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与验收1.压力容器重要受压某些焊接接头分为A 、B 、C 、D 四类,如图1和图2(a 、b )所示。
图1aCBAB AABD DCABAC ABD ABAAA图1bAB图2aBDA D BBDBABDCB A图2bA BDA CB C D CABAB BC ADCD C BAA2.制造受压元件材料应有确认厂内标记。
在制造过程中,如需裁掉原有标记或材料提成几块,应于材料切割前完毕标记移植,并保证移植标记对的、无误、清晰、耐久。
3. 冷卷筒节投料钢材厚度δs 不得不大于其名义厚度减去钢板厚度负偏差。
若换热器用钢管作圆筒时,其投料壁厚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T4976等钢管原则规定。
4.制造中应避免钢板表面机械损伤。
对于尖锐伤痕以及不锈钢压力容器防腐表面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以修磨,修磨范畴斜度至少为1:3。
修磨深度应不不不大于该部位钢材厚度δs5%,且不不不大于2mm ,否则应予以补焊。
5.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6.原则抗拉强度下限规定值σb ≥540MPa 钢材及Cr-Mo 低合金钢材经火焰切割坡口表面,应采用打磨或机械加工办法清除热影响区和淬硬区,并进行磁粉或渗入检测。
当无法进行磁粉或渗入检测时,应由切割工艺保证坡口质量。
7.A 、B 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 (见图3)应符合表1规定。
复合钢板对口错边量b (见图4)应不不不大于钢板复层厚度50%,且不不不大于2mm 。
换热器拼接换热管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15%,且不不不大于0.5mm 。
图4图3表1 mm8.在环向焊接接头形成棱角E ,用弦长不不大于1/6内径Di ,且不不大于300mm 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见图5),其值不得不不大于(δs/10+2)mm ,且不不不大于5mm 。
在焊接接头轴向形成棱角E(见图6)用长度不不大于300mm 直尺检查,其值不得不不大于(δs/10+2)mm ,且不不不大于5mm 。
图69.B 类焊接接头以及圆筒与球形封头连接A 类焊接接头,当两侧钢板厚度不等时,若薄板厚度不不不大于10mm ,两板厚度差超过3mm ;若薄板厚度超过10mm ,两板厚度差超过薄板30%,或超过5mm 时,均应按图7规定单面或双面消薄厚板边沿,或按图样规定采用堆焊成斜面。
10.当两板厚度差不大于上列数值时,对口错边量b 按4.2.5.1规定执行。
测量错边量b 时,以薄板厚度为基准拟定,且计入两板厚度差值。
图7L1,L2≥3(δs1-δs2)10.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允差不不不大于壳体长度L1‰,并应符合如下规定:a)换热器圆筒长度L ≤6000mm 时,直线度允差不不不大于4.5mm ;L >6000mm 时,直线度允差不不不大于8mm ;b)直立容器壳体长度L 超过30m 时,其壳体直线度允差按JB4710规定。
c)换热器拼接换热管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
注:直线度检查是通过在中心线水平或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拉φ0.5mm 细钢丝测量。
测量位置距离A 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不含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接头)距离不不大于100mm 。
当壳体厚度不同步,计算直线度时应减去厚度差。
11.换热器管箱、壳体、头盖内直径容许偏差a)用钢板卷制时,内直径容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容许上偏差为10mm ;下偏差为零。
b)用钢管做圆筒时,其尺寸容许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4976规定。
12.筒节长度应不不大于300mm。
组装时,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应不不大于钢材厚度δs三倍,且不不大于100mm,并不容许强力组装。
13.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筒管主轴中心线。
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面水平或垂直(有特殊规定应按图样规定),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1%法兰外径不大于100mm时,按100mm计算),且不不不大于3mm。
法兰螺栓通孔与壳体主轴线或铅垂线跨中布置(见图8)。
有特殊规定期,应在图样上注明。
图814.压力容器内件与壳体焊接焊缝和壳体上开孔,应尽量避开筒节间相焊及圆筒与封头相焊焊缝。
当确需在以上焊缝区域开孔时,应对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为半径圆中所包容焊缝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并符合规定。
对因开孔而予以去除焊缝不受探伤质量影响。
15.压力容器上凡被补强圈、支座、垫板等覆盖焊缝,均应打磨至与母材齐平。
16.承受内压压力容器组装完毕后,按如下规定检查壳体圆度:a)容器壳体同一端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不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11%,且不不不大于25mm;b)当容器被检断面位于开孔中心一倍开孔内径范畴内时,则该断面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不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11%与开孔内径2%之和,且不不不大于25mm。
17.压力容器法兰、垫片、紧固件按JB4700~JB4707规定加工、检查与验收。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按HG20592~20635规定加工、检查和验收。
机械加工表面和非机械加工表面线性尺寸极限偏差,分别按GB/T1804中m级和c级规定。
18.焊条、焊剂及其她焊接材料贮存库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不不大于60%。
焊条焊剂使用前,应依照阐明书规定进行烘干,焊丝必要除油和去锈。
施焊前,应将坡口及两侧各不不大于20mm范畴内(以离坡口边沿距离计算)母材表面氧化物、油污、熔渣及其她有害杂物清除干净,并修磨至见金属光泽。
当施焊环境浮现下列任一状况,必要采用有效防护办法,否则禁止施焊。
a)风速:气体保护焊时不不大于2m/s,其他焊接办法不不大于10m/s;b)相对湿度不不大于90%c)雨、雪环境d)焊件温度低于-20℃当焊接温度低于0~-20℃时,应在施焊处100mm范畴内预热到15℃以上。
