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与代数-比和比例

数与代数-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固安县第五中学小学部刘海娟
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而且由于比和比例是这学期的重点内容,所以本节课我出的练习题在程度上有易到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比较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思想。

第二仍然借助表格的的方式梳理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是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第三让学生回顾比值的意义,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

第四是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通过举生活中反比例和正比例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合作探究环节,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五大块,让每一组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

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然后依次向其
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

归一、归总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有关。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是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求比值,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比值相同的比,让学生发现比值相同的比可以用等号连接,这样就组成了比例,充分利用原有知识过度到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计算比例中两内项的积与两外项的积,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然后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即解比例。

在学《解比例》时,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转化为已有知识——解方程,在学《比例》的应用时,我由原来的归一、归总应用题引入。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

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

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时一定让学生说出理由。

明显的如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不成比例,学生很清楚。

但是x/3=y,x和y成什么比例时判断比较吃力。

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判断。

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路程、速
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①若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怎样。

②若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怎样。

③若路程一定,路程和速度怎样。

为什么?而且结合正反比例的图像,进行比较,这样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课后感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复习,在组织教学时,应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如果只采用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交流,只能实现第一个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经历整理、归纳复习的全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前,可以课前布置具体的预习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小组里都能积极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