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一体案【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法建议】1、认真阅读“前文梗概”,精读文本。

2、研习文本要注意找出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特点。

【预习】1.作者简介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

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

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

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

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

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

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思考①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②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③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梗.概( ) 邂.逅( ) 和睦.()刹.那()狙.击( ) 嗜.好( ) 粘.住()哄.骗()栖.息( ) 窒.闷( ) 胡诌.()翘.首()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敝奖赏寂静古里古怪B.影踪寂静荒凉喜气洋洋C.狭窄气慨衬衫狼吞虎咽D.军衔安祥震荡小心翼翼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4.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作家,1965年获奖。

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二、文本研读1.整体感知:请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2.重点探究:⑴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⑵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⑶他这样子的人(好人)却要把凡尼亚骗回家,这对他的好人形象是不是个破坏?⑷收养儿子这段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⑸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⑹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么?题目中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解释?【课外延伸】思考:这篇小说在完成的时候,在1956.12.31――1957.1.1,《真理报》曾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探讨1、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2、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3、阅读本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4、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二、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的灯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

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的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

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

”盲人听了,就得意的说:“但我就没有。

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

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自己的。

是的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生命的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1.第五段开头写到:“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你知道僧人“愣”的原因吗?2.苦行僧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他所悟出的“佛”的内涵包括哪些?3.这篇文章在表现主旨上用了哪些手法?《一个人的遭遇》随堂练习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漆.黑( ) 狙.击( ) 哄.骗( ) 衣襟.( )送丧.( ) 粘.住( ) 一撮.( ) 嗜.好( )2.文学常识填空,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1924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和问世。

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和,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课本内容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我”在一个渡口邂逅退伍军人,他带着一个小男孩到外地去谋生,在等渡的两个小时里,叙述了自己半生的经历。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

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

”“那么妈妈呢? ”“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 ”“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 ”“没有一个。

”“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

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

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的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

”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1).孩子是活泼的,在幼小的孩子脸上不协调地出现“沉默”“打量”和“叹了一口气”这类成人的神态动作,意在表现什么?(2).为什么“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3).索科洛夫认领凡尼亚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4).“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凡尼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哭吗? 为什么?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折磨磨炼聚拢哆嗦连蹦带跳B.脸颊吝啬贤慧和睦狼吞虎咽C.障碍邂逅嗜好狙击孤军奋战D.胡诌车厢勋章陨命唧唧喳喳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丰收了,整个打晒场上,弥漫着一种喜庆气氛,人人都喜气洋洋....。

B.他脸上泛着红光,身穿笔挺的西装,边说边打着手势,显得神气活现....。

C.没有一个孩子天生邪恶,这些犯了错误的孩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现在盖棺论定....,为时尚早。

D.她取了根棉花签,沾着药水,在孩子的伤口上小心翼翼....地涂抹着,那眼里满是关切的神情。

阅读《一个人的遭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树林里听到我那个同志的叫声和划桨声。

这个陌生的,但在我已经觉得很亲近的人,站了起来,伸出一只巨大的、像木头一样坚硬的手:“再见,老兄,祝你幸福!”“祝你到卡沙里一路平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