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地理七上《地图的阅读》同课异构教案 (21)

人教地理七上《地图的阅读》同课异构教案 (21)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判别,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材分析

教法设想
《地图的阅读》一节中,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一般定向,动手找一找;指向标定向,动手画一画;经纬线定向,动手指一指,既动脑又动手,轻轻松松突破难点. 通过亲自动手画地图,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创设情境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
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
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
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
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
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
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
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
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
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
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 这个数
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
地距离=比例尺
板书: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书本第
13页图1.22台湾图,用
尺量“高雄”到“台北”
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换
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知能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
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
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
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
呢?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2.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
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学生讨论回答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广泛的方法.
讲解: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活动1:阅读第14页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活动2:教科书第15页“活动”.
活动3:要求,每位同学按顺序画出你家的平面图.
活动4: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景点有八一广场、中山路、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八一大桥、绳金塔等旅游点.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旅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5:画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
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
的名字,上下车的(包括转乘车)
的车名和站名. 绘出方向标,说
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板书设计1.比例尺
2.地图上的方向3. 图例
教学
《地图的阅读》一节中,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一般定向,动手找一找;指向标定向,动
札记手画一画;经纬线定向,动手指一指,既动脑又动手,轻轻松松突破难点. 通过亲自动手画地图,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地图的习惯.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
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
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
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
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
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
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相关主题