19.A、B类接头焊缝余高e1、e2按表2和图9规定。
表2图9(b)双面坡口(a)单面坡口20.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未焊透、未熔合、弧坑、未填满和肉眼可见夹渣等缺陷。
焊缝上熔渣及两侧飞溅物必要清除干净。
21.使用原则抗拉强度下限规定值σb≥540MPa钢材、Cr-Mo低合金钢和不锈钢制造压力容器以及焊接接头系数为1压力容器,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其她压力容器焊缝表面咬边深度不得不不大于0.5mm,咬边持续长度不得不不大于100mm;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10%。
22.有热解决规定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应随产品一起进行热解决。
23.试板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射线或超声检测(按JB4730),如不合格容许返修。
24.试板长度和宽度以满足实验所需要试样类别和数量规定截取。
但对接接头试板尺寸应满足L≥300mm,B≥250mm规定。
试样截取如图10所示。
图10试板两端舍弃某些长度随焊接办法和板厚而异,普通手工焊不少于30mm;自动焊不不大于40mm。
如有引弧板和引出板时,也可以少舍弃或不舍弃。
试板毛坯截取普通采用机械切割法,也可用等离子或其她火焰切割法,但应去除热影响区。
必要时,也可直接从焊件上截取试样。
依照不同实验项目相应规定,对试样进行加工,经检查合格后,打上钢印标记或其她永久性标记。
试样类别和数量应符合表3规定。
表325.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经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才干进行无损检测。
有延迟裂纹倾向材料应在焊接完毕24h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应在热解决后再增长一次无损检测。
26.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办法涉及透照、超声、磁粉、渗入和涡流检测等。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应依照设计图样和关于原则规定选取无损检测办法和检测长度。
27.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比例普通分为所有(100%)和局部(≥20%)两种。
28.符合GB150第10.8.2.1、GB151第6.4.1和《容规》第85条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必要进行所有透照或超声检测。
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应满足如下规定:a)当采用透照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b)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合格级别不低于Ⅰ级。
其她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必要进行局部透照或超声检测。
检测长度不得不大于该焊缝长度20%,且不不大于250mm长度,并应满足《容规》第84条规定。
除图样另有规定外,还应满足如下规定:a)当采用透照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低于AB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且不容许有未焊透。
b)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Ⅱ级。
c)焊缝交叉部位、拼接补强圈对接接头及GB150第10.8.2.2规定部位应所有检测,其长度可计入局部检测长度之内。
公称直径不不大于等于250mm(或公称直径不大于250mm,其壁厚不不大于28mm)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无损检测比例、透照质量及合格级别应与压力容器壳体主焊缝规定相似。
换热器换热管对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
抽检数量不不大于接头总数10%,且不少于1条,其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
29.耐压实验必要用两个量程相似并经校验压力表,且应安装在所实验压力容器顶部便于观测部位。
压力表量程在实验压力两倍左右为宜,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倍实验压力。
低压压力容器实验时,使用压力表精度级别不低于2.5级;中压压力容器实验时,使用压力表级别精度级别不低于1.5级,且表盘直径不应不大于100mm。
30.压力容器开孔补强圈应在实验前通以0.4~0.5MPa压缩空气检查焊接接头质量。
31.耐压实验前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紧固螺栓必要装配齐全,紧固妥当。
32.实验用液体(普通用水,其她液体另行规定)、实验温度及规定应符合GB150第10.9.4.1、10.9.4.3和《容规》第98条关于规定。
实验办法a)实验时压力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孔。
充液时,必要将压力容器内空气排尽并布满液体。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压力容器表面干燥。
b)当压力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干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渗漏后继续升压至固定实验压力,保压30min;然后降至规定实验压力80%,保压足够长时间,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实验(修补时,应将液位降至渗漏部位如下)。
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并不得采用连接加压来维持实验压力不变。
压力容器液压实验过程中,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压力。
c)对于夹套容器,先进行内筒压力实验,合格后再焊夹套,然后进行夹套内液压实验。
d)液压实验完毕后,应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液压实验后压力容器,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a)无渗漏b)无可见变形c)实验过程中无异常响声d)对原则抗拉强度下限规定值σb≥540MPa材料,表面经无损检测抽查未发现裂纹。
33.实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干净空气,氮气或其她惰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