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

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

(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b 附件:规划说明(解释文本)、专题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c主要图纸:
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
区;
市域城镇分布现状图:标明行政区划、城镇分布、城镇规模、交通网络、重要基础设施、主
要风景旅游资源、主要矿藏资源;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标明行政区划、城镇分布、城镇规模、城镇等级、城镇职能分工、
市域主要发展轴(带)和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空间管制示意图:标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
敏感区的范围,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位置和范围、市域功能空
间区划;
城市现状图: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路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图:初步标明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和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
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路、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重
大基础设施。

3)工作重点:
a城市(镇)性质:在一定区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体现了城市(镇)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

●确定依据:①区域地理位置
②资源
③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
④区域城镇间职能分工
⑤国民经济和发展计划
⑥发展历史与现状
●确定方法:①定性分析
②定量分析:
➢主要生产部门在地区乃至全国中的地位
➢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
b 城市(镇)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c 用地布局(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范围:为建设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规划
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设施、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
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建设用地:应包括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
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共8大类
用地之和。

●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比例和建设用
地选择三部分。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
的平均数值。

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

d 道路交通规划
(3)总体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
1)规划文本: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目标提出规定性要求
●总则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整体布局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资源保护欲利用
●市政基础上设施
●城市综合防灾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实施措施
●附则
2)附件:规划说明(对文本做具体解释),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3)主要图纸:
(4)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
1)准备
●了解合同文本,熟悉任务内容及工作要求。

●了解项目开展的基本条件:如基础资料,地形图的覆盖范围、
绘制时间、比例大小,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需要跨行政协调
的问题等。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人员分工和技术责任,安排工作进度。

2)调查
●现场踏勘:了解城市地形、地貌、用地、建筑质量、社会风情、
交通情况等方面现状,绘制现状图。

●资料收集:收集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人口、工业与仓储、城
区道路交通、居住、公共建筑和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保
护、郊区、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等资料。

●座谈访问:分别召开各专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如人大、政
协、计划、经济、政策研究等)座谈会,走访社会知情人士、
上级有关部门,及相邻城市调研。

●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编制基础资料汇编,并对城市的经济结
构、用地结构、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的资料进行分析。

3)编制总体规划纲要
●专题论证:对城市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城市规模、
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环境保护、土地与水资源等)4)编制总体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