰淮北全景。
刘开渠纪念馆
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淮北市相山公园内,依山傍 水,环境幽雅

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向人们展示着开渠先生作为杰出 的艺术家、美
术教育家的辉煌人生。纪念馆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幕名而来参观的海内外人 士络绎不绝。
相山公园坐“相山十景” 而闻名
。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圆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 苍柏、古寺
、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 山顶云洞
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色诱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 新建儿童乐园
河、长江、黄河。 淮北市现有20多万亩采煤塌陷地自主开发,20多万工程 技术人员和技术 熟练的产业工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批外商纷至沓来。
行政区划 淮北市下辖三区一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13.7 万人,其中城区户籍人口135.4万人。
相山区 面积 145平方千米,人口 396725。邮政编码235000。区人民政府驻孟山北路(原相阳
、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 相山公园作为
淮北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景点介绍
显通寺
显通寺,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位于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环境 优美。登寺山
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 参天。1973年
宋疃镇、古饶镇; 濉溪县
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1061310。邮政编码235100。县人民政府驻濉溪镇。 下辖10个镇、1个乡:濉溪镇、临涣镇、南坪镇、百善镇、铁佛镇、刘桥镇、孙疃镇、 韩村镇、双堆集镇、五沟镇、四铺乡。
三区一县历史 相山区
三皇五帝时期区内建城名相城,因相土居此建城而得名,相城因有相山而得名。古相城 遗址,位于今相城中部相山区北部,《寰宇记》云:“相故城,相土所居。”春秋战国时期为 宋,魏国相邑,曾一度为宋国都,历90余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睢水又东经相县 故城南,宋恭(共)公患严重,为避水灾宋迁都相城。因为相城在宋国域内的位置比较适中; 又在相山脚下,之所都也。”秦统一天下其区为相县,先后为泗水郡,沛郡,沛国,郡治国 都所在地。曾辖37县 203万人。《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 成功统天大教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人也。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 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城内有宫宣苑图,城外有祭坛石阈,其规模恢 宏雄伟。 区内古相城遗址分内、外两城。外城形状呈方形缺角,东起长山路内侧,西至濉 溪路,北起民生巷,南至火车站南500米,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2000 米;内城位于外城的 东北部,伯姬黄堂基所在处。东起闸河路,西至新华巷,南至古城路,东西长约500米,南 北约700米。现市第二中学驻地为宋宫所在地。,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黄堂,宋国的 宫殿。黄堂基,宋宫失火,伯姬焚死后留下的一个高于地面的台基。
路)。 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相山东街道、相山西街道、东山街道、三堤口街道、相
南街道、刘桥街道、
杜集区 面积 240平方千米,人口 334292。邮政编码235047。区人民政府驻博山路。 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矿山集街道、高岳街道、朔里镇、石台镇、段园镇;
烈山区 面积 388平方千米,人口 344261。邮政编码235025。区人民政府驻宿丁路。 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杨庄街道、百善街道、临海童街道、任楼街道、烈山镇、
,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1992 年,在大殿的东
侧配房设相王殿。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 宏大,庄严肃
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奏鸣台
在相山公园东口通显通寺南大道东侧,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是当年迎接官绅上山朝拜 祭祀奏乐的高
台。
摩崖石刻
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龙山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水土 保持良好。如
降大雨,此处也是“骤雨瀑布,涓滴不存。”山洪顺涧而下,汹涌澎湃,但此处却顷刻皆无, 几十丈外方
见复出。水声高低相间,如万马奔腾,又如情人细语。
奇峰
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像一条巨龙偃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 如鹤立鸡
建武二十年(44年)十月,汉光武帝刘秀驾离皇都洛阳东行,巡视皇子封国,经曲阜、 郯城、彭城,最后到次子沛王刘辅的封国相城。刘辅,44年被封为沛王,在位46年,都相县
(城),史称沛献王。先居洛阳,公元52年到相县就国。沛王刘辅矜严守法、谨俭守节、好 学知书。经学研究造诣极深,对《京房易传》、《孝经》、《论语》和图谶颇有研究,撰著《五 经论》,时被称为《沛王通论》。在位期间,得到其弟汉明帝刘庄多次赏赐。后传位于沛厘王 刘定、沛节王刘正、沛孝王刘广、沛幽王刘荣、沛孝王刘琮、沛恭王刘曜、刘契。沛藩王族 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江苏一带,并形成后世居沛地刘氏望族———沛国郡刘氏。
市树:
2741平方公里 213.7万人(2007年) 中原官话(洛徐片)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龙脊山风景区等 徐州观音机场 淮北站等 皖F 梅花、月季 银杏、国槐
淮北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形成了以煤炭、 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 3000 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 210 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矿产颇丰、 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 350 亿吨,工业储量 80 亿吨;气候宜人、光照充足, 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淮北市,沛郡故址 泗水旧治。淮海心腹 ,琴曲千年。做为一个建城有 4000 多年历史的 古城,淮北显得既古老又青春,既古典又现代。其地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 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 所形成的众多水系. 淮北市,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底蕴丰厚的城市。商族部落领袖商汤十一世祖相土率领其部 落驾驶着自己 发明的马车,一路风尘向东行进。路途中被葱茏叠翠的淮北古相山所吸引, 于是便在这里夯土围城,定居于淮北相山脚下,日久形成城邑,后人为纪念相土来居,便 把此地命名为相城、相山。《诗经·商颂·长发》中有句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 说相土干得轰轰烈烈,四海诸侯齐刷刷地归服于他。《史记·殷本纪·索隐》也说:“相土佐夏, 功著于商。”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脚下,发文明 之滥觞。在此后的 1000 多年间,历代王朝先后在此设郡或州,淮北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 所,此为古相城繁荣时期。蹇叔、桓谭、嵇康与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 皆生于此或长于斯;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 旧址、烈士陵园等,传递着凝重、久远的文化信息,展示着一段历史的辉煌。 9F845M 【景区介绍】
北朝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相城不再为郡县治所,从此失去昔日的繁华。 杜集区
杜集区楼顶山的古岩画群证明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区内即有人类活动。 杜集区境内有一个梧桐村,史学界公认是西汉初年的梧县旧址!高后吕雉追修高祖时遗 功臣封阳城延为梧侯,梧县为梧侯阳城延侯国所在地。《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高 后六年(前182)阳城延薨。孝文七年(前173)梧敬侯去疾嗣,34年薨(前154年)。汉景帝 3年,梧靖侯偃嗣,15年薨(前 140年)。汉武帝元光三年,梧侯戎奴嗣,在位14年,元狩五 年戎奴坐使人杀季父,处死列,食邑三千三百户与侯国并除,梧侯国复为梧县。 淝水之战 后,梧县没有恢复(《徐州府志》,故梧县,南渡后没于胡,史传不复见)。 烈山区 淮北市区东南十公里处有一座山,从山顶到山底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大裂沟,宽约数丈, 深不可测。所以古人叫它“裂山”,后来改成“烈山”。 烈山以山形大裂而名,以盛产煤炭而 名,更因炎帝的名字“烈山氏”而名。烈山海拔182米,南北长400余米,山体从中间裂开,分 东西两部分,中间宽20多米。传说远古时期烈山煤气瓦斯外溢,遇雷电起火,夏季火势最旺。 春秋《列国志》载:“大禹治水,烈山焚泽”。烈山区因此而得名。 2 004年元月,原国务院政研室文化研究员,现为广东省省长文化顾问的宋申森先生专 门来淮北烈山考察炎帝出生圣地,他说,他以前看到炎帝出生地与烈山有关的历史资料,还 画了来烈山的路线图。把蔡里西、濉溪东七、八里的烈山标为炎帝出生圣地。区境内历史上 先后设有竹县,竹邑侯国,竹邑县,诸阳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